小康路上看湖南,是怎样一幅美丽图景?

2020-06-18 23:03:10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编辑:夏博]
字体:【

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人千百年的梦想。

小康是个什么样子?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好的图景。

6月11日起,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湖南。

↑6月11日,细雨中的十八洞村,云遮雾绕,宛若人间仙境。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从大山深处到繁华都市,从武陵山区到洞庭之滨,近一周时间里,采访团走进三湘大地的农村、城市、社区、园区、港口,用精彩纷呈的报道打开了一幅三湘父老勠力同心奔小康的美丽图景。

山路十八弯,挡不住一拨一拨游客走进湘西十八洞村的热情。游客拍照“打卡”忙,农家乐里欢笑多,湘西腊肉销得俏……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映照出生活的蒸蒸日上。

6月13日,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八一村,村民胡小毛(右)和工友在菜地里给丝瓜苗剪枝。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以前苦,日子紧巴巴。现在想买什么,就大胆出手,你说这个条件算不算是过上小康了?”张家界龙尾巴村村民熊兰英大方向采访团展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小康生活。

从省级贫困村变省级美丽乡村,益阳市新桥河镇八一村村民脸上写满了自豪:“最美的乡村,就是我们村这个样子。”

6月12日,华灯初上,常德大小河街流光溢彩,如同城市的一根“金腰带”。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截污治污,穿城而过的常德穿紫河从臭水河回复“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的秀美模样。两岸30余万居民欢欣鼓舞:“环境好了,日子越过越舒心。”

……

采访团笔下的三湘小康图景,美好、生动、富足,令人沉醉。

品读这幅美丽图画,就是品读湖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奋斗,成就小康。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吃饱穿暖,再到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用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创造出今天的美好生活。

脱贫路上,奋斗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异地搬迁到怀化麻阳龙升社区的贫困户张扬,身患尿毒症,但不等不靠,和妻子一起创业,养殖了2000多只土鸡,脱贫致富,也给读小学的女儿树立了榜样。

一代代接续,年轻的奋斗者越来越多。

“80后”张入化研究生毕业后,坚信“学有所用”,在芙蓉镇政府的脱贫攻坚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

31岁的苏卓回乡创业从白嫩小伙变成地道农民,将养殖的“荷花虾”送进了亚洲最大小龙虾馆“超级文和友”;

“90后”施林娇虽是“小网红”,却有“大目标”,努力让湘西十八洞村的美景、美食、民俗等特色搭上“直播经济”的快车……

6月11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十八洞村第一代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网红”施林娇正在直播。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源自奋斗、点亮生活。湖湘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撕掉了贫困的“标签”,书写着奔小康的精彩故事。全省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

民生小事,连着小康大局。这些年,湖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集中力量办民生实事,让民生幸福成为小康湖南的最亮底色。

“老年人多,楼层高,上下楼成了小区居民头疼的事。”株洲市天元区园丁小区属老旧小区,财政补贴给加装电梯。事虽不大,获得感强。百多名老人免了爬楼之苦,都夸政府办了件大好事。

6月14日,株洲市芦淞区中心广场,在“建宁驿站”里,有急救药箱、手机充电站、共享雨伞、图书“漂流角”、USB插座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感应卷纸、智能厕位引导、每个厕位安装“智能循环空气清新口”、无障碍厕位可自动更换坐垫塑料套……株洲市街头的公共卫生间“建宁驿站”,不仅让“方便”之处变得真正方便,更成了城市一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一件件民生“小事”,看起来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

初夏时节,古丈县翁草村村民在为茶苗覆盖地膜。劳作之余,大家唱起苗族山歌,欢快的歌声回荡在山谷。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多年来,湖南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筑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书写出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攻坚克难,方能跑好“最后一公里”。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需要我们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攻坚,努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正如省委书记杜家毫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抓短板,不是看尖端到哪里,而是要看基础水平线在哪里,看基础水平线能不能达到小康。按照省委部署,当前,湖南正集中精力攻克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堡垒,向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奋勇奔跑;深入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夯实全面小康物质基础;坚持以“微建设”“微服务”为切入点,下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短板,提升全面小康的质感和温度。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在采访中,也切身感受到湖南跑好“最后一公里”的务实作为。

在长沙, 城市的角落没有被遗忘。老旧居民区通过“有机更新”,道路平整了、便民设施完善了、井巷微循环打通了,老房子改造了。黄桂枝与94岁的老母亲在长沙市天心区妙高峰生活了60年,“没想到生活的环境可以变得这么好。”

6月13日,岳阳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全封闭“胶囊”散货仓库大棚。百年老港变身环保新地标。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摄

从前问温饱,而今问环保。 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1899年设关开埠的城陵矶港,见证了百余年岁月沧桑, 去年以来,城陵矶老港投入4.1亿元进行环保提质改造,只为守护好一江碧水,还周边居民一片清新蓝天。80岁的退休职工王文辉高兴地说:“重回老码头,我敢穿白衬衣了”。

百年大变局,千年小康梦。今天,这伟大梦想离我们已如此之近。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有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让全面小康的盛景绽放三湘大地。

(本文为湘伴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