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征万里 半世湘非情

2020-06-17 10:08: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易禹琳] [编辑:印奕帆]
字体:【

1973年,第一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李贺君(右)和刘恕(左)搭档做手术。

2003年,李爱林在塞拉利昂克哈麦路医院和接生的新生儿合影。

2019年9月21日,江志超在南部非洲国家文化军营展给当地记者针灸。本版图片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采访对象提供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30天,飞越3万公里,穿行7个时区,奔走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留下36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6月9日,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载誉归国。

而在专家组的身后,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和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则仍在留守,他们已坚守一年。第22批援塞医疗队和第18批援津医疗队正在培训,等待出征。

自1963年始,从“帮助非洲人民站起来了”的毛泽东的家乡、“帮助非洲人民远离饥饿”的袁隆平的家乡,湖南已派出38批援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医疗队,共468人次;另派出13批短期医疗队,共121人次。

“我晓得的,第一批医疗队已走了8个了。”半个世纪的流逝,快得让人猝不及防。

时间能作证,数字能作证!有一种真挚的情谊,跨越千山万水,任凭风云变幻,始终坚比金石。这就是湘非情。

1. 开拓:寂寞和孤独会咬人

李贺君:第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时长:两年4个月。

戴守:第1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第7批队长;时长:4年。

“我们是湖南第一批援非医疗队,1973年派往塞拉利昂。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是1963年派往阿尔及利亚的,湖南派了湘雅医院的一位女医生张友明,是我在医学院读书和实习时的老师。”82岁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教授李贺君春节前还在看门诊,有些事,他记得很清楚。

记者面前的这封跨越重洋、邮戳显示为1973年12月10日发出的红色慰问信,见证了李贺君的万里出征。那时他所在的医疗队叫“塞拉勒窝内湖南医疗队”,而他在国内任职的医院名“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他的身份是“执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白衣战士”。

接到出征任务时,35岁的李贺君母亲病重,父亲在娄底,妻子在云南,两个儿子分别3岁和5岁。共产党员不讲困难,“能够为国际主义援助而贡献力量,我感到光荣”,李贺君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18名队员来自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省人民医院、长沙市一医院等大医院,涉及外科、眼科、儿科、针灸科、药剂科等12个科室,翻译、司机、厨师各1名。

大学学的是俄语,英语零基础的李贺君经过短期培训,于1973年3月31日从北京出发,途经巴基斯坦、黎巴嫩、希腊,又从德国飞英国伦敦,再经西班牙马德里,4月6日才抵达西非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他老师张友明10年前去阿尔及利亚,一路辗转了近20天。

湖南首批援非医疗队援助的罗蒂芬克医院离弗里敦还有3小时车程,在时任总统史蒂文斯的家乡。到达医院后,李贺君下车一看,一栋平房破破烂烂、空空荡荡,手术床、无影灯、显微镜、X光机等所有的医疗设备和检查仪器已先期从国内运送过来,还没拆包。住的是三室一厅,李贺君和好几个人在客厅打地铺。

来不及休整,队员们就开始动手安装X光机,布置手术室、药房,调试检验检查设备,归类整理药品,打扫卫生……4月26日,援外医院正式对外接诊患者。时任总统史蒂文斯两次来医院看望他们。“小林奇站起来了”“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亲切的关怀”, 1975年6月19日的《人民日报》,一篇《中国医疗队在塞拉利昂》的文章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艰难困苦都已远去。“那种单调、寂寞和孤独,你不明白。”李贺君突然沉默了,仿佛那种难言的孤独隔着时空又击中了他。偏僻的乡村、语言不通、没有娱乐,纪律也不允许他们到处乱走。唯一的安慰,是“中国外交部有个信使队,一个月送一次信”。

12年后,1985年7月,刚独立5年的津巴布韦,迎来了湖南首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14人,湖南省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戴守是其中一员。

与家里的联系也只能靠写信,但今年83岁的戴守对最初在津巴布韦的两年时光有着美好的回忆。那里气候宜人,集中服务的医院距离首都哈拉雷15公里,七八十张床位。医疗队住在两层别墅里,有花园和游泳池。接诊的病人,除本地人和华侨外,首都来的或邻近国家来的白人也不少。

1998年2月,61岁的戴守再次来到阔别12年的津巴布韦,他的队员只有7人,包括上批留下来的翻译。此时,津巴布韦经济衰退,津元贬值。医疗队7个医生分散在哈拉雷、布拉瓦约、奇诺伊3个城市医院。戴守在距哈拉雷120公里的奇诺伊,布拉瓦约更在460公里外。没有厨师、没有司机,大家坐公交车上班、自己买菜做饭。作为队长,戴守三个点都要跑,每周得坐公交车回一趟哈拉雷处理公务。

2.战乱:玫瑰在枪炮声中绽放

李爱林:第10、1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时间:4年。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6月2日傍晚,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暴风雨为李爱林的援非故事配上完美的背景音乐。

1992年,李爱林准备去日本进修,因故未能成行。丈夫朱冬三是第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鼓动她去援非:那里穷点,医疗条件差点,但中国医生非常受尊重。1983年至1985年,朱冬三援非两年,李爱林当住院医生要值晚夜班,2岁的儿子放在托儿所,经常等不到妈妈来接。那个让李爱林遭了罪的塞拉利昂,竟让她动了心。

1992年6月,李爱林和队员们来到援助的塞拉利昂凯内马医院,距首都弗里敦500多公里,车“摇”了7小时才到。房子破旧,墙上有洞,怕蛇爬进来,用纸板钉上了。电,靠自己发,晚10时后停供,每人一支手电和应急灯。水到山上接,菜自己种,辣椒、刀豆、冬瓜长势良好。蚊子多,一咬就得疟疾。翻译打了4次“摆子”。李爱林穿长袖,腿上套长到大腿的自制布袜,再穿长套鞋,也中了一次招。娱乐,仅一台电视机,只能放从大使馆借来的录像带。通信,和家里半月一封信。

正在打仗,看门诊的多,住院的少。到1994年2月,枪炮声越来越近了,90公里外的江西水利组住的地方被叛军占领,医疗队获准撤离到弗里敦。为保障医疗队的安全,最危险的80公里长路段,政府军架起机枪前后护卫。

2002年,战火平息,百废待兴的塞拉利昂再次请求中国湖南派驻医疗队,李爱林再次被选中。2003年7月,李爱林再次来到阔别9年的塞拉利昂。

情况大为改观。弗里敦克哈麦路医院虽只1000平方米,中国援助了200万元的医疗设施。有了手术室,每个科室都有装了空调的诊室。每人一间住房,带卫生间。自来水、热水器、电视机、电脑齐备。还有一个菜园能让李爱林下班后种辣椒、凉薯。

当年在凯内马,因受条件限制,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做点阑尾、疝气、人流等小手术。这一次,妇产科主任医师李爱林指导在中国留学7年的院长卡努做了子宫肌瘤全切手术和其他各种手术。但手术多,接触艾滋病患者也就多了,仅确诊的病患李爱林就接诊了四五十个。

2004年12月26日,李爱林和另两名医生接通知去给总统检查身体。72岁的卡巴总统只是有点腰腿疼。做完中医按摩,他兴致勃勃当导游带中国医生去兜风,去了海滨和弗里敦大学,告诉他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是弗里敦大学毕业的。归来时,繁星满天。2006年11月,卡巴总统访湘时,特意又和李爱林等人合影留念。

4年,李爱林忘不了在塞拉利昂结下的情谊。在凯内马,当医疗队的车陷在泥巴里,七八个当地人来抬车。在弗里敦,得知她要回国,病人们捧着几颗桔子和土豆来送她。

2005年12月,弗里敦克哈麦路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来成都学习。从没去过成都的李爱林和丈夫立即带着礼物飞去看望,又托她给院长和7名护士捎去了礼品。第二天,夫妻俩又飞回长沙上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远在塞拉利昂的卡努院长和护士长打来电话慰问,这份牵挂让李爱林感动。

3.坚守:夜来幽梦忽还津

龙铁牛:第8、9、1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时长:8年半。

最近,65岁的龙铁牛,常常想起在津巴布韦的日子。他在那里工作了8年,离开也有12年了,但早两天还有人找他,想请他去津巴布韦华人医院当院长。

1999年12月,在沅江市人民医院工作的龙铁牛因英语好,被派去接替第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的翻译。2000年3月,作为第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的队长,他迎来了史上最精干的援非医疗队,3名麻醉科医生和一名骨外科医生。当年,津巴布韦对援助医生实行聘用制,医生们分散到不同医院不同科室,考核严格。

从第8批开始,医疗队从3个城市,集中到了哈拉雷的4所中央医院。龙铁牛身兼队长、内科医生、翻译、司机4职,因当地艾滋病等传染病流行,8年里,理发师他也一肩挑了,大使和参赞都体验过他的理发技术。

医疗队代表国家,作为队长,龙铁牛的担子不轻。龙铁牛利用自己英语和中医的优势,为总统府和大使馆做好医疗服务,和当地华人华侨、中资机构联系密切,扩大了医疗队在当地的影响。

流水的队员,不走的队长。第9批、第1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又让龙铁牛当队长。8年半,龙铁牛见识了津巴布韦世界第一的通货膨胀率,刚去时,1美元兑100津元,到2007年元月,1美元兑换5000津元,当年年底,100万津元只能买几个鸡蛋了,票面上的零,数得让人发疯。物价飙升,大米、油半年都不见上架。

2020年2月29日,龙铁牛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被武装入室抢劫12周年纪念日。妻子这才知道他虎口脱险的经历。2008年2月29日,第10批队员早已回国,因为援非医疗队需签署新的政府框架协议,龙铁牛一个人留守空房。清晨6:30,龙铁牛被厕所里冒出的抢匪用枪顶住头,用领带绑了手脚,抢匪把保险柜洗劫一空后,又把他反锁在厕所里。龙铁牛咬开领带,用马桶储水盖砸门,爬出来报了警。当天下午,警察发现抢匪踪迹,抢匪开枪拒捕,激烈的枪战第二天就上了报纸。其实,这已是龙铁牛第二次遭遇入室抢劫,第一次是2005年4月9日,歹徒用枪托打伤了5名队员,为此龙铁牛平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上法庭当了证人。

让人心有余悸的,还有住院病人高达40%的HIV阳性率(感染艾滋病毒),擦伤、刮伤、穿刺、血液和体液溅溢都有可能感染,队员们几乎每天都在刀尖上舞蹈。吃了抗艾药恶心呕吐腹泻,还要担惊受怕等待检验结果。但工作没有一个人拉下。骨外科医生刘增华被MPILO中央医院聘为科主任,负责120张病床的诊疗任务,完成了许多高难度手术;麻醉科医生郑洪为一名新生儿成功实施了心肺复苏,一个非洲男孩以他的名字“HONG”命名。

4.中医:“东方白求恩”的魔术

谢伟彬:第19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时长:1年。

2017年,湖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医生谢伟彬报名援非时,塞拉利昂于他,只是电影《血钻》里弗里敦的街景,像极老家冷水江的县城。1982年生,博士毕业,当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他,渴望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

2017年,当地时间5月31日晚(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飞机刚抵达大西洋畔的弗里敦,谢伟彬就听到了妻子电话里的哭声:他们盼望了很久的第二个孩子流产了。在塞拉利昂的一年对谢伟彬变得更加珍贵(自2015年起,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服务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每一天都不能虚度。

2012年中方援建的中塞友好医院,坐落在距弗里敦市中心20公里外的郊区。上班第一天,谢伟彬经过药房、仓库,才在塞方医务人员生活区里找到了小小的办公室,一张诊疗床孤单地躺在那里,蜘蛛在墙边织网。远离祖国,谢伟彬第一次为中医感到委屈。

谢伟彬软磨硬泡,找队长把空着的感染科门诊病房改成了中医诊疗室。角落里捡一张、草地上捡一张,加工后有了三张诊疗床。为病人隐私计,请求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寄来滑轨和床帘。穴位图上了墙,新的人体针灸模型也有了。半年后,中塞友好医院终于有了第一个规范化的中医诊室。

刚开始,当地患者并不知道哪些病适合看中医。谢伟彬从分诊台的塞方护士AMIE身上找到突破口,用自己流利的英文介绍中医能治疗疼痛。AMIE正好扭了腰,理疗、推拿、针灸两天后,就可以提水了,又把医院的三四个护士介绍过来体验。到次月底,谢伟彬的病人增加到每天十几个。一年,谢伟彬接诊3000余人。

这是一间神奇的中医诊疗室,“东方白求恩”会变魔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轮椅推进来的,一个月后,能走路了,亲手做了一个木雕送给他。一位科洛的酋长腰椎间盘突出,在英国没治好,经一名华人介绍,开了五六个小时车过来,疼痛缓解了,想把一个儿子送到中国学中医。

带着一根神奇的银针,谢伟彬去弗里敦100多公里外的罗格博部落,给村民义诊。那里没电,中医更简便实用。这根银针,给他送来一名学中医的黑人徒弟——保安的儿子阿齐兹。谢伟彬教他认穴位、背中医歌诀、学扎针。

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谢伟彬去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给师生们介绍中医,给一位非洲青年之声电视台的主持人治好腱鞘炎后,谢伟彬和队长上了两回电视,第一次介绍中国医疗队,第二次主讲中医。2017年8月14日清晨,弗里敦因强降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医疗队参与抢险,送去药品和防护物资,谢伟彬还用中医经典方剂清瘟败毒散熬了一锅药,给灾民抗疫毒。

妨碍中医传播的最大障碍是语言,2018年4月,谢伟彬在中塞友好医院办起了汉语教学中心,每周给塞方医护教一个多小时的汉语。他希望中医和孔子学院有更好的合作,用中文传中医,用中医促中文。一年的时间太短暂,2018年7月8日,谢伟彬带着一丝遗憾和不舍离开了塞拉利昂,但他亲手砌的医院旗台上,旗帜一直在他心里飘扬。

5.抗疫:携手同心共命运

江志超: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时长:1年。

“津巴布韦一只口罩涨到四五美金了!”6月11日下午,受国家和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委托,江志超把一批防疫物资和药品捐献给了他服务的津巴布韦帕瑞仁雅塔瓦医院。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6月23日就将一年期满的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将延期回国。发电机每月都出故障;水,每周都要想办法。队员们调侃自己“修人,修机器,修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江志超和他的9名队员来说,疫情持续的时间有点长。春节,湖南疫情肆虐时,他们一边担忧万里之外的家人,一边启动队内防控,并指导医院及中资机构、在津华人华侨做好防护工作。3月19日,总统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医疗队应邀多次到哈拉雷市、卡多马市等地给当地卫生部门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

4月12日起,帕瑞仁雅塔瓦医院被政府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病房持续改造中,多数科室停诊。但医疗队的工作没有停,指导发热门诊设置,帮助另一家定点医院升级改造,协助使馆紧急增设临时救治点等。

驻地停止面诊后,医疗队建立了“非常时期健康咨询平台”,开具中药预防方,让在津华人服用中药预防颗粒。津巴布韦封国后,不少华人惶恐不安,不愿、不敢去当地医院就诊,湖南省脑科医院及时送上远程视频心理辅导。其实,医疗队员们也有害怕和焦虑。5月,他们在协助中资企业复工复产中,给江苏国际有限公司120名员工抽血检测筛查新冠肺炎,初查有16名抗体阳性,让队员们紧张了好几天。

5月11日,医疗队终于迎来了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14天,江志超和队员们陪同学习,早出晚归,马不停蹄,跑了五省市30多家医院、社区和政府部门,倾囊传授中国的抗疫经验。

万里援非,江志超还怀揣着一个梦。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他,做了5年外科医生后,听从内心的召唤,读了中医博士,成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中医师。舍下两个年幼的女儿,他想在异国他乡为弘扬中医做点事。除第1至第4批派出过针灸科医生,在江志超之前,援津医疗队里再没出现过中医师。

在津卫生部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会议和帕瑞仁雅塔瓦医院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上,江志超滔滔不绝谈中医药;在津巴布韦全国农业博览会和南部非洲国家文化军营展上,中医药首次参展就成了明星。那些奇怪的针灸产品和中药,现场演示和体验,赢得津巴布韦第一夫人点赞和军营展最高奖项……

但中医药要在津巴布韦合法立足不容易,队员在津办理执业医师证就花去了3个月时间。为推动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合作框架备忘录的签订,在津巴布韦高层,江志超努力“吸粉”,其中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经江志超5个疗程的针灸+艾灸治疗,教会她每天坚持做“八段锦”和自我按摩穴位,现在成了中医的“铁粉”。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合作框架备忘录有了实质性进展。经多方奔走,江志超心心念念的中国中医针灸中心,已确定了一栋有12个房间的红房子,装修资金也到了位,原定5月1日正式开科,因疫情而延缓。但江志超又建了个津巴布韦中医学习群,线上播撒爱中医的种子。

57载风霜雪雨,如彩虹般美丽的往事说不尽。说不尽“首例手术”的传奇,道不完“东方白求恩”的妙手仁心。湖南援非医疗队兑现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千钧承诺,体现了“中非是命运与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续写着如山一样高、像海一样深的湘非情。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