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得广厦千万 开启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20-05-28 08:49:4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易”得广厦千万 开启幸福新篇

——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安置区突出“中国爱情小镇”主题,全力推进“七星水街”项目建设,依托旅游扶贫,引导移民创业增收脱贫。

李忠林 摄

道县横岭瑶族乡浪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户在扶贫车间生产无线蓝牙耳机。该扶贫车间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两条生产线可吸纳70余人就业。何红福 曾小玉 摄

五月中旬,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的万亩白茶基地上,搬迁户正分布在茶山各处除草、松土。这个基地不仅能吸纳周边搬迁户,还可辐射带动周边县区贫困户就业增收。黄柳英 摄

黄柳英 王 珊

2年时间,8万多贫困人口告别“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荒凉大山,迁向城镇、迁向景区、迁向园区、迁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开启崭新人生——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永州速度”!

4年时间,170个集中安置点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774个贫困村根植产业大树,22001名搬迁贫困人口接受技能培训走上就业岗位,幸福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永州温度”!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浩大工程,是人类向贫困宣战的一次伟大创举。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出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令。永州闻令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高位谋划、全力推进,通过4年艰苦奋战,顺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凝心聚力 誓啃扶贫“硬骨头”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矛盾最集中、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是所有扶贫措施中难度最大,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十三五”期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9.4万,永州8.17万,占到全省总任务的八分之一。搬迁任务之重,位居全省前列;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

再高的山也要上,再险的滩也要趟。

为了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强度推进、高密度研究部署,市委书记严华,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洪武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听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深入一线带头抓、用情抓。

该市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为副召集人,市发改委、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我们创新建立了联点包片工作制度、执纪问责问效制度、‘一季一督查一通报’工作制度,确保责任到人、层层落实。”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富荣道出了“永州速度”的关键。

全市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区县屡出奇招,千万名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投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大战,凝聚起易地扶贫搬迁的磅礴伟力!

道县,精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由县长、常务副县长作为召集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现场办公会议,部署督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相关责任单位抽调最精干的力量,通过“一月一总结”“一月一调度”的方式,形成合力,协同联动,调处矛盾,有效保障易地搬迁工作的进度。“十三五”期间,完成177户643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集中安置。

新田,全面压实部门职责,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明确了挂乡挂点责任领导,对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行包干负责制,所有挂乡挂点县级领导积极联系乡镇,主动履职。该县注重人文关怀,将残疾人和高龄老人优先安置一楼住房,建设无障碍通道,对留守儿童建立“文化书屋”,广受群众好评。

江永,强力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每周召集相关部门一把手举行联席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汇总工作难点和问题,及时调处矛盾,分工协作,督促进度。易地扶贫搬迁与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紧密结合,生活、生产与生态同步改善,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得到巩固扩大,江永于2017年12月底全县实现了住房建成率100%、交房率100%。

……

在金洞、在宁远、在永州各地,党委政府创新举措、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智慧和汗水浇筑起搬迁的速度,实干和担当托起了安居的梦想,永州易地扶贫搬迁打出了“漂亮一仗”——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1717人,提前2年完成搬迁任务。其中分散安置29758人,集中安置51959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70个。2019年,祁阳县根据省里“应纳尽纳”工作部署和要求,重新识别新增纳入6户22人,目前也已完成住房建设任务。

超前谋划 力稳人居生活

行百里者半九十。

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脱贫”?永州着眼全局,在规划物理搬迁的同时超前谋划“后半篇文章”,实现了搬迁与脱贫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走进道县横岭瑶族乡浪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白墙黛瓦的新房安静的依偎在群山脚下,一面面雪白的文化墙上,画着与瑶族文化相关的彩色图画。该小区是横岭瑶族乡中心位置所在,用地面积47.7亩,共安置8个行政村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76户295人。

该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集中开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在建房选址、住房风格、就业帮扶等方面充分征求贫困户的意见,同时还实行安置小区社区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配合率。

“以前住在半山上,村里不通车,出门只能骑摩托,到乡里要2个小时呢!村里没有小卖部和菜市场,下山买袋盐都需要半天时间。现在花了1万元就住进了这么好的新房,家门口的基础设施很齐全,小孩就在隔壁上学。为减少我的生活开支,政府给我和这儿的家家户户安排了菜地,还帮助我解决了工作问题。”46岁的搬迁户李桂林高兴地告诉我们,她现在在家门口的蓝牙耳机加工厂工作,每年可增收3万元,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和感恩满满。

无独有偶,在金洞管理区,政府同样把科学谋划作为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仗的第一步。金洞管理区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负责人邓秋实介绍,该区坚持把最好的地段让给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把集中安置点设置在集镇,确保搬迁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方便快捷。永州市在实施集中安置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搬得出来、稳得住,选址选在靠园区、景区、中心城镇。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齐全,真正实现让老百姓拎包入住。安置房建成后,搬迁户获得感、幸福感强烈,满意度高。

搬迁是系统工程,考虑“安居”也要兼顾“乐业”,乐业方能脱贫致富。在谋划易地扶贫搬迁时,永州各地围绕就业和增收两个核心提前规划,把扶贫车间建在安置点上,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为满足不同年龄居民的就业需求,引进了6家工种不一的扶贫车间。由湖南广电驻村扶贫工作队引进的龙德晟机电厂,除可以让村民到车间务工外,每年还能为村里带来10万元固定分红作为集体经济收入。73岁的李美英老人在机电厂打些简单的临工,一个月也能挣1000多元。

普利桥镇安置点是冷水滩区唯一的集中安置点,安置搬迁户80户275人,其中有近20%的搬迁群众是残疾人。为了让他们有事做、有奔头,小区引进了技术要求低的仿真花加工扶贫车间,吸纳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贫困户朱晓月与儿子吕名武均为残疾人士,丈夫双目失明,原本一家人住在山上的泥砖房,靠低保维持生计。如今他们搬到扶贫车间楼上的新房,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就业。朱晓月在车间负责保洁工作,吕名武在加工部上班,每月工资加起来有4000多元。两人工作时,丈夫便坐在车间一角安静陪伴,一家三口互相扶持。

“优先录用贫困户,厂长手把手教学。只要愿意学,哪怕100遍我们也愿意教,何况我们还有很多整烫、包装等简单工序的岗位,不管哪个年龄段的贫困户来我们车间都能找到事做。” 位于零陵区石山脚五里堆幸福安置小区的奔立尔永州扶贫车间今年2月正式投产,负责人林文峰介绍,公司是全国十佳校服厂,订单稳定,该扶贫车间能吸纳250人就业,月计件工资可达6000元,还在培训的新员工每月也能领1200元保底工资。

在永州,像这样的扶贫车间还有不少。针对不同情况的搬迁户,该市积极引导制衣、制伞、电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群众家门口开设扶贫车间,并推广“厂房式”“居家式”“田间式”“混合式”等多样化就业模式,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共开设扶贫车间700余家,3.2万余名留守劳动力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9家扶贫车间吸纳1.2万余搬迁对象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从忧居到优居,从苦业到乐业,永州科学谋划、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生活稳稳,幸福稳稳。

特色兴产 铺就致富大道

5月19日,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小康新村,易地搬迁的新居依山而建,整齐划一。不远的山上,万亩生态白茶基地绵延起伏,村民们在茶山各处除草、松土,好一派繁忙景象!

棉花坪瑶族乡的自然条件好,适合规模发展茶产业。这里种茶历史悠久,村民们都是“土专家”,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瑶族乡利用优势发展万亩生态白茶基地,吸纳山下两个安置点的贫困户就业。据基地负责人姜林军介绍,“清明节前基地采了4000公斤干茶,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00多名工人在这里采茶,今年预计要发工资380万。”

67岁的唐水秀已经在基地工作了2年,每年光务工收入就有1万多元。她说,以前住在山上粮食不能自给,村里也没有通车,缺粮了就在山里砍木材,等到闹子(赶集)天拖去镇上卖。要走3个多小时才到镇上,换来的米只够吃三四天。如今,她住进了新房,还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农闲时养些鸡鸭,基地负责人以消费扶贫的形式定期上门收购,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宁远县大胆探索实践“产业兴旺”法则,鼓励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完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在不少安置点走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该县始终一手抓贫困村支部建设,一手建强带头人队伍,强化基层堡垒的战斗作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网格为主、整体划转”的原则,全面理顺搬迁党员组织关系,健全安置点党组织建设,全县共建立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18个,实现搬迁82名贫困党员“安新家”。另一方面,该县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党群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卫生室、农家书屋、室外健身场等设施。

易地搬迁后,日子怎么过、路子怎么走?这是关系到扶贫效果能否长久的关键问题,也是搬迁的贫困户最关心的焦点问题。

对此,永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搞“短期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从“根子”上谋划,从产业上着力,为搬迁百姓“计长远”。

近年来,永州在引进“外来企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土产业”,坚持特色带动,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将搬迁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搬迁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凭借“五香”香型特色农产品声名鹊起的江永县,以“特色产业+合作社+易地扶贫搬迁户”扶贫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了“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目前,该县形成了以香姜、葡萄、夏橙为主的上江圩、潇浦生产基地,以香芋、香柚为主的千家峒、桃川、粗石江基地。在古宅新村的电商扶贫示范点,村里18名电商伙伴抱团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土娃系列农产品,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产业,开启贫困户负责生产,电商团队负责销售的新模式。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全部脱贫,累计脱贫率99.14%。

双牌县则依托30万亩竹林资源,启动了竹产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并优先安排周边集中安置点及县城购房安置近600户搬迁家庭成员就业。据统计,全县有900余户搬迁户家中有南竹资源,仅卖原竹每年每户增收1500元以上,全县搬迁户共增收135万元。出资方每年按固定利率可分红288万元,红利主要用于集中安置点房屋和设施维护、公共管理及对存在返贫风险和大病搬迁户的救助等。

“娃娃上学堂,小伙娶婆娘,老乡盖楼房,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靠柑橘来帮忙。”这首流传在回龙圩管理区的民谣,生动描述了柑橘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为了持续增强搬迁户自我造血能力,回龙圩管理区加大柑橘产业扶贫力度,对无承包经营橘园的贫困户,帮助他们每户至少承包经营3亩橘园以上,并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农药、种植技术等。回龙圩还依托知青文化、农垦文化和连片10万亩柑橘,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目前,柑橘观光采摘园、橘园党建公园已开门迎客,投资5000万元的民宿村基本建成。已成功承办两届柑橘文化旅游节暨柑橘产业高峰论坛,共吸引游客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该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共82户244人,截至目前,通过各项帮扶已稳定脱贫79户235人。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在搬迁贫困户们的“新家园”里,更多的特色产业正在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目前,永州市已初步形成“一县一特、区域联动”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为搬迁群众开辟出了一片脱贫致富的新天地。

扶贫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

5月18日,正值晌午,永州信一科技有限公司新员工胡兰刚吃完午饭,立马回到生产车间缝制休闲包。去年,胡兰搬进了蓝山县城集中安置点。今年4月,县易扶办工作人员又帮她找到了这份离家不远的工作。公司待遇不错,为尽早转为计件工,胡兰总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提升技术。“过去没条件、没门路,现在政府提供了便利,我们当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胡兰的话,道出了很多搬迁贫困户的心声。

精准扶贫,核心是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后,如何让习惯了“靠天吃饭”的贫困户,走出坐、等、靠的怪圈,坚定自主脱贫的信心,点燃勤劳致富的动力?

“扶贫先扶志(智)!”永州采取政策激励、技能培训、文化宣教等多项措施,多管齐下,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政策引导,“红包”激励——蓝山县企业对新员工给予每人600元的补助,乡镇每招一名工人奖励600元。采取培训补贴政策留住工人,县政府每个月每人补助1600元的培训费,企业也补助600元培训费。此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该县还组织乡镇召集在家的务工人员集中到园区现场参观,优先考虑贫困户,目前招工人数达5000人。

技能培训,授人以渔——永州面向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推出“菜单式”培训。截至目前,市产业农民培训中心共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22001人。其中新发展产业的8743人,扩大产业规模的5986人,增加就业岗位10万余个,带动周边群众17万余人脱贫致富。永州还开展了2期产业扶贫总经理培训班,共培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0余名。

扶贫宣讲,文化入心——各县区均设立了扶贫讲堂,聘请了一批专兼职教师,每月组织贫困户集中听“扶贫课”。其中,祁阳县创造性地将“四扶四建”行动融入易地扶贫搬迁:扶志气建讲堂,一户培养一名明白人;扶技能建中心,一户培养一名产业工人;扶产业建基地,把工场建在农民家门口;扶队伍建堡垒,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全县各安置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建成扶贫讲堂10个,建设“脱贫致富光荣墙”24处,每周组织培训,每月开办专题讲座,每年度评选“脱贫之星”,把扶贫讲堂办成了宣讲扶贫政策、培训实用技能、激发脱贫动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祁阳县“四扶四建”助推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在2019年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上得到推介,是湖南省6个典型发言的县区之一。

一项项扎实举措,一次次思想洗礼,让贫困户们提振了信心,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本领,迈上了自力更生的新路子。

在东安县井头圩镇霞栖农业科技产业园集中安置点,44岁的搬迁户陈小勇两年前刚搬过来的时候,家里没油没米,只想着管政府要。多亏了县里定期举办的思德培训,第一次上课就让他深深触动,意识到自己的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如今,陈小勇已成了安置点的“点长”,不仅积极动员社区居民一起“充电”“补钙”,还利用学到的农业技能,与村民一起种植大棚蔬菜,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在新田县,龙泉镇潮水铺安置点搬迁户谢忠顺通过扶贫培训,利用安置点剩余劳动力优势,与美的公司合作在安置点开办顺祥电子厂扶贫车间,年收入20万元以上。同时解决了安置点搬迁户80多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在双牌县,搬迁户蒋吉军流转100亩土地,雇用安置点的贫困户共60余人种植香芋、香芋南瓜和有机稻,从“打工族”转变为“创业者”。

在金洞管理区,搬迁户孙华阳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200头,年产值70多万元,成为小区脱贫致富带头人……

从“扶我脱贫”到“自我脱贫”再到“带头致富”,在永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场”,越来越多的“脱贫先锋”“致富能手”正在涌现,越来越强的决战全面小康的力量正在汇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经典名句跨越时间的长河,传播至今。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响起,位于湘江源头的永州市,正逐浪时代潮头,以战天斗地的冲劲与毅力,去追逐新时代的广厦之梦,去书写全面小康的幸福新篇!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