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最美扶贫人】宁林波: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20-05-26 20:17: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添翼] [编辑:夏博]
字体:【

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华声在线今起推出“脱贫攻坚战 · 最美扶贫人”系列报道,关注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听他们讲述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意社区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干活。 李荷明摄)

华声在线5月26日讯(记者 谢添翼)今日上午,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如意社区的“如意扶贫工厂”,一派繁忙的景象。1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各自的操作台前,神情专注地生产车载摄像头线。

“搭帮扶贫工作队穿针引线,我们在移民安置点建起扶贫工厂,现在订单很多,工人们需要加班加点地干。”如意扶贫工厂负责人李小平高兴地介绍,该厂主要生产汽车雷达、汽车摄像头两大系列7个品种的产品,目前在厂员工60余人,其中贫困户36人,每天可生产车载摄像头1万套。自动化车间投产后将达到日产6万套的规模。

李小平说的扶贫工作队,便是湖南省委宣传部驻江华县水口镇如意社区扶贫工作队,宁林波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

如意社区地处大瑶山深处,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一个库区移民为主的“特殊”村。

2018年3月,省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该社区。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驻村之初,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我们也为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发愁。”宁林波说,经过仔细论证,在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工作队认定创办扶贫车间这条好路子。

宁林波带领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动员在外创业的能人返乡创业。2018年4月,引进李小林、李小平两兄弟创办的广州森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进驻社区成立“如意社区扶贫车间”,优先招用如意社区贫困户。扶贫工作队创新建立“扶贫工厂+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不但可到扶贫工厂“就近就业”,还可通过合作社外发加工材料实现“在家就业”,还有分红可以拿,村民都很开心。李小平也越干信心越足,从100平方米的平房起步,到400平方米的车间,再到18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在一年多时间实现“三级跳”。扶贫工厂提供120人就近就业岗位,2019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在4个乡镇新开了4个分厂。

“宁队长从场地、人员、政策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李小平说,他原来在广东办厂,在回乡之前一直没下定决心,担心经营环境不太理想。宁林波了解到情况后,给他做了好几次思想工作,打消了他的顾虑,他才下决心把工厂搬回家乡了。

有一件事,一直让李小平难以忘怀。在他回乡办厂之初,宁林波积极地帮他去政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那些天,宁林波痛风发作,腿脚不是很方便。李小平发自内心地说:“看着宁队长一瘸一拐地为我操劳奔波,我真的很感动。”

扶贫工厂实现了村民到岗有事做,有效解决了移民安置点村民就近就业难题,很多村民过上了城里的“上班族”生活,员工平均月工资可达1800元左右。

村里有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某,因智力稍有欠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赚钱门路。扶贫工厂建立后,宁林波多次与李小平商量,把刘某安排到扶贫工厂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现在刘某每月能拿1500元左右的工资。李小平说:“刘某虽然不善言辞,但他做事扎实,吃得起苦,每天早出晚归,用努力工作表达着他内心的感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帮助老百姓找市场,调动更多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宁林波带领扶贫工作队帮助如意社区开设了“特色工坊”,为老百姓搭建“线上+线下”“店前+店后”农产品销售、加工公益平台,催化扶贫产业“百花齐放”。

(如意特色工坊人来人往,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 黎竞摄)

2019年10月1日,“特色工坊”建成。“特色工坊”出品的瑶山梗梗茶、果蔬脆等产品填补了旅游小镇水口镇旅游产品空白,十一期间生意火爆,日进斗金。后来,梗梗茶成为镇里接待用茶,果蔬脆成了县里年礼标配。开业前3个月,单梗梗茶和果蔬脆销售就超过10万元。销售的各色农产品带动2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给贫困户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尝到了甜头后,社区支部书记廖江勇发动村民筹资约200万元,建设了如意湘传农产品深加工厂,除可解决50人就业外,还签订了1470亩农产品种植合同,形成了“合作社+工厂+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帮扶下,如意社区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村道宽了,路灯亮了,环境整洁了,百姓的收入增多了。2018年12月,如意社区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2019年宁林波荣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江华县十位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荣誉。

宁林波说:“2年多的扶贫路,8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路上,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值得的。”

相关专题:脱贫攻坚战·最美扶贫人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