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1日,由湖南省组派的中国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2人,带着祖国的重托,踏上援助非洲南部国家津巴布韦的14天征程。
命运与共、天下一家。飞过万水千山,横跨6个时区,湖南的白衣天使们在津巴布韦分享防控方案、交流诊疗经验、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与当地人民一起抗击新冠,继续播撒中非友谊的种子。新湖南客户端开设专栏,每天摘录援津医疗专家组成员日记,听他们讲述异国抗疫的故事——
5月15日 哈拉雷 晴
专家组视频日志③
彭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在这里,即使是最常见的ICU配置也是很难得的”
在津巴布韦的工作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第4天。
(15号上午,专家组在帕瑞仁雅塔瓦医院与津卫生部合作,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全国各省级医务人员培训)
上午,我们在帕瑞仁雅塔瓦医院给津巴布韦各省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远程培训。分享与交流仍然是今天的主题。不管是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和湖南本地防控措施,还是医护人员防护、院感防控与患者就诊流程,都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
会后,帕瑞仁雅塔瓦医院院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们为救治新冠肺炎改造的医疗用房,并希望我们能提出建议。
作为哈拉雷最大的公立医院,这里的病房相较于昨天看到的传染病医院更为完备,设置有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新冠ICU以及专供新冠患者使用的手术室。设施也更为精良,ICU配备有层流病房,并能提供中心供氧。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可在这里,即使是最常见的ICU配置也是很难得的。我们和医院的专家们边走边聊,交换对整个医疗改造病房的意见,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改进建议。
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我们结束在医院的行程时,已经是下午1点了。
穿行在哈拉雷市中心的街道上,大概是津巴布韦还处于严格的防控下,路上的行人不多,车却不少。这里的居民素质很高。虽然整个街道的红绿灯处于停滞状态,但十字路口并没有出现拥堵的情况,车辆主动避让行人,并依次有序通过。
大概是中国医疗队的服装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不时有人向我们投来目光,并报以微笑。我们也会礼貌地颔首示意。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津巴布韦通信部指定的会见场所。
此次受邀参加会面,主要是津方在听取我们分享的抗疫经验后,对大数据与平台信息系统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感兴趣。章迪教授作为代表向津方重点介绍了健康码在追踪管理病例、指导复工复产中的作用,之后我们就具体实施中的细节和津方进行了交流。会面简短而高效,也获得了津方的高度认可。
下午三点半,我们在晃荡的车上端着半凉的盒饭,边吃边赶往世界卫生组织驻津巴布韦代表处,完成今天的最后一个日程。大家都开玩笑说今天的午饭特别好吃,好久没吃这么香了。
王文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感染科,医学博士)
“我越来越喜欢我们这个团队了”
今天我们一行来到了新冠定点医院帕瑞仁雅塔瓦医院,与津巴布韦首都外卫生工作组在线视频会议。
在5月13日,按祝主任的意见,胡成平教授给我们拟定了培训授课的题目:《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经验、湖南特色》(彭玥授课);院感个人防护(李春辉授课);发热门诊的诊治流程(王文龙授课);健康码(章迪授课)。要求英文讲课,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来到医院,津方视频连线还没有安排好,我们等到上午10点才开始讲课。讲课的效果非常好,津方的问题很多。但我还是没能适应津方主持人的口音,他的提问,我几乎听不懂,只好“举白旗”。
津方提问,为什么在新冠肺炎早期诊断时,要做费用昂贵的肺部CT,而不是做核酸?他们解释,在津巴布韦,做新冠核酸费用是25美金,而肺部CT需要400美金,普通津巴布韦人的收入每月只有20-50美金。
章迪教授立马接过话筒,详细的向主持人解释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津方十分满意。
看着大家回答问题时认真的态度,我一下子感到:我们来自中国,在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大家拧成一股绳,尽管只是一起回答津方的提问这个小事,但我看到了大家的协作。回想起来,来到津巴布韦的每一天,身边都有这样的事发生, 温暖!我越来越喜欢我们这个团队了。
徐芙蓉(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护士长)
“那份内心的激动和紧张将是这辈子最难忘怀的感觉”
(会议现场)
下午我们如约来到世界卫生组织(WHO)驻津巴布韦国家代表处交流。WHO驻津巴布韦代表加沙西拉博士主持会议,他高度赞扬中国的抗疫方案,钦佩湖南抗疫的成效,并表示其在指导津方制定防控方案时,借鉴了很多中国方案及经验。他向专家组介绍了WHO目前帮助津巴布韦抗击疫情所做的工作和津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代表处的官员们向我们提了五个他们关注的问题,其中对他们挑战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目前津巴布韦的医护人员士气低落。另一方面是防护物资缺乏,对新冠这个疾病感到恐惧。导致目前医护人员罢工人数居高不下,医院运转困难。
“如何激励医护人员,激起他们的斗志?”沙西拉博士神情凝重,语调显得有些无奈地提问。在昨天参访威尔金斯医院时,我得知整个医院只有7个医生,14个护士,我无法想像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如何运转。如果疫情在津巴布韦进一步蔓延扩散,我想那将是这个国家灾难性的打击。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回答,由于国家制度、国家文化和国家力量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医护人员也许对这份职业的认同并不相同。
组长胡成平教授凑过来柔声对我说:“芙蓉,你在一线干过那么久,最有体会,这个问题你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因为完全没有准备,我的心砰砰跳起来。我迅速在脑海里搜索能表达我内心情感的字词。
我说,我想我能够写下请战书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初选择医学专业,首先是喜欢这份职业,当成为一名医学生,我们都会庄严的举起右手宣誓,在大学的几年里,学校教育除了教我们专业知识,还会一直培养我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我是党员,在中国能成为党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中学开始,组织就会吸纳优秀的人员入党,所以很多人都会努力学习和工作力求成为一名党员。在国家出现困难的时候,党员都会主动冲在前面,并且用这种精神去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不是党员的医护人员也冲在最前线,这源于国家和人民对医护人员的爱护和尊重。他们给予了我们巨大的荣誉……
发言持续了几分钟,那份内心的激动和紧张将是这辈子最难忘怀的感觉。这是一次国际的交流,更是展现中国医护精神、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契机。
孙爽(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
“国门之外,才真的觉得,家不只是一个称谓”
今天,熟悉的帕瑞仁雅塔瓦医院和威尔金斯医院,终于彻彻底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来自津巴布韦许多地区的医护都参加了上午的视频连线交流,世界卫生组织驻津巴布韦的代表也与我们做了深度的交流。中国经验、湖南特色,跃出了纸面,用我们的声音和身影,化成了更直观的表达,扎扎实实地在津巴布韦生下了根。
前方医疗队在专家组还没出发就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医疗队里,有同是中医人的江志超队长,也有同在湖南中医附一工作的邓梨平老师,所以每天能见到他们也是一天中特别的祈盼。
医疗队已经在这里奋战近一年了。因为疫情,他们需要再多坚持3个月。思乡的情绪不言而喻,但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持的信念和继续奋战的努力。
每次听江队和邓老师说,你们来了真好,我总会湿润眼眶。国门之外,才真的觉得,家不只是一个称谓,是一种直通内心的羁绊和需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整理 视频后期 周林熙 通讯员 唐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