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志愿者,你的名字叫“有故事的人”

2020-04-08 23:37:4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田甜 王为薇 涂静] [编辑:潘华]
字体:【

华声在线4月8日讯(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田甜 王为薇 通讯员 涂静)战“疫”一线,我们始终能看到一名名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看似平凡,可每个人都带着勇敢与热忱而来,每个人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为了“抢”口罩,他在高速公路口睡了两天两夜

从大年初一到今天,长沙天心区暮云小蜜蜂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士泉几乎没有休息过。

春节前几天,杨士泉河南老家的老父亲去世了。从长沙匆匆赶回去奔丧的他,大年二十九安葬了父亲。还没来得及跟母亲好好说说贴心话,说出的却是告别。他忐忑地告诉母亲,陪母亲吃完年夜饭后,大年初一他就得回长沙了。武汉疫情严重,已经封城。他是志愿者协会的会长,这时候长沙防疫需要他回去组织志愿服务。

杨士泉的母亲是位老党员,她能理解儿子的两难心情。她安慰杨士泉:“你回去吧,我这儿还有你这么多兄弟照顾,放心!”

大年初一,杨士泉坐上了回长沙的高铁。在高铁上,他用手机写了一封“请战书”,递交暮云街道。街道批准以后,他马上就在各个志愿者群发了通知,当时马上就有30多名志愿者扫码报名参加了“疫情突击队”。

“那时候我坐在高铁上,眼泪水哗哗的就下来了。”杨士泉说,大家在微信里讨论到了生死,也考虑到了有人可能会感染,但是更多的是互相鼓励、打气。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从最初的30多人,到现在数百人,“疫情突击队”不断壮大。疫情期间,暮云小蜜蜂们筹措了80余万元的物资,这其中除了企业赞助和志愿者捐赠的,杨士泉自己还贴了90000多元。

▲杨士泉(左二)和志愿者们在为已复学的教室做消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春节期间,杨士泉和志愿者们去的都是人最多的地方。他们向市民宣传防疫知识、给没有戴口罩的市民发放口罩,给要进入商场的市民量体温、消毒双手。为了给社区里的居民普及防疫知识,他们还挨家挨户,给有老人、小孩、残疾人的家庭送去了7530份放有倡议书、水果、口罩的果篮。

春节期间,大家都买不到口罩,暮云小蜜蜂们却还能经常给基层一线防疫工作者们送去口罩。有人对杨士泉说,你们真牛,现在还能搞到口罩。杨士泉只是笑笑,不说话。人们不知道,杨士泉带着志愿者们走访了87家药店,一家家药店说明他们购买口罩的用途,一次次给药店工作人员看他们的证件和媒体对他们的新闻报道。药店工作人员也被感动了,常常是来了口罩第一个便通知杨士泉,经常是凌晨三、四点多,杨士泉和志愿者还要去药店取口罩。

为了买到口罩,杨士泉最远的一次和志愿者跑了500多公里,一直到了郴州和广东交界高速公路口。抵达以后,因为第一批口罩被“抢”完了,他和志愿者只能睡在车等待第二批。这一等就是两天两夜。“等第二批口罩到了,别人都不忍心跟我们‘抢’。”杨士泉说,这两天两夜没白等,他们最后“抢”到15000只口罩,而这些口罩也都送到了一线战疫工作者,和正在酒店隔离的湖北老乡手里。

因为担心自己天天在外,接触人员太多,万一感染会传给家人,杨士泉把从7个月就跟他们一块儿住的小孙子送去了孩子外婆家。他说,那段时间他都不敢跟小孙子视频,因为一见到小孙子,就想得直掉眼泪。

现在,长沙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小孙子也被杨士泉接了回来。

昨天,高三和初三的学生开始复学。杨士泉又开始每天和志愿者们去学校,给走廊、厕所和已经开课的教室做消杀。

杨士泉说,什么时候疫情完全结束,“疫情突击队”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完工。

带着5名自家人,成立了抗疫小分队

“年前我刷疫情的新闻,越刷越担心,越刷越焦虑。”时隔两个多月后,回忆起当初起念做志愿服务的情形,永兴县黄泥镇东泽村乡村医生曾宪国还是很激动。从1月26日到3月26日,曾宪国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志愿战线。

其实,早在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前,曾宪国就“感觉形势严峻”。1月25日晚,曾宪国终于坐不住了。“我向县委请缨,并连夜组织了一个7人抗疫志愿小分队,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在县城三家大型超市为群众检测体温。”

说到这个7人小分队,除了另一名乡村医生,其余5人均是曾宪国自家人。

当曾宪国带着队员们前往超市时,对疫情防控形势还不太了解的超市负责人并不理解队员们的志愿举动,“他们一定要我们拿出证明才让我们对进入超市的人员检测体温。”

经多方协调,曾宪国和队员们终于可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除了检测客人体温,我们还要维护超市秩序,提醒客人戴好口罩。”

2月3日,曾宪国的抗疫志愿小分队扩张到全县8家大超市,队员也增加了到23人。

随之而来的是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就拿体温枪来说,最初只有一把,购买无门,曾宪国只好通过私人关系自费购买7把,派发到各个超市。宣传资料有限,自家的复印机持续“开工”,写得一手好书法的老父亲也被曾宪国借来书写防疫宣传资料。

从最初寻找志愿者力不从心,到中后期志愿者源源不断而来,这其中,曾宪国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力量。“我愿意做志愿者”,硕士研究生蒋家晓的参与,让曾宪国记忆犹新;“曾医生,反正我厂里开不了工,我和几名工人都可以来帮忙”,企业老板曹柏章的救场,让曾宪国感动不已。

▲曾宪国(右一)与志愿者搬运为黄冈募集的永兴冰糖橙

听闻曾宪国正为黄冈募集永兴冰糖橙,2月24日夜,谭美泉给曾宪国打来电话:“我家山上还有2万多斤橙子,我愿意捐献出来。”不仅如此,谭美泉还组织工人一起上山摘果、选果。

得知曾宪国要筹集大米送往武汉,邻居曹永斌送来了家中囤集的200余公斤大米。

……

“在庞大的需求面前,也许这些志愿者捐赠的物资并算不多,但情谊无价啊。”曾宪国说,他做志愿服务多年,通过这次志愿活动,他感受到基层志愿力量越来越壮大。

据统计,曾宪国前后组织46名志愿者在县城8家超市为群众连续检测体温36天,共服务群众15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份。除募集家庭爱心款31800元购买价值16000元的防疫物资捐赠给黄泥镇政府外,曾宪国还自掏腰包支付了6万余元,用于募集捐赠湖北物资的人工费和运输费。

岳阳战疫一线,有位铁血“蓝”儿

毗邻湖北的岳阳,是全省新冠疫情最严峻的市州之一。在岳阳的战“疫”队伍中,活跃着一群“蓝甲战士”——岳阳市蓝天救援队。他们身着防护服,脚穿作训靴,肩扛弥雾机,身影出现在岳阳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机场景区,对可能沾染病毒的每一个地方进行着严格的消杀。

今年53岁的陈华是这支队伍的队长,他是岳阳市的一名税务干部,也是一名铁骨铮铮,经受过血与火战争洗礼的退伍军人。

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人措手不及。陈华从大年初一起就带着蓝天救援队果断冲锋在防疫的最前沿。

前期活动准备,装备采购金额不足陈华就自筹资金自掏腰部;春节物流不通,他就驱车来回千里拖回消杀装备弥雾机;防护品等物资短缺,他就到处奔走想办法弄物资。

▲陈华(右一)和队员们在测试消杀设备。庄海林摄

城市消杀行动工作量非常大,有时候一天要转战岳阳市周边好几个地方,作业一般都在10个小时左右,消杀场所约50个左右,面积不少于一百万平米, 2万多步的运动量都是算少的,还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化服背着50来斤重的消杀装备,队里的很多年轻队员都吃不消。而身为队长的陈华每天都和这帮小伙子们一起出队消杀作业,时刻战斗在第一线。

不仅是消杀作业中,做同样的事,干一样多的活外,作为负责人陈华还要不断的接听络绎不绝的消杀申请电话、不断的落实各项物资统计情况,不断地对接各个联络点、联络人,不断的同各主管单位对接……

队友们的眼里,队长就是一个铁人,一个永远都在忙碌的牛人。可殊不知在队友们进入梦乡时,同样疲乏不堪的队长,他却还是一个人坐在台灯前,强忍着身体上的酸痛,用劳累过后微微颤抖的手记录着一笔笔物资消耗、一个个完成节点,规划着明天的行动地,安排队员们的各项保障等等,直到凌晨。

每次有人出于关心希望他注意身体多休息,陈华总是说:“我是队长,这些就是我必须要做的!开展这个活动,把这帮兄弟们带出来,一个都不能有事,我要对他们负责,也要岳阳的安全负责。”

最骄傲的是,又干了一件让女儿学习的好事

“我给你发一张隔离人员用葵花籽摆的大树的照片给你,每次很累的时候,看看这张图,什么都烟消云散了。”4月8日,做完阑尾炎手术不久的周定篪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听他说起疫情防控期间所做的志愿服务,似乎没有劳累,只有满满的回忆。

1月29日,作为武冈市卫健局志愿服务队队员,周定篪进入隔离人员与留观点工作。他主要负责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湖北返回武冈人员进行留观隔离。接人、询问、填表、安排房间……在周定篪记忆里,在这期间,最难的还得算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

▲周定篪(右二)和志愿者一起捐献防疫物资。

“我们为隔离人员建了一个微信群,他们可以将生活所需发到群里,我们来置办,最后,这个群沦为了吐槽群和安慰群。”周定篪说,有一回,一名女性隔离人员想强行离开房间,“我赶紧过去,足足聊了半个小时,她终于平复情绪,愿意继续隔离。”

这样的安慰、疏导工作,周定篪每天要做N次,但他也收获了许多志愿小帮手。“有一位被隔离的武汉兄弟肖江涛,主动在群里说‘隔离是保护,绝不是歧视,这是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周定篪说,最让他感动的是,肖江涛解除隔离时,用葵花籽在房间地上摆了一颗大树,树上有鸟有花,还有“中国加油”4个字。

除了与隔离人员打交道外,周定篪的志愿服务还要对接大量的后勤、消杀工作。由于长时间的劳累,2月20日上午,周定篪剧烈腹痛,入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已经化脓,必须马上手术。直至当日,周定篪已在疫情防控战线志愿服务560个小时。

今天,说起这场特别的志愿服务,周定篪十分骄傲,“我从2015年开始做有组织的志愿服务,一直想为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今年又干了一件可以让女儿学习的好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