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瞭望》:湖南答卷的精神密码

2020-03-28 19:30:2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夏博]字体:【
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降至0.36%。2020年春天,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宣布,歼灭了千年贫困的最后堡垒。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大考中,如期交出湖南答卷。

2019 年 11 月 13 日,汽车从湖南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上通过。矮寨特大悬索桥建成通车后,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成为吉首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新的“发动机” 陈泽国摄 / 本刊

◇脱贫攻坚如滚石上山,越往前越难。一场艰苦战役,必有一支不怕牺牲的队伍

◇湖南答卷背后,铭刻着“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密码

◇脱贫攻坚不是一张方子治百病,而是一把钥匙一把锁

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降至0.36%。

2020年春天,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宣布,歼灭了千年贫困的最后堡垒。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大考中,如期交出湖南答卷。

这场仗,湖南靠什么赢?

湖湘自古重精神。答卷背后,铭刻着“吃得苦,霸得蛮(执着,有干劲),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密码。

三湘儿女敢为人先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以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就是湖湘精神的鲜明标签。如今,它成为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湖南定位。

一场全盘战役,不能没有探路者、排头兵。精准扶贫方略提出6年多以来,湖南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贯彻落实,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这条好路子,好在可复制、可推广。十八洞经验在许多地方开花结果。首倡之地践行首倡之为,首倡之为贡献潇湘智慧——这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关头,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政治担当。

一场持久战役,要有一套灵活应变的战法。探索“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模式;以“互联网+监督”手段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防范扶贫微腐败;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实现捐赠者与受捐者互动对接……湖南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获得好评。

脱贫攻坚如滚石上山,越往前越难。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时机,只有改革方法创新手段,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场艰苦战役,必有一支不怕牺牲的队伍。“儿已决意以身许国”,90多年前,红军将领王尔琢写下这样的托孤书。在其家乡湖南石门县,退伍老兵王新法为贫困村架桥、引水、修路。2017年,王新法在工作中突发心梗去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倒下的除了名誉村长王新法外,还有县委书记黄诗燕、扶贫队长龙俊……

2014年以来,湖南在51个贫困县累计派出3.5万支驻村工作队,有59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尽锐出战,越战越勇,这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湘人血性。

恪守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坚持的思想路线。脱贫攻坚,更是容不得半分马虎,容不得作假浮夸。素有“求真务实、经世致用”文化传统的湖南,以扶贫实践证明:实干方能出实效。

实事求是,首先体现在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上。不搞高大上项目,不大拆大建,是湘西十八洞村脱贫攻坚坚持的原则。这个备受关注的苗寨会当家、算细账,利用原有条件开展微建设和微改造,既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又留住了美丽乡愁。

在脱贫攻坚中,不搞好高骛远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是充分考量基层实际需求和现实能力,做好事、办实事,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实事求是,同样体现在精准药方、绣花功夫上。利用大数据动态手段摸清底数;100所“芙蓉学校”建在教育资源最紧缺的地区;失学辍学劝返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均达100%;为贫困户开展扶贫车间精准就业、小额信贷精准金融……

每一个数据背后,都站立着千千万万渴望摆脱贫困的个人和家庭。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找准对象,抓准痛点,才能真脱贫,脱真贫。

实事求是,还体现在天时地利、因地制宜上。湖南洪江等多地依靠土壤检测,编制每个村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永顺猕猴桃、炎陵黄桃、隆回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发展均超10万亩,每亩带动贫困群众增收5000至10000元……

贫困,既是千年共性难题,更有各地个性需求,湖南探索的“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工程,以显著成效说明:脱贫攻坚不是一张方子治百病,而是一把钥匙一把锁。

红色基因不忘初心

英雄辈出的三湘热土,滋养着理想信念,蕴藏着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1934年底,地处湘黔桂交界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民杨再能为红军指路前往贵州,红军赠他一盏马灯照亮回家路,鱼水情深代代相传。80余年后,侗锦非遗传承人粟田梅当选为贫困村村支书。这位党的十九大代表,将织锦技艺无偿传给村民,带动通道县4000余人致富。今年2月29日,通道县脱贫摘帽。

跟着党员干,能把幸福盼。从长征到脱贫,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斗争中,湖南用实践证明: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更是使命初心。

红色基因,是牢记一切为了人民。2019年,湖南吹响了歼灭最后一批贫困堡垒的号角,新春上班第一天,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20位省领导分赴20个贫困县调研,他们走村入户,与贫苦百姓围炉而坐,话家常,问难处,商良策。

人民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是湖南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向人民群众最忧、最怨、最盼处发力,这是脱贫攻坚中的以人民为中心。

红色基因,是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湖南新化县,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的油溪桥村,基层党组织鼓舞、带领村民,凭着双手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山劈石、垒坝修田,以3000元花费完成了预算16万元的管道沟通挖掘施工项目。

脱贫的人间奇迹,以人民为底色,靠人民的奋斗书写。扶贫先扶志,激活了内生动力,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为脱贫攻坚无穷力量的源泉。

2019年12月26日,蓝白相间的和谐号动车沿着黔张常铁路,驶入湖南张家界桑植站。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老区桑植,从此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三个月后,桑植县作为湖南最后一批贫困县之一,脱贫摘帽。

路通了,向往也更辽远。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告别千年贫困,湖南亦不止步于此,不志满于此。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决战全面小康的历史关头,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三湘四水徐徐铺展。湖南号列车,正开足马力,驶向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