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湖北省黄冈市,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队员、湖南省人民医院护士黄思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邹晨莹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邹晨莹 辜鹏博
黄思斯以前从来没有想过,28岁的生日会在黄冈度过。
3月12日那天,湖南省人民医院通过远程视频,给在黄冈的医疗队队员们过了个集体生日。由于疫情期间不能“动”嘴,大家拍手“吹”灭蜡烛,这让黄思斯感觉“挺特别的”。随后,家人突然出现在画面中。黄思斯说,这是终身难忘的生日。
1992年出生的黄思斯,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我想学英语,但是父母希望我读护理。”于是,她成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护师。
到黄冈之前,她有些迷茫,觉得每天的工作不过是“按部就班”。现在,黄思斯找到了对这份职业更深的认同感:“我觉得我是被人需要的,是有价值的。”
让她感觉“被需要”,找到“价值”的,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
越贴近患者,黄思斯越觉得面对的不仅是人的“病”,更是病的“人”,人的不安、人的消极、人的悲观。她在湖南ICU护理的第一位患者是“7床叔叔”。7床叔叔原本极不愿意配合治疗,因为病情没有按预设轨道行进,“他觉得治了这么久都没治好。”一时让黄思斯束手无措。
瞧着7床叔叔和父母年纪差不了多少,黄思斯尝试用平时在家哄父母的那招:“我们这里的医生都非常专业,您就专心养病。”“您要吃点东西,要不很难恢复的。”“胃口好了,病才会好哦。”
经过不断地安抚与鼓励,7床叔叔脸上没了刚来的悲观情绪。黄思斯还发现,他有了“多喝牛奶、早日康复”的念头。7床叔叔可以转到轻症病区的那天,对黄思斯说他不想走。“他说舍不得我们的照顾。”这一刻,黄思斯是喜悦和满足的。
刚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黄思斯并不是这种心态。她恐惧病区里咳嗽的患者,不敢靠近;总疑心自己的护目镜没戴好,防护装备不齐全。除了调整心态,最关键的是,湖南ICU简直忙得由不得她多想。
“来了这里,哪能混一天算一天?!”在湖南ICU里,前辈们给黄思斯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人文护理。有时帮助患者清洗伤口,她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做一个动作都要喘上好几口气;有时患者“挑剔”食物,她会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与口味,搭配好吃又营养的饭菜。
没有谁天生就是英雄。在黄冈的20多天,“长大了一岁”的黄思斯仍然年轻,“但可以让父母放心,让国家放心。”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黄冈3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