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14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 通讯员 谭恋恋)在疫情之下,学校延迟开学,父母必须与孩子朝夕相处,因而开启了各种酸甜苦辣的居家模式。尤其是孩子在家上网课,让教作业的父母感到心力耗竭。
危机与机会同在,这次疫情,也给每个家庭、给孩子们提供了上一堂健康大课的契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杨放如副教授表示,家长提高“陪伴”质量,利用此次疫情让孩子懂得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与劳动习惯,培养自控能力和耐挫能力。
教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疫情当前,学校、社区一直都在反复强调良好卫生习惯对防控疫情的重要性。
家长可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了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监督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咳嗽礼仪;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外出时要佩戴口罩等。
培养孩子做家务与劳动习惯
亲子陪伴最好是采取慢节奏、非功利的方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家庭教育是注重孩子的成“人”(人格与人品)教育,而学校教育更多关注学业教育,两者侧重点有不同。
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而被父母所忽视,有的学生甚至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还不会基本的家务劳动。
所以,在疫期居家期间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活,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适当安排,从扫地、倒垃圾、洗碗、打扫卫生等基本家务开始,到煮饭、炒菜等各种家务活,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一种有关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需要逐步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培养过渡,培养吃苦耐劳的孩子是父母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养成正常作息与生活起居
疫期居家办公的模式,让不少人放弃了原有规律的作息方式。很多父母黑白颠倒,晚上打游戏、看手机、看连续剧,到凌晨两三点还没睡意,结果第二天起不来,睡到很晚才起。
不仅是晚睡晚起,且因宅在家无需社交,也让不少爸妈放松了对自己形象的管理。爸爸们懒得剃胡须、一身邋遢;妈妈们也穿着睡衣、不修边幅,家长的这种状态很可能会直接被孩子模仿。
因此,在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都要正常作息、早睡早起,饮食营养均衡,注意个人形象,让孩子感受到一种稳定有序的家庭生活状态,这些对维持孩子的心身健康也很重要。
适当运动锻炼
作为家长,总是尽最大所能为孩子提供优质资源,名校、名师等,但却不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榜样。
因此,家长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生命在于运动,居家期间,父母每天可以安排固定时间与孩子一起运动锻炼,例如亲子原地踏步跑、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素质、提升机体免疫力,还可以增加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日常的家庭互动中,焦虑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情绪,就像新冠病毒存在有着密切接触史,家庭聚集性发病一样。
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家人间相互支持和家庭系统发挥功能。然而超强度和超长时间的焦虑,会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立自主性,也会失去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需要高度专注力和注意力的智力学习受到这种焦虑的影响,会使孩子在家里处于“没法学习”的状态。
延伸
家长这样应对高焦虑水平的策略
看到孩子写作业就“生气”?家长要学会应对自己焦虑情绪。首先,尝试让孩子信任自己,共同设计底线管理,杜绝家暴。
家庭成员可能有时还是避免不了争吵,但这是家长自己的事情,家长也是在学习处理生活问题;请孩子放心,家庭不会因处理生活问题,家长出现小小的争执,家庭就会立即解体。
除此之外,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管理,要放手不放眼。不能为了逃避身为家长的焦虑而完全放任不管,毕竟学生的后勤保障和学业提醒或帮助培养自律性都需要家长;也不能靠严格管控来自我安抚身为家长的焦虑,尤其高中生的阶段需要探索发展自我的能力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