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13日讯(记者 李昆励 通讯员 粟青梅)“张医生,请来一下。”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内分泌科里,主治医师张珍正在忙着诊治病人,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40多天后,她仅休息了4天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被明确为长沙市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之一。包括张珍在内的多名医护人员从各个科室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筛查预检、隔离观察。
发热门诊,成了这些医护人员共同的“家”。
全员上阵,一天改造完预备病房
医院发热门诊承担着防控疫情第一道防线的重任,根据传染病防控要求,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都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设计改造。
“1月23日(农历大年二十九),医院决定将原骨伤科病房改建为发热门诊病人的留观筛查病区,同时对排气系统等进行重新改造,以达到隔离病房标准。”在医院星沙本部,发热门诊、预备病房负责人陈迎告诉记者,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的防护标准都不同。
由于临近年关,人手不足,改建任务重,时间紧,门诊的医护人员全体上阵,预备病房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上初步改建完成,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医护人员在医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夜。
与子同袍,是战友也是家人
(本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责人刘霞在工作中。医院供图)
“防护服穿起来不透气,医护人员常常一待就是八个小时,出来的时候,护目镜上都是一层的水汽。为了节省防护服,很多护士在值班时都是不吃不喝的。”说起病房里的姐妹,刘霞一脸心疼。刘霞原是医院妇产科副护士长,大年二十九临危受命,被紧急抽调到预备病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
“预备病房家属和护工都不能进入,患者的一日三餐都由医护人员配送至病房,缺少什么生活用品也是医护人员送进去,工作量特别大。”刘霞介绍,许多病人初来时对这样的“隔离状态”很不配合,“觉得自己没有被确诊,为什么要被隔离。”刘霞和同事们只能耐心地进行解释,用细心服务获得病人的认可。
“到了晚夜班交班时间,许多护士主动延长交班时间,就是为了把细节交接得更清楚一点。”最让刘霞感动的,是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都是特殊时期临时组建的,大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团结在一起。“彼此之间是战友,也是家人。”
二次请战,再赴战场
(内分泌主治医师张珍,坚守发热门诊40多天,从农历腊月27日开始就没有回家。医院供图)
“我熟悉就诊流程,我可以胜任发热门诊的工作。请让我继续坚守。”2月15日,值守发热门诊的第二批医护人员工作期满,准备进行第三批更换时,陈迎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医院第一批队员很多是春节前即到发热门诊支援,工作满14天后本可以撤离“战场”,可不少白衣战士短暂休整后又主动提出“二次请战”。
张珍就是再次逆行中的一员。她从大年二十七就开始进驻发热门诊,到3月6日值最后一个晚班,已经40多天没有回家了。张珍的丈夫在山东工作,本以为趁过年家人能聚在一起,1月21日下午参加院内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知识培训后,就让母亲带着孩子回山东和其先生团聚,自己一个人留在长沙坚守岗位。
80后护师刘炼已在医院工作14个年头,也是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个子娇小的她,做起事来有板有眼,还兼职当起了科室的心理辅导员,安抚科室里的年轻小妹妹。
护师黄晓敏、黎灿,张胜银、胡灵芝、葛蓓,医生袁莎、宋亚妮,护士胡交、卢迪华等,他们都是再次请战,逆行而上的勇者。
医院东院毗邻长沙火车站,自春节前起,多名医护人员就坚守出站口为来长旅客进行体温测量,登记排查。这里,有靠贴止痛膏药坚守的门急诊主任罗湘辉,还有从1月22日开始一直没休息的副护士长肖建芬……这些医护人员们,自从穿上防护服,带上口罩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疫情的最前端,用行动诠释着“健康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
据统计,截至3月12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驻守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共190人次,赴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支援42人,驻守长沙火车站的医护人员2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