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批出征“战士”
凯旋白衣战士:战友,等你平安归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2020年,是在揪心与感动中开始的
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从“战斗”开始
他们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更加凶险
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忐忑、更会牵挂
但穿上白衣的那一刻,便“莫名心安”
化身为打怪兽的奥特曼,无畏向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余波跪着给患者手术)
如今,在取得“战疫”阶段性成绩之后
首批“战士”回到了后方
3月3日,在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奋战21天、定点隔离14天之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批奔赴一线的22名医务人员顺利回家
他们说,只要组织需要,“我们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其实,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
这也是职业生涯中第一次面对如此凶险而特殊的“战斗”
是什么战胜了害怕,让他们一往无前?
又是什么让他们眼含泪水?
(2月3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丁磊与病人在一起)
“与其面对未知的恐惧,不如直接上‘战场’”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
疫情如火,一声令下,全国各地数百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便义无反顾奔赴战“疫”的各个战场。
大年初三(1月27日)中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微信群发出“集结号”。不到1小时,由6名重症医学专家、12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分队便组建完毕。他们中,有两个孩子的年轻母亲,有舍下年迈生病父母的女儿,有单身的年轻共产党员,也有参加过非典再次出征的“老战士”……
我们问:作为医务人员,比普通人更清楚病毒的危险性,内心真的不害怕吗?
“与其面对未知的恐惧,不如直接上‘战场’。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如果不去一线,我在后方会更担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郭维说,早在疫情之初,她就已经听武汉的同行说起这个病毒,深知它的危险。在她看来,对年轻的医生来说,更需要直面危险的勇气。因为今后,在救治病人的路上也许会面对更多未知的困难。“如果疫情之下都没有这个勇气,以后怎么办?”
对经历过非典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教授彭红来说,再次“参战”似乎更加理所应当。
“就像教书是老师的天职,面对这种呼吸道烈性传染病,呼吸重症人当然应该冲在最前面。”家中有两个孩子,同为医生的丈夫工作繁忙,年迈的父亲身患带状疱疹、母亲也因骨折未愈不能劳作……即便如此,彭红还是义无返顾地第一时间报名,并作为医疗队领队带队出征。她说,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这个时刻,害怕这种情绪,是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的,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用所学所知去和时间赛跑,和病毒作战。
(2月10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曾靖萍工作过程中因口罩挤压鼻梁起了水泡)
“路不好,第二天就可以修好;病房不够,当晚却能收治病人……奇迹在一个个发生”
战疫之下,所有人都感动于一个个“中国速度”创下的奇迹。在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白衣战士们对湖南速度同样感受颇深。
彭红率领医疗队抵达长沙公共救治中心时,“医院旁边的路上满是泥泞,病房除了病床和被褥,空空如也。”彭红没有退缩,她紧急开始工作:将队员们的职责进行分工,制定工作流程,对防护设备、硬件设备、供暖设施、值班环节实地考察,协调完善病房措施,筹备开辟新的病房……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我们就收治了14个病人。”护理队长钟伯玲说。
“晚上回去还是一路泥泞,第二天早上竟然就变成了干净的柏油路。”医生李进华说。
“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从一个病房到7个病房,到病房又慢慢减少。需要多少医生,我们就来了多少医生;病房不够,紧急搭建;缺少什么物资,第二天马上就会送到……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让我们更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医生郭维说。
“在前线,我们不是孤单的,在我们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彭红说,在抗“疫”一线感受了“爱如潮涌”的关心,医院每天都在问一线的同志缺什么,社会各界人士对抗疫物资的捐助,还有无数医务人员背后的家人们,给了他们最强有力的支持。
21天,医疗队治愈了56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包括10名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所有医护人员零感染,全部平安健康地传递了交接棒。
(2020年2月3号 重症医学科吴晨方脱下防护服 全身汗湿)
“出院时,他对着我们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一声令下,一批批医务人员前赴后继。
不少网友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
一袭白衣,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人不惧生死?
“去的路上也会忐忑,但穿上防护衣,戴上护目镜,还有三层手套……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心安,仿佛真的化身为孩子们最爱的奥特曼去打怪兽。”钟伯玲说,严格的培训和严密的防护,让她们相信自己的专业和能力。
穿上防护服便不能上厕所,也不能吃东西。穿防护服之前医务人员都不敢喝水,提前吃压缩面包。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虽然保障了安全,但非常不透气,忙的时候一身汗,热得不得了;停下来又冷飕飕,冻得受不住。但最危险的,却是脱防护服的时候,因为绝对不能让防护服触碰到里面的衣服。医护们便一个人脱,一个人监督指导,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脱掉衣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厕所和猛灌水……
让医护人员更勇敢的,还有患者们眼中的信任和期盼。
“一位30多岁的年轻女士,在确诊后嚎啕大哭,情绪崩溃……医务人员也只能冒着气溶胶传播的风险,耐心劝解。”郭维说,最开始,很多患者都非常害怕甚至恐惧,他们只能用依靠专业和科学去缓解。一个病房40多个人,医生在查房之前要迅速熟悉每一位患者的病况、检查结果、救治方案……“患者听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接下来的措施,会安心很多,也才有信心和我们一起战胜病毒。”
“有一家三口都感染了,孩子才两岁。有一次孩子高烧复发,年轻的爸爸彷徨无措,着急得趴在地上拍着地板,反复问孩子什么时候能退烧……”护士丁磊说,孩子是最揪心的,所幸在他们的齐心努力下,孩子很快有所好转。爸爸与孩子提前出院时,请求和所有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听声音就能认出护士,做咽拭子或者雾化的时候会拼命忍住不咳嗽,这一个个细节,便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钟伯玲说。
“情人节那天,我们收到一位已出院患者发来的长长的微信,他说,虽然他没见过我们的面孔,但一长串的名字会永远记在心里……”彭红说,疫情之下,医患之间彼此感动的事情太多太多。有的患者出院后主动要求捐献血浆,有的患者病情好转便当上了志愿者,有的会主动去鼓励那些情绪不好的病友,患者们竖起的大拇指、轻声的谢谢,都让他们内心温暖。
一位中年男子康复出院,在离开医院的那一刻,什么也没说,对着所有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那一刻,觉得所有的的汗水、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第一批最美逆行者)
战友们,我们等你们胜利凯旋
从寒冬到春暖花开,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悄然发生。
那些脸上的印记、身上的汗水、手上的伤痕,是一个个白衣战士最美的战斗勋章。
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丈夫,是妻子,更是“国家的孩子,人民的医者”。
他们,无畏生死,相信队友。就如郭维对同伴说,“万一我感染了,就把我的命托付给你们!”
他们,有些已经回归,终于睡上完整的一觉。正如钟伯玲说,第一次感觉“睡的每一分钟都是享受”。
他们,即便在隔离,还在研究一个个课题:新冠病毒为何对婴幼儿相对“友好”、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
他们,有的本已完成援助,却再次请战。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余波全程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完成一系列难度和危险系数高的气管插管、支纤镜、气管切开、ECOM 等操作,原可隔离修正,却请战留下继续战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个特别的春天,他们的逆行,成为最美的风景。他们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我们等着,春暖花开时,白衣战士们一一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