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是牵挂,更是选择--写在抗疫一线

2020-02-25 11:17: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知非] [编辑:邓玉娇]
字体:【

作者:王知非

来武汉后,各种繁杂而具体的工作任务接踵而至,四面八方的情绪呼啸而来,程序和流程在紧张有序地一一理顺,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捡拾心情,记录下点滴感悟,为身后一双双饱含深情的双眼,为踏歌而行的医者,为家人和朋友,也为自己。

老父亲今年90了,是我的校友,1955年从湘雅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分配到黔阳(现怀化洪江)人民医院,从此扎根山区,服务一生。在当地他是一个传奇,在我心里那就是骄傲。去年底,病魔降临,他得了脑梗,右侧手脚不能活动,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医生的他当然知道这种功能缺失不可逆转,而这种生理失能导致他无奈、无助、焦虑,甚至有厌世情绪。作为神经科医生的我感同身受,他是多么需要我的陪伴、安慰和鼓励。可儿子也知道,自古忠孝两难全,您以一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行医人生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带队出征3天时,家里传来话,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说了一句“三毛(我的小名)去武汉了?”然后偏过头,不要回答了。我想他是知道的,也是担心的,更加是骄傲的吧。

妻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纯粹,单纯而且坚强。我报名救援队后,对她说:“我报名了。”她回了一个字:“嗯。”然后低头沉默了。我知道,同在医院工作,她是了解疫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的,但她作为党总支书记,更知道我是党员,在履行入党誓言。十几秒后,她抬头看我,在对视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坚定和信任。我想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后勤保障、精湛的医疗技术、严密的防控措施,这种信任值得托付,也能够托付。一定会安全回来,听你念叨。

女儿18岁了,已到万里之外求学,儿女是所有中国人心里最柔软的存在,我也一样,当然最最放不下的就是她了,当她知道后,和她妈妈说:“我要他平平安安的,我只有他这个父亲。”让我湿了双眼,也颇感欣慰,她懂得担心了,懂得付出了,懂得爱了。“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一直是我对她教育目标,希望用我的行动告诉她,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什么是勇敢和善良。

说说我的战友们吧,他们是我可以把后背交出来的战友。2月7日晚,湘雅三医院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1个小时集结完毕,全部是主动报名、反复请战的战士!他们坚定的眼神告诉我,这一定是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集体,一定是一往无前,攻坚克难的集体。都是来自各个临床科室的精英和骨干,没有人不知道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没有人不知道病毒的超强传染性,他们应该也一定有害怕和恐惧。有人说我们是逆行的英雄、从天而降的天使,其实都是血肉之躯,我们只是做出了一种选择,选择了职业道德,选择了价值信仰,选择了根植于中国血脉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月9日22点,医疗队接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50人空病区,着手开科前的一切准备。2月10日0点,病房开科,8小时内,收治重症患者48名,其中4名病危。这种强度,可称武汉的“上甘岭”战疫。完成这次任务的大多数都是意气风发的80、90后,他们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手拿听诊器,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诠释着医者仁心,看着这群骨子里刻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同事们,我深深被震撼!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勇敢坚韧的民族性格,也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民族复兴。

相关专题:武汉前线日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