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也有落泪时——常德市鼎城区抗疫勇士李明的故事

2020-02-23 06:52:2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勇军 鲁融冰] [编辑:潘华]
字体:【

铁汉也有落泪时

——鼎城区抗疫勇士李明的故事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勇军 鲁融冰 通讯员 吕俊 陈克钧 陈杰

2月18日傍晚,寒风萧瑟。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南阳坪村一处山岗上,李明跪在父亲坟前,含泪点燃三炷香。“爸,没能照顾好您,是儿子不孝。”此时的他,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悲伤,嚎啕大哭起来。

3天前,70岁的李佑群在家意外摔倒。等到被发现时,已经不幸离世。一想到连父亲临终时,自己都没陪在身边,和他说上最后一句话,这个坚守抗疫一线20多天、为患者采样直面病毒的铁汉,愧疚难当,趴在坟堆上久久不肯起身。

愧对父亲的“不孝子”

李明今年41岁,在鼎城区疾控中心负责检验科工作,妻子赵丹丹在乡镇卫生院当护士,两口子聚少离多。平日里,李明会尽可能多地陪伴儿子和母亲。

他的父亲李佑群早年离异后,独居乡下老家。老人的身体很差,几年前,为方便照顾父亲,李明将他接进城里,安顿在自家楼下的小屋里。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李明打算在春节期间多陪陪妻儿,弥补对娘俩的亏欠;同时,也创造些机会,缓和一下父亲母亲两位老人的关系,毕竟他们年岁已高,今后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然而,疫情打破了一切计划,李明心想“只能等过了这阵子再说”。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疾控人进入连轴转的节奏。采样、送检、流调、宣传……身处抗疫最前线的李明,主动与家人隔离。他时刻牵挂着独居的父亲,可唯一能做的,只是托人每天为父亲送饭。然而,2月15日傍晚,老人的门却怎么也叫不开了。

李佑群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有同事闻讯赶来,劝李明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再休息几天。当晚,李明和妻子、堂兄弟共4人,为父亲守了一夜的灵,次日一早便送去火化。随后,他又匆匆赶回单位。

儿子心里的大英雄

老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看,父亲临终都没能陪在身边,李明是个“不合格”的儿子。然而,在儿子李佳泽的心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大年三十那天,李明值班后回家,为母亲、妻儿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他摸着儿子的头说:“佳佳,爸爸妈妈要去和病毒战斗,恐怕春节都陪不了你。”李佳泽点了点头,眼神中有些失望。次日一早,看了眼熟睡中的儿子,夫妻俩一同出了门,各自奔赴一线抗疫,自此进入隔离状态。

李佳泽今年13岁,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作为班长,他平时在班里“管着”一摊子事;回家后,孩子的天性自然流露出来,每次睡觉前,他都要习惯性地依在李明身边聊会儿天。父子俩的关系,用李明的话说,“更像是一对好朋友、好兄弟。”

多日不能相见,心中难免不安。有一天,李明的手机突然收到儿子的一封信。李佳泽在信里写道:和爸爸妈妈已经“一年”没见面了,他会在家好好照顾奶奶;还说要给爸爸捶捶腰,给妈妈下一碗鸡蛋面,你们是抗战病毒的大英雄……小家伙的懂事、贴心,充盈整个字里行间。儿子长大了,这让李明倍感欣慰。

同事眼里的铁汉子

李明从业20多年,先后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甲流等重大疫情,是一位直面病毒的疾控“老兵”。记者得知,当年鼎城区第一例甲流确诊患者样本,和此次新冠肺炎全区首例确诊病例,都是由他亲手采样、送检。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按要求,李明所在的科室应该是7个人的配置,至今却只有3人在岗。做为科室负责人,又是共产党员,面对重大疫情,他总是冲在前面。

为应对此次疫情,鼎城区设立4个采样突击组,每组要求配备1名检验人员。由于人手不够,李明主动对接两个组,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几乎每天都会接触患者以及疑似病例。要知道,采样对象的一声咳嗽或是一个喷嚏,都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全区已采170多份样本中,近一半出自李明之手,最多时他一天采样26例。

鼎城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蔡政云告诉记者,有一天,有同事在单位工作群里喊累。平时话不多的李明,突然冒出来一句:“累就对了,现在正是我们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只要活着,就要为国家多做点事。”

“他的一番话,就是疾控人的精神写照,令大家备受鼓舞!”蔡政云坚信,只要大家奋战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相关专题: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