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同江同湖,湘鄂一家;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2020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湖南医疗队尽锐出击,守武汉战黄冈,抑病魔撑希望。
白衣渡江,既已许国再难许卿。湘雅医院ICU副教授刘志勇,作为专家组成员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接管重症病房,援助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湖南客户端特开辟专栏“大勇战武汉”,记录他的逆行经历。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张春祥
“穿刺小王子、刘一针这些外号都是同事们送我的,也是他们对我临床操作能力的认可吧。”刘志勇乐呵呵地说。因为手法细腻、精准,科室一般遇到老年、女性、肥胖、低血压及血管迂曲、脉搏细速、触摸不清楚等情况都,都会让刘志勇出手。刘志勇的这手绝活儿,在抗疫一线也派上了用场。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穿刺
“进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以来,我给不少患者做过动脉穿刺术,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刘志勇介绍,最难忘的还是抢救那位高校教授时的穿刺,当时气管插管成功后,患者的循环垮了,血压只有76/55mmHg,休克血压!如果这种血压持续存在,那势必会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受损,预后极差,必须从中心静脉给血管活性药物。
选择股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这个问题又摆在刘志勇面前。股静脉置管,简单易行,但后期患者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极高,这些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选择锁骨下置管,对于操作者难度将大幅度增加,而且在患者头端操作,感染风险也极大。
在自身安全和患者安全的选择上,他选择了把希望留给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算是常见的操作,但对于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带着三层手套的情况下,操作难度就会大很多。而且一旦发生穿刺并发症——气胸,这个患者将难以存活。刘志勇放松自己的心态,脑海中迅速的闪过一遍操作流程,迅速制定了穿刺计划以及预案。摆体位、垫肩、消毒、铺巾、穿刺、置管,一气呵成。当升压药滴入患者体内的时候,患者循环稳定了。
好手法源自从小看妈妈缝补衣服
“我是属于比较喜欢动手的人,从小在家看着父亲修电器,我会在一旁观察琢磨,看着母亲缝补衣服,我也会自己拿针线学习。所以到现在,自己的针线活、家里的一些小维修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另一方面,ICU里的每一个操作、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我都会认真的思考,形成一幅画面在我脑海里面,比如动脉穿刺置管,有很多种方法,我会寻找到最适合我自己的,也就是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刘志勇说,他始终认为准备永远比操作重要。
做任何操作前,他都会把准备工作做到极致,包括自身的准备、医疗用物的准备以及患者体位的准备。当一切准备工作完善之后,就大胆的操作,不用紧张,放松自己的肌肉,以免手抖导致操作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