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01-16 15:31:1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畅畅]
字体:【

主持人: 决胜2020,圆梦全面小康。这里是由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湖南日报中央厨房,推出的《三湘解读“湘”见全面小康2020年湖南两会访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跟我们一块聊聊科技创新那些事儿。欢迎童厅长,厅长请您跟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童旭东: 网友们好!

主持人: 现在各行各业、网上网下都在说创新,2019年湖南科技在“新”字上做了哪些文章呢?

童旭东: 第一个“新”是动力方面。这几年科技创新为湖南省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019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接近12%,维持了十三五以来持续的高速发展。有几个行业发展比较快,特别是新兴产业,比如移动互联网产业,2019年达到了1300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非常快,2019年达到了6100家,全年增长1500家,全年增长的总量达到了“十二五”的总和。我们申请的有效专利数,增速也达到了25%以上。我们省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稳增长、调结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从传统产业上发力进行科技支撑。比如,有色金属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湖南的特色农产品、食品工业也是我们的特色产业,在这两个行业里,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为湖南省这两个传统产业产业升级、提质增效,部署一些科技创新的项目。

第二,在湖南的优势特色产业上发力,进行科技创新。比如工程机械、陶瓷、湘绣、传统的轻工产品,也布局一些科技项目,攻克一些共性技术,为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做强做大作出贡献。

第三,在战略新兴产业贡献力量。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围绕20条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在产业链条上下端延伸产品质量的提升、标准的制定,价值的提质增效作出了贡献和成效。

第四,为未来发展做好储备,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口健康未来一些新兴产业上,前沿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一些重大项目,为湖南未来的发展,为湖南超常规跨越发展,为中部崛起储备能量。在重大民生方面,我们同样作出科技创新贡献,围绕湖南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比如废水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布局一些大的科技工程,进行技术攻关。 第二个“新”是新的科技创新理念,要实现三个转变,从科研管理“小局”向创新引领“大局”转变,从服务科研“小众”,向服务创新创业“大众”转变,从科研“小投入”向科研全社会“大投入”转变。

一是加强科研服务,由项目管理为主,转变到以科研服务体系化管理为主,建立一套全链条的、便捷式的、低成本的创新创业体系,围绕服务创新创业大局,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中小科技新企业服务孵化器方面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是推进政策互联互通,奖励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出台修订了高新技术条例,新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法。

三是科技计划方面的改革,以前的科技计划实行项目海报,体现“我有什么能力,进行什么科研”,现在在科技计划改革里面,对一些后发地区,把流程倒过来,先进行项目需求的征集,建立一个清单,再组织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创新。项目形成机制改变以后,实现了“我有什么能力,进行什么创新”,变成“我需要什么创新,就进行什么创新”。另外一个项目形成机制的改变,是我们以前所有的项目都是评审出来的,现在一部分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一部分项目进行创新创业的大赛,所有创新个体、创新团队都可以来比赛,项目质量一高,项目成功率就大,因为赛出来的项目从融资方面,园区提供的政策方面都更优惠,整个服务体系可以向赛出来的项目集聚。

四是改革了协同创新的机制,以前这些项目为什么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主要是没有进行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这两年我们通过加强部门合作,进行协同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创新的效益问题。

第三个“新”是新提升。湖南省近几年科研投入增长很快,每年增长30%以上,2019年全省的奖补达到了8个亿,湖南省科研经费尽管在全国不是最多的,但是在全国它的效益是较高的。湖南省这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就,比如“三超”,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超高速列车。

主持人: 刚刚用三个“新”来总结了湖南科技的一年,那湖南的创新型省份建设在2019年有什么样的成效呢?

童旭东: 一是研发投入增长,省财政投入比重很大,每年增长30%。省里财政投入的增长,带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前两年排在全国第2位,总量从全国12位增长到了第10位,年均增长在15%以上。二是高企数量,我们今年(2019年)达到了6100家,根据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要求,是5000家,我们超额完成了国家指标的要求。三是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19年达到了7件,总量达到了5万件,增速是20%。

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成了省市县联动的成套体系,创新型省份建设下面还有创新型市、创新型县。创新(型)市国家获批的试点是3个:长沙、株洲、衡阳,创新型县全国第一批是50个,还建设了一批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园区,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的体系化的布局。

二是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湖南落地,去年(2019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是郴州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得到了国务院的审批,二是和中国工程院合作建立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三是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获得了科技部、中宣部等五部门批准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示范基地。再就是国家正在积极地推进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还有正在推进的木本油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总的来讲,一批重大的国家的科技创新平台在湖南落地。

三是创新主体在不断地壮大。一是高新企业这几年发展很快。二是研究院所,比如中联重科、海利、株机所在全国改革很有影响力。第三个创新主体是高校,比如“双一流”学校建设在全国排在第三,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大。第四个创新主体主要是新型研发机构。

主持人: 厅长,您觉得科技创新落脚点是在哪呢?

童旭东: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要靠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金融家等各方面人才进行协同创新。

主持人: 这两年跟湖南有关的一批科学家在网上特别火,被我们称作网红科学家。那湖南在“用好”“用活”人才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童旭东: 湖南是有人才优势的,在湘院士有69位,湘籍院士有100位以上。一是培养,自然科学基金从“十三五”以来,我们大概从2000多万,增加到了2个亿,去年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了联合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方面,2019年引进诺奖院士2人,外籍院士7人,顶尖团队11人。三是在用活用好人才方面,比如科技特派员制度,去年实现了全省所有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的派驻。在人才服务方面,我们主要是落实科技成果,让广大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尊严更多的获得感。

主持人: 咱们湖南的“创新地图”下一步要怎么布局呢 ?

童旭东: 把湖南打造成世界创新创业的高地,要加强与国家的对接。现在国家正在进行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湖南省也在进行“十四五”的科技发展规划,下一步,要根据湖南的人才优势、敢为天下先的具有创新基因的文化优势,加强与国家的对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加强与世界开放合作的对接,把湖南发展成为全世界有名的创新创业之地。

主持人: 听完厅长的答疑解惑,让我们对湖南科技的今天有了底,对明天有了展望,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