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摘帽进行时】涟源市脱贫攻坚纪实:“必须打赢的战斗”

2019-12-27 06:43:5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俊 龚雅丽 王万超]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必须打赢的战斗”

——涟源市脱贫攻坚纪实

涟源市科技扶贫产业园。(资料图片)廖杰锋 摄

6月13日,涟源市渡头塘镇镇企联建项目洪家村平康种植养殖基地。吴世梁 摄

■县情简介

涟源地处湖南中部,1951年建县,1987年撤县设市,总面积1830平方公里,总人口114.96万人,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市)、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是湖南能源原材料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文化底蕴深厚,是湖湘文化与梅山文化交汇之地,革命老区和湖南五大侨乡之一。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俊 见习记者 龚雅丽 通讯员 王万超

蜿蜒曲折的小路尽头,一条栅栏围着三幢房屋,这是涟源市荷塘镇崇木村贫困户肖龙澍的养鸡“基地”。刚从天柱山禽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学成归来”的肖龙澍,买了2000羽鸡苗,建了这个“基地”,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实现稳定脱贫。

据了解,涟源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市)、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该市投入各方力量,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4年至今,全市累计脱贫55348户174753人,1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到今年底,未脱贫人口可减少至2359户437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8.30%下降到0.45%。

涟源打了一场漂亮仗,但打得不容易。

1 高位推进,挂图作战,层层立下“军令状”

“把摘掉‘穷帽子’当作‘没有退路和必须打赢的战斗’!”在2019年娄底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坚定表示。

在推进精准脱贫中,涟源成立脱贫摘帽指挥部,下设11个分指挥部,高位推进、挂图作战,形成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格局。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访贫问苦,赴一线了解贫困户情况。市、乡、村三级领导签订责任书,层层立下“不摘穷帽就摘官帽,不换面貌就换人”的军令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发力的领导责任体系。

为了确保今年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从今年4月开始,涟源市确定每月11日、12日为全市集中帮扶日,开展“全城行动”。市、乡、村三级帮扶责任人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与贫困户同学习、同劳动,扶贫又扶志,干群亲如一家。

扶贫工作要出实效,还需要一群懂扶贫、能吃苦、作风硬的帮扶队伍。

湄江镇跑马村是省级贫困村,地处茶马古道上,因道路不畅,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与种养维持生计。帮扶工作队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帮村里修了3条长达3200米的水泥人行便道。

“路难走,我们就修路;饮水没保障,我们就想办法建饮水工程。只要是村里缺的,我们都要想办法补齐。”一位驻村干部说。

涟源选派了471支工作队驻村帮扶,还组织13562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148个贫困村和323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

贫困村不退出,贫困群众不摘帽,帮扶队不撤兵。

2 创新机制,靶向治疗,多点激活“造血功能”

寒冬时节,涟源市科技扶贫产业园新马制衣生产车间内工人忙个不停,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脱贫攻坚中,涟源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创新机制、靶向治疗,建立“股份合作”“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等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互联网+扶贫”等模式,推动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多点激活“造血功能”。

扶持龙头企业。涟源建立“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重点产业扶贫体系,共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0家、娄底市龙头企业53家,累计带动贫困人口122064人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64442人脱贫。

涟源市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玳玳酸橙示范种植基地,一位老乡骑着摩托车驶来。

“老乡,您是基地的员工吗?”记者问。

“嗯,这山上有我‘承包’的2000棵树,我负责日常培管,每年公司按每株10元的价格付工资给我。”来人是七星街镇实竹村贫困户李梦兵,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作为涟源市龙头产业之一,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涟源各乡镇开辟12个基地,种植玳玳酸橙1.5万余亩,将“臭皮柑”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公司采取“委托帮扶+直接帮扶”模式,联结贫困户4510人,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打造扶贫品牌。涟源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区域特色、经典产品,全力打造“一镇一特”特色产业,融合线上线下渠道,重点打造湘山茶油、富硒蔬菜、湘中黑牛、邬辣妈休闲食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搭建扶贫产业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吸纳社会资本。涟源大力实施“涟商返涟”战略,促进涟商资本回流,鼓励在涟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组织43家非公企业与66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帮扶贫困人口1247户8344人次。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小微涟商企业资本下乡,建立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到今年底,涟源累计建成扶贫车间83家,开发岗位2656个,安排就业2033人。

3 精准施策,埋头苦干,用心填好民生“答卷”

不愁吃、不愁穿……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既是底线性任务,更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是检验脱贫攻坚质量、成色的试金石。涟源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大家埋头苦干,用心填好民生“答卷”。

今年9月中旬,涟源荷塘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来到砂坪东村,对患慢性疾病的村民进行饮食、用药、健身、心理等多方面指导,让村民享受到医疗上门服务。

涟源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全科医生驻村、提供“一站式”就医结算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体系,推动健康扶贫全时段、全方位深度覆盖。

今年,涟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57019人次,报销26414万元,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达90%。组建149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签约。投入专项资金540余万元,对460个建制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乡村医生全部入驻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全科医生驻村覆盖率达80%。

涟源还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市共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674户14458人,已实现100%入住。自2016年以来,该市坚持“用最好的地块安置最困难的群众”,选择城镇优质地段建设集中安置区,完善相应配套设施,让群众生活更便捷。目前,该市在集中安置区建成26家扶贫车间,安置就业1200多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对易地搬迁户后续扶持,涟源实行“五个一”精细管理,即每户明确一名帮扶干部,定制一个帮扶方案,选准一项脱贫产业,每个集中安置点建立一个服务中心,完善一套管理制度。对搬迁户,还免费开展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传统手工业、光伏等扶贫产业,做到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帮助搬迁户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相关专题:决胜2020——摘帽进行时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