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基地”建设观察】我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三年回眸: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19-12-03 06:14:2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宇芬 任彬彬 蒋威] [编辑:夏博]
字体:【

编者的话:

2016年11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面对新的形势,立足省情,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开启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崭新篇章。而“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是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

“五大基地”,指的是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影视出版为重点的文化创意基地;以“锦绣瀟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

3年过去,湖南“五大基地”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引领作用?下一步,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精准发力、巩固提升?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三年来——“五大基地”建设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我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三年回眸

制图/刘也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任彬彬 蒋威

10月下旬,因为挑战人类现有技术极限,铁建重工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这家全球领先的地下工程装备厂家,在省科技重大专项投入5300万元支持下,牵头攻关“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首席技术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刘飞香对此展望道,项目成果将增添湖南“超级家族”的新名片,将给湖南带来500亿元的经济增量,将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单个项目资助强度同比增长5倍、在中部六省跃居首位,这是省科技重大专项深化顶层设计、更加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后的新亮相。

3年来,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一项又一项推进政策在强化和优化。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整合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修订高新技术发展和科技奖励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条例……湖南创新地图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中南大学科技园。 通讯员 摄

1 人才、平台、项目一齐抓,长株潭自创区“长高了”

湖南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核心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启动基地建设3年后,自创区的成绩单如何?从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看,进展不小亮点多。

看家底,自创区是越来越厚,技工贸收入从2016年8330亿元迈上万亿元台阶。

看增长势头,不仅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0%以上增速,高企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均超过全省总数的一半。

看三套组合拳的威力,“科创谷”“动力谷”“智造谷”特色优势凸显。长沙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由2016年的第16位和第80位提升至第12位和第66位,株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由第24位提升至第19位。

时光倒回到2017年春天,一份满载决心的自创区3年行动计划出台了,为夯实科技创新基地的根基布局谋篇。

采用机器人换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长沙理工大学、国网湖南电力公司及长泰机器人等企业承担的“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创新平台”项目,就从这年起被纳入自创区专项的支持圈。

“我们自主研制的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智能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在包括中车集团、湘电集团在内的新能源、医药、汽车、电子等产业的10余家企业。”平台负责人王耀南教授告诉记者,近5年来助力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近千亿元。

也就从这年起,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抢占创新制高点,60余个重大标志性项目在自创区陆续实施。“基于国产飞腾CPU的安全自助终端”“支持国密算法的自主安全可控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车辆核心零部件涡流电磁制动装置”等多项重点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后将打破国外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

不惜重金引进创新高人也在同步运作中。湖南大学引进的由查德·米尔金教授和戴维德·沃特教授牵头组建的化学生物学与纳米医学创新团队,获得了3000万元重点支持。落户湘潭大学的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请来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执掌,省政府给予每年2000万元、5年共计1亿元的经费支持,共谋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部署,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

“到目前自创区已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70余个、专家1100多名。”省科技厅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这是前所未有的引才速度。

自创区一个又一个行动开启,积聚越来越大的发展动能。“自创区已获得国家奖励调扩空间,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纳入核心区,方案正等待批准。”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处负责人透露。

10月25日,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的数字符号令人仿佛置身于科技世界。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摄

2 从一个全省核心区扩大到多个区域中心区,初步形成全域创新发展格局

打开湖南创新地图,除了最显眼的“龙头”自创区,“龙身”也已初现规模。多个层次的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及县市等,各占一方高地,虽辐射能力有大有小,也实现了全省14个市州覆盖。

可以说,这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合力加速推动的结果。

2018年底,湖南获批创新型省份建设后仅两个多月,《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便由省政府正式印发,统筹推进重点任务,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

2019年春,在湖南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要求培育创新引擎,打造长株潭科技创新基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型县市建设,形成全域创新生动局面。

目前,我省实施了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全覆盖研发经费奖补政策,并对市州、县市区创新投入产出绩效情况进行真抓实干激励奖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也被纳入了全省创新引领战略进行规划布局,今年又落实了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奖励,对近5年为湖南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5家企业各奖励100万元。

高新区是湖南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当前湖南正全力推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其中,以高新区独立承担或主导建设的产业达15个。

“目前湖南拥有的国家级高新区已达8家、省级高新区达到30家。”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人透露,国家级高新区的队伍还在壮大中,宁乡高新区即将获批,岳阳高新区升格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统领下,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创新示范行列。株洲、衡阳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浏阳、湘阴、资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郴州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致力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

依托湖南的优势科教资源,一批国家级平台和基地还在加速布局。除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批建设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外,省科技厅透露,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并启动实体化平台运作,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加快论证实施,争取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选址长沙。

作为最小的创新单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3年增长迅速,目前企业数量为2016年的2.1倍,今年将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反映湖南创新综合实力的几个指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2018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14%以上;获国家科技奖励27项,占全国十分之一。

3 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科技创新瓶颈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最终还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方面尽可能增加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尽可能加速成果转化应用。3年来,我省针对现有体制机制中的制约因素,展开了一轮深改行动。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2017年出台的“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堪称湖南改革开放以来集成度最高、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最大的人才引进培育计划。

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省科技厅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着力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和服务体系。2018年,省科技人才专项经费投入1.2亿元,今年增加到1.4亿元。特别是建立了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体系,对于战略新兴领域紧缺人才重引进,对于重点优势领域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重培养,对于院士团队资源和产学研人才则重使用。

科技创新计划与经费管理改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春天,备受科技界关注的《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如按规调剂使用资金,“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了”;简化经费报销程序,打破劳务费比例限制的“玻璃门”等。

融资难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之一。我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针对我省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其中,长沙银行成为我省首个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金融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省科技厅还与长沙银行签订科技金融深度合作协议,共建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成立于2017年的东映碳材,是一家从事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期,面对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公司董事廖超前形容管理层们“愁得掉头发”。

“省科技厅下属的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股东对公司出资4800万元现金,孵化项目。此举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同时有效地撬动了社会资金对企业后续融资的关注与支持。”廖超前介绍,长沙银行接着为公司授信2000万元,前后只花了两个月,“比我们股东会通过的速度还快!”

除了解决资金问题,束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制度体系也逐步得到健全。集聚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的潇湘科技要素市场和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先后投入运行。

“2018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1.7亿元。今年力争突破400亿元。”省科技厅成果处负责人说。

◎权威访谈

精耕核心区 做强动力源

——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朱胜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摆在第一位,对湖南发展至关重要。经过3年努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湖南应该在哪些方面再发力,让科技创新基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月4日,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畅谈了他的思考。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打造长株潭国家自创区为创新发展核心增长极至关重要,这是湖南科技创新最大的底气。下一步,要充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多年积累的人才、学科和产业优势,推动自创区在空间上做大、在辐射上做广、在生态上做优、在融合上做深,最终在发展上做强。”童旭东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自创区空间布局调整方案尽早获批。围绕自创区“三区一极”战略定位,拟进一步完善“三谷多园”布局,扩大政策辐射范围,将“两山”纳入自创区发展核心区,长株潭26个园区和“3+5”城市群国家高新区纳入拓展区,探索建立“飞地”园区、托管或建立分园,辐射带动全省。

“构建包容、开放、共享、共赢的创新生态,关键要在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军民融合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童旭东说,要抓紧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出台实施《湖南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这几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争取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成本”申报,自创区范围内高企数量突破4000家。

他透露,2020年将投入资金3亿元以上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攻关项目,加快推动长沙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株洲先进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湘潭军工装备及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的兴起。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除了自创区这个核心区,还要积极推动更多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童旭东说。

他告诉记者,在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湖南的同时,湖南也在完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评估机制,争取到2020年,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800家。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两个关键点,要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要健全梯次接续的孵化体系,到2025年,力争建设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新型研发机构、2-3个国内著名应用技术研发机构。

“加大并带动科技资金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也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童旭东说,要继续实施“科技+”“+科技”行动和“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保持省财政科技投入连续增长的势头,到2020年,研发奖补年投入规模达到6亿元以上,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以上。

◎典型案例

中南大学科技园:

创新企业集聚

园区一房难求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陈雅忱

升华大道是贯穿中南大学的一条主道。沿着升华大道往南走,出了校门就是开园不到一年半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这是中南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区,也是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整治建设的首开项目。10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探园”发现,园区已建成的5栋建筑全部满员。入驻的企业,既有雄心勃勃的初创公司,也有转化国家科技大奖成果的圆梦者。

“创新性、成长性和经济性三个指标,是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目前,研发总部已对接500多家意向入驻企业和项目,完成180多家科技型企业工商注册,44家入驻企业签订了合同。还有一些企业想进园,可我们房子好紧,实在满足不了。”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成文告诉记者,园区紧邻中南大学,企业和学校的联系非常方便,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能够快捷地在此孵化,成功后再转移辐射出去,特别受教授们和企业家的欢迎。

采访间,中南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姜锋接到了黄伯云院士的电话,问询大飞机刹车系统研发总部落户园区的进展情况。接完电话,姜锋告诉记者,落户时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在1号楼开的,确定了7号楼的第5层都给这个项目。“这也是黄院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的转化项目,从炭炭刹车材料发展到了刹车系统,市场潜力很大。”

与1号楼相对的5号楼,则是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办公大楼。一楼展厅里展示的分体机、一体机、内外网安全隔离桌面终端、银医通自助服务终端、智慧教室等多种产品,正是张尧学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透明计算”成果转化的结晶。

“新云网是在这里落户的第一家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公司与中南大学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国透露,目前市场反馈良好,发展顺利。

中南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伍晓赞告诉记者,信息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新材料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都来自中南大学优势明显的学科领域,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投资1900万元建设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孵化公共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探索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更快成长。”

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难,一直是行业痛点。园区和浦发银行沟通后,精心筛选了一批企业供银行挑选。“公司拿到了将近200万元的授信额度,需要周转金时随时可以解决。”中斯信息董事长李洪波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借钱不易,有时会推迟合作。

天云软件从事金融行业大数据技术开发。“数学理论对提升大数据研发能力夯实底层架构作用巨大。感谢园区牵红线,公司和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老师们每周都来公司培训员工,还指导公司产品开发例会。”天云软件副总何敬敏感慨,以前没有渠道与教授们建立联系,企业要多走一些弯路。抓紧和记者聊完,她又忙着接待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老师,商量在公司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的事。

相关专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三年来——“五大基地”建设观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