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向晓玲 刘杰 舒象彬
减少义务教育大班额1.4万个以上——这是今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成的12件重点民生实事任务之一。记者12月1日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截至11月20日,全省累计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20043个,这项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
近年来,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班额”成为老百姓关切的热点。全省教育系统勇担职责使命,打好消除大班额攻坚战。截至11月20日,我省义务教育大班额降至9803个,比例降至5.2%;其中超大班额已经全部清零。
“大班额的消除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说,今年以来省教育厅督促指导各地加快推进94个新建项目和110个改扩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通过腾、租、购等多种方式,力争到年底新增学位21.37万个,让更多孩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改扩建新建学校 推进芙蓉学校建设
大手笔增加学生学位
过去的一年中,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六(一)班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告别——他们所在的班级,由原有的65人,减少到50人,一部分同学分流到了其他班级。这样的告别,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15套桌椅腾出来的空间,让拥挤不堪的教室变得宽敞了,上课再也不用前排桌子抵着黑板,后排贴着墙壁了。同学们觉得“教室清新多了”,老师们觉得“上课更轻松了”。
这样的变化,覆盖了泸溪全县。近5年,泸溪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先后投入7.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校舍51所、城镇学校6所,新增学位9000多个,402个大班额清零,圆满打赢消除大班额攻坚战。
在新晃,截至2016年春季学期,全县学校大班额问题凸显,面临着7600个左右学位缺口。作为“老、少、边、贫、山”典型县,新晃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很是艰难。“芙蓉学校项目的启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新晃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刘绍忠说。
2017年我省投入12亿元,在40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贫县建设43所芙蓉学校,新晃成功立项了1所。统一的logo设计、一色的蓝顶白墙配齐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楼、温馨整洁的学生宿舍、宽阔明亮的风雨运动场……今年秋季开学,新晃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建成并迎来入读新生,新增学位3360个。
和新晃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一样已投入使用的,全省已有16所。今年5月,省政府又进一步投入10亿元,启动57所乡镇芙蓉学校建设。10万名贫困地区的孩子,将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据了解,为引导和支持各地积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我省2018-2020年计划安排专项奖补资金45亿元,目前已累计安排奖补资金27.6亿元,并从发行的地方债券中切块18亿元专项用于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同时,我省启动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已下达资金3亿元,还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
重新核定编制 实施“县管校聘”“走教”
多举措盘活教师资源
学位增加了,班级变多了,教师需求自然也增加了。
为化解部分市州教师编制总量核定不足的矛盾,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市州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的通知》,重新核定并统筹调剂下达了各市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
“另外,今年全省下达特岗教师招聘计划6200名,安排1368名教师到‘三区’支教,招募银龄讲学教师209人,下达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13270名,这些都有效缓解了教师紧缺现象。”蒋昌忠介绍。
凤凰县阿拉中心完小今年秋季因为化解大班额,新增了8个班级,新增的教师也有19人,“新增教师不仅满足了教学需要,他们的教学水平也还都不错,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校长田唐说。据介绍,凤凰县今年采取招聘、调入、返聘、安排定向生等多种渠道,一共新增了467名教师,基本满足了消除大班额师资需要。
乡村学校最缺的还是艺体课程专业老师。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泸溪制定推行艺体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对艺体教师只聘任到乡镇,进行“走教”式教学。在红土溪小学,每周都有3名白沙小学的教师来这里给孩子们上英语课、音乐课、体育课。“我喜欢城里来的音乐老师,经常让我们在做游戏、听音乐、看电影中学习,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六年级的石鑫怡开心地说。
同时,我省今年进一步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实施力度,计划培训教师7.9万人左右,将大幅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信息化共享 集团化办学
源头上破解往城里挤问题
“有了网络联校课,我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上课学习了。”11月27日,邵阳市北塔区利江乔梁希望小学五年级50班的刘佳玲同学兴奋地告诉记者。
过去,为了上学的事情,刘佳玲的父母有过不少纠结。如果放在家附近的学校就读,感觉和城区学校有差距;如果送去城区学校,费用无疑翻了几倍,能不能进去也是个问题。
能不能让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和城区学校相当的教育资源,成了是否能从源头上破解“舍近求远”择校造成大班额问题的关键。
从2014年开始,邵阳市北塔区逐步建立网络联校制度,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与城区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各网络主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资源建设,网络主校和分校之间实现同步教学、联合教研、教学互助和资源共享,让农村地区学校的老师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快速提升。
东安县是永州市率先探索农村地区集团化办学的地区,目前该县有13个教育集团,以区域划分,每个教育集团由一所城区高水平学校牵头,搭配5至8所薄弱学校。
东安县大江口中心小学就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有一个班的平均成绩只有40多分。白牙市镇一小副校长刘嵘来这里挂职任校长后,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短短3年,该校学生质量检测排名从原来的第19名飙升到第2名。
像东安一样,永州市其他县区也在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农村不再弱”让农村学校生源明显稳定,部分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我们力争到2020年,通过全面实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实现优质教育全域覆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永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建坤表示。
■【采访手记】
加减乘除消除大班额
余蓉
消除大班额,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省市县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加减乘除”多种措施消除大班额,让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开心学习。
做好“加法”,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在这方面,除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财政上给予支持外,不少地方也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采取改扩建新建学校增加学位,采取引进、招考、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教师等。
做好“减法”,严格控制入学班额。严格实施“就近入学”,统筹调度,确保不再增加新的大班额。
做好“乘法”,以强带弱协同发展。为了让优质学校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地建立了多种帮扶制度,让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普校,让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做好“除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各地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乡村生源得到了稳定,不再盲目往城里挤。我省还大力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大班额”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从这一点看,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是消除大班额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希望,各地能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