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清晨,黄花机场附近,一辆红白相间的列车行驶在导轨上。车厢外晨风吹拂,车厢内乘客感觉格外平稳舒适。列车拐过最后一个岔道,稳稳停在站台上时,欢呼如同一股热浪在人群中辐射开来。
国防科大李晓龙教授异常激动地给导师常文森发了一条报喜短信:“长沙磁浮列车顺利通过测试,我们成功了!”
湖南与磁浮列车的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
1989年,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的实验室里,随着“突”的一声轻响,一辆长1.2米的“小汽车”悬浮起来,无声地向前加速开出。这辆“小车”就是中国第一台磁悬浮车样车。
“上世纪80年代,磁浮列车就是自动控制系的研究目标。而我是1998年考入国防科大,一年后就参与磁浮技术实验室的工作。“2019年9月22日,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李晓龙向记者回忆起他和磁浮列车共同的“青春岁月”。
湖南磁悬浮项目的进展踏实,一步一脚印。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将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八五”攻关计划。从此,磁浮交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下蓬勃发展。我国第一台载人单转向架磁浮列车、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都在国防科大陆续研发建成。
与此同时,世界磁浮的研发也在全面提速,从试验线开始走向商业应用。2002年,上海与德国合作的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线开启商业试运营。2005年,日本开通运营世界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
这样的形势让中国的磁浮团队感到振奋,同时也感到紧迫。2011年1月24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西南交大、国防科大、中铁二院的专家学者相聚株洲探讨,最终决定共同研制我国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此后,湖南磁浮实现产、学、研、建一体化发展,湖南轨道交通业的新蓝图正在悄然绘制。
2012年1月20日,首辆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追风者”在株机诞生。201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性、前瞻性决策,决定启动长沙火车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中低速磁浮工程,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由此,一场名为“长沙磁浮快线建设“的硬战就此打响——中车株机公司牵头,湖南磁浮公司负责调度,国防科大负责技术攻关……湖南磁浮行业“梦之队”展开合作,于2014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这条全长18.55公里的世界最长中低速磁浮线。
“对于我们来说,困难没有‘特别’的,工作就像是翻过一座座山。因为我们团队主要是负责长沙磁浮列车的调试,而每一个调试过程发现的差错,都需要我们去排查整个磁浮系统。”在国防科大教授李晓龙带着笑意的回答中,有对艰难攻关的感慨,也有与团队一同拼搏后的满足。
(长沙磁浮快线)
这条磁浮线路的建设,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速度“和“湖南奋斗”:3个月,工程完成拆迁;11个月,轨道完成铺设;16个月,第一辆磁浮列车上线;两年,600个为湖南磁浮梦想拼搏的昼夜,中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低速磁浮铁路——长沙磁浮快线在2016年1月31日正式上线!
“磁浮列车首次走完全程的那一刻,有人拥抱,有人大叫,大家都兴奋不已。而我也第一时间拨通了导师常文森的电话,但很快,我发现话说不出来,眼泪却不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只能挂断电话,改发了一条短信。”李晓龙教授的回忆令人难忘,就像是一段激情昂扬的弦乐,在长沙磁浮建设交响曲里落下圆满句点。
长沙磁浮快线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它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磁浮技术实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覆盖,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运营3年来,已接待39个国家、52个城市的相关代表团来访。工程还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8年至2019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等荣誉,并亮相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2016年杭州)、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姚帅 视频 张劲夫 实习生 郭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