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段德昌:共和国“一号烈士”

2019-10-26 10:20:5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红色档案】

1952年8月3日,毛泽东主席为段德昌烈士家属签发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档案原件存段德昌烈士家属手上,此照片由南县档案馆提供)。

【档案故事】

“段德昌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

照片上的这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编号为“第零零零壹号”,签发人为“毛泽东”。这是1952年8月3日,毛泽东主席为段德昌烈士家属签发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纸张虽已泛黄,但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10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德昌公园,走进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站在段段史料、张张图片前,这名共和国“一号烈士”让人动容的一生,一一呈现在眼前。

立志救国

段德昌,字裕厚,号魂,1904年8月出生于湖南南洲厅九都山九屋场(即现在的南县南洲镇火箭村)。

“他从小就嫉恶如仇,敢作敢为。”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讲解员刘娟介绍,无论是在南县读书时,还是在长沙学习期间,段德昌受毛泽东、彭璜、何长工等人的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籍,接受进步思想,立志救国。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回到南县的段德昌和进步青年发起组织“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沿河码头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货,严惩奸商。

“段德昌冒雨拒贿查洋货的事,当时传为美谈。”当地退休作家彭佑明告诉记者:有一天在西河街,段德昌带纠察队员到小火轮上检查。船老板拿出一包“哈德门”烟递上来,又从怀里掏出一筒银元。段德昌一把挡了回去,操起铁钎朝油布下的麻袋猛地一插,只见里面滚出哗哗的白糖。那时中国大都熬制红糖,白糖多来自日本。最后,这批货物终被纠察队员没收。

这年8月,经曾习孔介绍,段德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9月,段德昌考入黄埔军校深造,被誉为“文武全才”。后来,又进入中央政治讲习班继续学习。

向往光明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段德昌与一营营长彭德怀率部到当阳玉泉山截击吴佩孚残部。一天晚上,在玉泉山上的关帝庙里宿营时,两人铺稻草就宿、彻夜长谈。

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写道:段问我对关云长有何感想?我说关是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没有意思。段问我要怎样才有意思?我说为工人农民服务才有意思。段问国民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回答是打倒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二五减租。我认为应当耕者有其田,而不应当停留在二五减租上。段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按劳分配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这样的理想社会而奋斗终生。

刘娟介绍,这次促膝夜谈,使彭德怀犹如在茫茫之夜看到黎明的曙光。后来,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段德昌是他的介绍人和引路人。

1927年,段德昌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受挫后,他转到鄂西、鄂中一带秘密领导农民运动,开辟洪湖根据地。1928年春,中央派贺龙、周逸群到达湘鄂西,与段德昌一起建立了以洪湖根据地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

段德昌曾说:“我是洞庭湖水养大的,湖乡人的胸怀像洞庭湖和洪湖一样宽阔。湖乡人起来团结闹革命,憎恨黑暗,向往光明,斗争性强啊,我们有洪湖人民的支持,一定能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

竭尽忠诚

“有贺不倒,无段不胜。”这是当时湘鄂西一带流传的民谚。

这句民谚说的是,贺龙是红二军团的一面旗帜,只要他在军中,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面临何种险境,部队都能越挫越勇。而段德昌是湘鄂西根据地最主要的战将和战役组织者,洪湖苏区所有的胜仗几乎都有他的功劳。

刘娟介绍,在斗争实践中,段德昌和战友们总结出了“敌来我飞,敌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16字战术口诀,后来受到毛泽东的称赞。

1929年10月,段德昌在聂家岭击溃了比游击队多10倍兵力的国民党正规军,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首次在洪湖战胜敌正规军的辉煌战例。

1931年1月至5月,国民党先后调集5个旅的兵力,向洪湖苏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围剿”,苏区大部分地区被敌占领。段德昌率领新组建的新六军、赤色警卫总队灵活地与敌周旋,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恢复了洪湖苏区,新六军发展成为拥有两个主力团2000多人枪的铁军。

1932年上半年,段德昌率领红九师,连续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共歼敌1万多人,缴枪1万余支,保卫和扩大了苏区。

从此,段德昌“常胜将军”的美名在洪湖广为流传。

令人惋惜的是,1933年5月,由于苏区内部“肃反”扩大化,段德昌被错杀。临刑前,段德昌挂念的还是革命:“共产党人砍脑壳也要讲真话,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要打回洪湖去,不要忘记了洪湖人民……”为了捍卫真理,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段德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正式为段德昌恢复名誉。1952年,毛泽东主席为段德昌烈士家属签发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如今,段德昌被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走出展馆,只见阳光下的段德昌铜像青春勃发、风云在胸。“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这首源自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插曲,在记者耳边声声回响……

相关专题: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