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七十年|郴州:奋力攻坚摘穷帽

2019-09-26 08:32:2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志杰 曹少海] [编辑:周泽中]
字体:【

▲ 郴州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6.79亿元,引进、培植产业扶贫项目1367个。共有2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09户种养大户、556个家庭农场参与到产业扶贫,130812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图为郴州市茶叶种植基地。

▲ 目前,郴州市442个贫困村全部建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总规模30.27兆瓦。贫困村集体经济均增加4万元以上。图为郴州市光伏产业。

宜章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窗口。

汝城县城管局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村帮助困难群众清理水渠。

汝城县城管局工作人员深入卢阳镇江头村帮助困难群众采摘茶叶。

安仁县锡山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干农活,背谷子。

桂东县上洞村片区化种植基地。

(本版图片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陈志杰 曹少海

这些年来,郴州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在坚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中,形成了“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等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郴州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2014年,郴州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0030人,贫困发生率为10.7%。该市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严格落实中央、省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精心规划,从精准识贫开始,不断夯实扶贫基础、充实帮扶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强化扶贫作风,在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据统计,2014年以来,郴州累计41267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9%;全市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宜章、汝城、安仁、桂东4县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湘南起义”、颁布过我军“第一条军规”,属革命老区。4县面积、人口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14%,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制约,发展滞后,其贫困人口占全市的61.8%。

几十年来,罗霄山片区郴州4县为脱贫奋战不懈,不断攻坚克难,脱贫人口逐步摘下贫困帽。特别是近年来,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强化手段、联合攻关,从制约片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等瓶颈入手,推动扶贫攻坚阔步前行,罗霄山片区郴州4县截至去年底已有27.2万贫困群众脱贫。

宜章:“一站式”健康扶贫暖人心

“没有健康扶贫好政策的话,不仅借钱治病的债很难还,恐怕现在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9月2日,肾脏移植手术完成1年多的邓灵利恢复良好。

35岁的邓灵利是湖南宜章五岭镇樟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尿毒症。2017年,邓灵利的病情加重,急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治疗费用要30多万元,治好了也就意味着我会背上巨额债务。”邓灵利沉重地说。

巨额费用对于一位困难群众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一次偶然的机会,邓灵利了解到贫困患者有补偿及救助费用,于是决定借钱治病!

2017年12月,手术很成功。邓灵利出院后带着巨额住院费用清单来到县医保局“一站式”结算窗口,报销了26.9万元医疗费用。“现在只剩弟弟妹妹的钱没还了。”邓灵利笑着说,拿到“一站式”补偿单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一站式”结算平台是宜章县依托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搭建的结算平台,该平台将人社、民政、保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医疗救助、民政生活补贴、医疗减免、财政兜底等健康扶贫政策有机整合在“一站式”结算系统内运行,实行电脑自动计算,一个平台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只需凭住院费用清单和出院证,便可在“一站式”结算窗口报销综合医疗保障费用,整个结算过程不到一分钟,随来随治,随走即结,应报尽报。

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介绍,近年来,该县在搭建推广“一站式”结算平台的同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共投入资金7亿多元,新建或改、扩建县城区四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目前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贫困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93.6%,县域内住院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5%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宜章县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1.85万余人次,基本医保报销5321.9万元,大病报销231.11万元,特惠保报销177.07万元,民政医疗救助434.63万元,民政生活补助201.94万元。

汝城:互帮互助 共赴脱贫路

中秋前夕,土桥镇黄家村党支部书记、旺发米业董事长黄义华,背着大米去看望村里86岁的黄昌光。“义华,又让你破费了。”黄昌光身体有恙,躺在床上拉着黄义华的手激动地说。“自己种的,值不了几个钱。”黄义华笑道,“都是乡亲,帮一把是应该的。”

黄义华是致富能手,自2009年开始,他向村里21位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公斤大米。并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到公司上班,还对53户贫困户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委托帮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黄义华说,在政府的领导下,村里的知名人士、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党员组长等爱心人士组建了“土桥镇经济组织互助会”。采取线下帮扶,线上捐助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共赴脱贫路。

在汝城县,类似的“互助会”有217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互助会”在“线下”把困难群众需求摸清,再通过微信群“线上”发布信息众筹资金和物资等,在帮助群众渡过难关的同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形成扶贫济困的强大正能量。

线上线下联动,助力脱贫攻坚。泉水镇西黄村贫困户朱阿辽,夫妻俩都是聋哑人。时值插秧季节,肥料却还没有着落。村里“互助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在微信发布众筹信息,第二天,就有爱心人士将150公斤肥料送到了朱阿辽家里,让他感动不已。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贫困群众的自强自立,也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的善行义举。”汝城县委书记黄四平说,汝城县群团组织、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与县委、县政府同频共振,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让农村留守、孤寡、残弱等特殊群体得到了精神上的抚慰和亲情般的关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双保险”。

据了解,至去年底,汝城县8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累计脱贫18260户6041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81%下降为去年的0.91%,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安仁:抓党建促扶贫

近日,安仁县灵官镇锡山村小水塘自然村村民李勇,来到猪圈驱赶黑土猪外出放养。

“我们养的黑土猪,每头纯收入有1500多元。”李勇看着来回奔跑的黑土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可要感谢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他们给村里修路、通水,带领我们发展产业致富。”

锡山村位于灵官镇西北部,是省级贫困村,全村547户2214人,其中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487人。

“刚来时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很多群众家里没有通自来水,人均收入低。”县委驻锡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谭震华说,2016年7月,工作队进村后一个月,走访困难群众110户,召开座谈会8次。白天忙走访,晚上商量对策,组织了67名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127户482人,并针对贫困症状制订脱贫计划。

修路、通水、改造电力……3年来,工作队为锡山村争取扶贫类资金1600多万元,用于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并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先后引进温氏集团、生平米业公司、军龙农业公司等企业,带动400多名贫困群众增收。

2016年至2018年,锡山村脱贫121户,48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05%,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

锡山村是安仁党建扶贫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仁县共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15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员391人,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154人,组织全县7283名党员干部与17371户贫困户结对,人均结对帮扶2.38户,建立合作社党组织17个,扶持产业项目45个,带动就业1.2万人,在郴州市率先实现“两个帮扶”全覆盖。

桂东:先富带动后富

8月底,桂东县东洛乡上洞村百亩西瓜种植基地,一个个硕大的西瓜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西瓜基地,顺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勇军正在给农户交代采摘事项:“这些西瓜关乎50多人的增收致富,一点都马虎不得!”他再三叮嘱后,又掏出手机和采购商讨论购销事宜。

“现在正是西瓜销售的旺季,询价的人不少。”李勇军算了一笔账,种一亩西瓜纯利润4000多元,总销售收入达40多万元。合作社还发展大棚蔬菜、高山乌梅、蛋鸡养殖、鱼塘养殖、农家乐等附属产业,形成产业一条龙。入社的50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村里能做出一条龙产业,主要搭帮市里推动产业扶贫,在贷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扶持。”上洞村党支部书记黄正昌介绍,该村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无污染,光照条件好,出产的西瓜、蔬菜等口感好,很受各地居民欢迎。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帮助下,该村成立5家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片区化的种养基地,带动周边180多户600多人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产业是关键,该市瞄准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扶贫产业。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桂东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茶叶、中药材、黄桃、西瓜等主要产业种植总面积达到64万余亩,带动12966户39567人增收,养殖业累计帮扶7236户22310人增收。截至今年5月,全县14118户42705名贫困人口已脱贫13389户4131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24.93%下降为0.75%,境内6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