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的源远跨越了上千年 两位湖南人让中非命运休戚与共

2019-06-30 09:25:4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畅畅]
字体:【

中非的源远跨越了上千年,两位湖南人让中非命运休戚与共

深厚情谊促就“万人经贸盛会”

6月28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进入第二天,长沙市天气晴朗,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以整洁优美的环境迎接嘉宾、市民前来参观。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 傅聪 摄

涵盖26亿人口的中非合作,意义自然不同凡响。

中非经贸博览会,由商务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主办,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合作平台,也是湖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国际性、常态化经贸平台。这一盛会将长期落户湖南长沙,每两年举办一次。那么,湖南何以成为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举办地?53个非洲国家联袂而来,万余名嘉宾欣然赴约首届博览会,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情缘故事?

数读·情谊

湘非缔结8对友城

从1982年“牵手”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算起,湖南与非洲的友好城市交往已经走过了37年。截至目前,湖南和非洲共缔结了8对友好城市(省州)。

省级2对

湖南省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2018年6月)

湖南省与南非北开普省(2003年9月)

市级6对

长沙市与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市(1982年8月)

株洲市与南非彼得马里茨堡市(2002年5月)

长沙市与乌干达恩德培市(2003年4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南非赞扎巴尼市(2015年9月)

湘潭市与坦桑尼亚姆索马市(2016年5月)

郴州市与南非金伯利市(2016年9月)

千余留学生情倾湖南

近年来,随着中非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来到湖南高校就读,专业涵盖农学、医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机械等领域。目前,湖南省高校共有在校非洲留学生1100余人,分布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占全省国际留学生的50%以上。

他们与中国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湘非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合作的友谊之桥。

民心相通

湖南韶山让非洲人魂牵梦萦

追溯历史,中国人郑和七下西洋,远达东非,成为中非外交和贸易的先河。然而,随后的大航海时代,让远隔重洋的非洲与中国陷入长期的殖民侵略。

直到上个世纪中叶,中国醒狮与非洲雄狮再次相遇,正是两位湖南人的出现,让中非双方的命运从此休戚与共。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湖南是毛泽东的家乡,具有与非洲民心相通的先天优势。

毛泽东与非洲交往超过1/4世纪,同非洲人民有着浓浓的情谊,同样,非洲人民对毛泽东也怀有深厚的感情。毛泽东的名字如今仍在非洲大地上广为传颂。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中心,仍有一条以毛泽东命名的大街,一头通向市区中心广场,另一头直达碧波万顷的印度洋海滨。

从世界地图上测量,湖南韶山与非洲大陆最东端的索马里联邦共和国伊斯库舒班,直线距离超过6600公里。

正是这座万里之遥的中国小村庄,让无数非洲人魂牵梦萦。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成千上万的非洲朋友来到韶山,向毛泽东致敬,向中非友谊致敬。

第一位访问韶山的非洲重量级嘉宾,是1955年到访的南非联邦共产党前总书记摩西·科坦。从此,一批又一批敬佩毛泽东、渴望寻找革命真理的非洲朋友不远万里而来,他们把访问韶山当作“崇高的荣誉”“莫大的幸福”“一生难忘的时刻”。其中,仅1977年,韶山就接待了苏丹、尼日尔、赤道几内亚3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超过68批非洲朋友到访韶山,其中国家元首级别的就有十余位。

非洲外宾访问韶山时,都喜欢带些纪念品回去。购买一尊毛泽东铜像、一枚毛泽东像章、一本韶山画册、一方小手帕,甚至是捡一片树叶、拾一颗石子或是包一小包土,都是永久的纪念。法属索马里海岸(今吉布提共和国)的一位朋友参观毛泽东故居时,激动地跑到台阶前抓起一把土,用手帕严严实实地包起来。他说:“我家里有一个毛泽东塑像,我要把这包土带回去,垫在塑像下面,表示我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拜和尊敬。我们那儿还有很多人没到过韶山,让他们看到我带回去的土,也像到了韶山一样。”

技术助困

“一粒种子”拉近湘非之间情谊

实现民族独立后,吃饭问题是长期困扰非洲很多国家的大问题。20多年来,发源于湖南的杂交水稻技术,让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看到了摆脱饥饿的希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非洲结缘,始自上世纪90年代。1994年,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开设国际培训班,只要能抽出时间,袁隆平院士总是亲自授课。在5000多名学员中,不乏非洲学员的面孔。杂交水稻显示的高产优势,让他们感受到了“东方魔稻”的魅力。

从2002年开始,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南苏丹、塞拉利昂等七个国家的元首和农业部长到访长沙,并专程到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拜访袁隆平。

如今,不仅是政界要人、农技专家,不少普通非洲朋友也都认识了这个皮肤黝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中国老人。

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两大梦想之一。如何在非洲推广杂交水稻,帮助当地人民解决饥饿问题,一直是袁隆平院士关心的大事。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农业专家,用智慧和汗水让杂交水稻在非洲生根发芽,结出了沉甸甸的稻穗。袁氏种业的农技团队扎根马达加斯加岛十多年,成功培育出5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不久前,袁氏种业技术专家胡月舫负责的杂交水稻田完成初步测产,每公顷产量高达10.8吨。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的几位官员来长沙,向袁隆平赠送一份特殊的“礼物”——面值20000阿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他们说:“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本摆脱饥饿。为了感谢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

从1996年至今,中国政府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受援国政府三方实施“南南合作”项目,已先后向毛里塔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加蓬等国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中国企业还在坦桑尼亚、卢旺达、多哥、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喀麦隆、马达加斯加、几内亚、加蓬、加纳等国投资建设了杂交水稻试验基地。

模式互补

紧密经济合作打牢伙伴关系

自本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开始了建设工业园和经济特区的热潮。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典型代表,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园成为这个国家工业化进程最前沿的阵地。

非洲工业体系相对单一,制造业能力较欠缺,大量产品都依赖进口,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工业化水平。而湖南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转型升级阶段,大批优质产能和先进装备技术也符合非洲当前的发展需求。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埃塞俄比亚总理时,得知总理要去山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份考察,他说,山东、福建是沿海发达省份,湖南和四川更适合埃塞俄比亚。

自2015年以来,湖南先后举办“非洲国家驻华使节湖南行”、“湖南·非洲国际产能合作对接会”、“湖南·非洲地方产业合作对接会”、“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等大型经贸活动。开启了在非设立境外合作经贸园区新模式——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成功对接和推动了涵盖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矿产、建筑、医药等领域的对非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对非合作交流经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乌干达建立了交流沟通机制、合作工作机制和高层互访机制,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建立产业园区,逐步摸索深耕经营和联盟抱团的对非合作模式。

今天,发展中的非洲,正成为湖南的重要伙伴。

■综合湖南日报、人民日报

相关专题: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