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跃巴陵
——中石化巴陵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纪实
巴陵石化热塑橡胶装置俯瞰
巴陵石化举办常态化公众开放日活动。
巴陵石化自主技术创新研发绿色环保新材料产品。
巴陵石化炼油装置。
文/图 彭 展 王 晴 典 波
巴陵石化公司迎来一个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
此喜讯不胫而走。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岳阳市人民政府与巴陵石化公司,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2018年11月7日。
它必定刻入巴陵石化人的心灵!
这是企地双方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环保政策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战略合作,支持岳阳市政府建设东风湖新区、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及竞争力的决策,促进岳阳石油化工产业的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标志巴陵石化推进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巴陵石化公司,艰苦创业,锐意创新,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在湘北大地建起了一座雄伟的石化城,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央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巴陵石化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光辉岁月。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明确建设一流化工材料企业的发展愿景,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扎实推进第三次创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2017年,公司实现近7年来首次整体盈利。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重点督导的困难企业,巴陵石化顺利完成治理任务,进入盈利企业序列!
巴陵石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邬智勇介绍:2018年,巴陵石化保持安全稳定、效益提升、转型提速的良好势头,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80亿元,盈利创历史最佳,上缴税费逾28亿元,增长近30%。
奋进 ——东风夜放花千树
扭亏脱困、推进发展,是巴陵石化近年来的第一要务。乘着改革的东风,巴陵石化先后形成了《扭亏脱困总体方案》、《打造扭亏脱困样板企业总体方案》,保持“敢流一身汗、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精神状态,切实抓好实施。
夯实运行基础。巴陵石化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湖南省安全生产先进(优秀)单位;实施“碧水蓝天”计划,污染物外排总量减少80%;提升经济技术指标,主要能耗物耗指标每年均有一半以上创历史最优;先后构建持续改进、产品链价值增值管理体系,累计挖潜超过20亿元。
持续瘦身健体,释放改革红利。公司从改革破题,强化顶层设计,以瘦身健体为主导,以“3个1/3”为主要目标,各项改革全面播种、次第开花,完成16项专业化重组。与2012年相比,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1.1%。
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企业实力。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长科研长板,先后有两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个项目进入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序列。建成投用炼油常压与催化裂化隐患治理、SEPS、己内酰胺扩能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关停尿素、隔膜碱等10余套落后装置。五大产品链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优势转化。公司两级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化党内主题教育,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形成基层党群一体化、横班党小组等特色做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坚持方向、思想、行为“三个引领”,促进改革顺利推进;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并于2017年通过复查验收。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员工利益。公司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全员获得感。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整治老旧小区,改善社区环境;办好职工食堂;更新扩充通勤车;医保移交地方,建立补充医保;改进离退休工作,保障老同志待遇;帮扶4114户次、金额1500余万元。
快进——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流化工材料企业必须具有一流的竞争力、一流的化工材料产品、一流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一流的管理架构与运营效能、一流的人才与文化。
2018年初,巴陵石化明确建设一流化工材料企业的发展愿景,以及“三步走”战略安排,制定了翔实的路线图,定下了时间表。
第一步,到2020年,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化工材料产业格局。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基本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企业持续盈利,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创新实力大幅跃升,形成系列独有技术;产业结构不断提档升级,化工新材料产品比例明显提高;体制机制更加优化,运营效能有效提升;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各方力量充分凝聚。
第二步,到2025年,逐步建成国内一流化工材料企业。本部、国内沿海、国外业务布局合理;掌握系列行业领先核心技术,化工材料竞争力一流,拥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管理体系精干高效,企业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步,自2025年开始,逐步向世界一流迈进。
在“建设一流”上,巴陵石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巴陵石化实施“三个全面升级”。实现比较优势全面升级。坚持“基础+高端”不动摇,推动热塑性弹性体、己内酰胺、环氧树脂三大化工材料业务做强做优做大,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实施化工型炼油改造,为下游化工业务发展提供原料支撑,也为集团公司燃油型炼厂转型升级做出有益探索。
实现产业布局全面升级。立足企业安全环保、改革发展实际,坚持上市与未上市部分管理一体化、先建后拆整体搬迁并做强做大、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推动岳阳城区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
实现开放合作全面升级。采取混合所有制等模式,推动三大化工业务“走出去”发展。
巴陵石化打好四大改革攻坚战。如期完成分离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上市与未上市部分一体化管理。
巴陵石化推进“两个提升”。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按照严细实要求,狠抓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精益管理,锲而不舍抓实“三基”工作,打牢发展根基;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员工队伍。
迈进——长风破浪会有时
巴陵石化将2018年定位为“巩固发展年”。从年初开始,巴陵石化从7个方面入手,发动全员担当作为,合力谱写新篇章。
坚持强基础,企业运行上新水平。持续强化“三基”工作,切实强化HSSE(安全、环境、健康、安保)工作,确保公司级及以上事故为零,“三废”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5%以上。公司发布创建绿色企业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完成节能、节水等52个项目,建成“绿色企业”,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深化节能降耗,扎实推进第二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行业标杆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质量过硬的品牌形象。
全力抓增值,经营运作上新台阶。坚持以产品链价值增值管理为抓手,突出市场导向,全力拓市场、抓优化、降成本,优化供应抓增值,优化营销抓增值,压缩费用抓增值,盘活存量抓增值,争取政策抓增值,确保完成效益目标。
着眼高质量,产业调整有新境界。紧扣“三个全面升级”,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攻关力度,力求重点发展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系列重点发展项目;推动(岳阳)城区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重点科研项目研发。
围绕激活力,内部改革出新成果。围绕2020年、2025年两个节点,制定“三定”方案,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做强专业管理、做实基层单位,尽快形成定位科学、职能优化、业务清晰的管理体制。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及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确保完成“三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不断优化相关工作机制。
突出抓基层,党的建设有新成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切实推进政治优势转化。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并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瞄准高素质,队伍建设有新气象。牢固树立“没有人才,一切归零”的理念,围绕事业需要,从多方面发力,着力解决队伍结构性矛问题。深化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提升技能操作人员素养,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
提升幸福感,改善民生创新业绩。统筹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确保公司持续盈利,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企业名片】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始建于1969年,其前身为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设的解放军2348工程,由原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洞庭氮肥厂、鹰山石油化工厂融合而成,是一家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联合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热塑性弹性体、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和重要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现包括上市、未上市两个部分,在岗员工7300人,固定资产原值171亿元。
巴陵石化已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百强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安全社区等荣誉称号。
巴陵石化大事纪略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348工程指挥部。
● 1969年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向国务院报告,提出筹建为国防服务的石油化工企业,并呈报中央军委。
● 1969年9月7日,周恩来总理在总后勤部呈报中央军委的报告上批示:“同意。即送先念、秋里两同志阅”。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指挥部正式诞生,本部设在云溪(今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工程随即上马。
● 1974年,岳阳化肥厂成立。该化肥装置是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圈阅,当时从国外引进的十三套大化肥装置之一。
● 1978年更名为“洞庭氮肥厂”。
● 1979年7月1日,一次试车成功。
● 1982年9月,改名为“湖南洞庭氮肥厂”。
● 1983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岳阳化工总厂、湖南洞庭氮肥厂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岳阳石油化工总厂”“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洞庭氮肥厂”,成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属企业。
● 198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在岳阳市城陵矶、靠近洞庭氮肥厂区域建设年产5万吨己内酰胺装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决定以岳阳石油化工总厂为主,洞庭氮肥厂参加,组成己内酰胺工程指挥部。
● 1985年,岳阳石油化工总厂以“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聚丙烯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5年,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1988年2月,经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研究,决定组建巴陵石油化工公司。
● 1988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湖南省委、省政府联合行文下发《关于组建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的决定》,由长岭炼油化工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和洞庭氮肥厂联合组成巴陵石油化工公司,时年10月11日,召开大会宣布巴陵石油化工公司成立。
● 1995年9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同意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原料工程(炼油装置)上马。
● 1995年,巴陵石化“Z409/Z405G轻油蒸汽转化制氢催化剂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6年,巴陵石化“年产1万吨SBS成套工业生产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8年6月,原料工程一次开车成功。
● 2000年6月,巴陵石化洞庭氮肥厂和鹰山石化厂的优质资产随中国石化重组上市,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 2002年5月,原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部分与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机关实现高度融合,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分开运作。
● 2005年5月,巴陵石化推进“一企一制”改革,实行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巴陵分公司两套领导班子统一分工、统一决策、统一指挥。
● 巴陵石化参与研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既是当时全国连续六年空白之后涌现的第一个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岳阳市获得的唯一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07年10月,巴陵石化持续推进“一企一制”改革,稳步实施上市、非上市机关融合,对上市部分生产业务单元进行重组。
● 2007年11月1日,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完成土地房产变更、财务资产处置、机构设置、企业注销、营业执照变更等非上市部分的体制转换工作后,启用“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名称,新体制正式运行。上市部分仍沿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名称。
● 2008年10月18日,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包括将7万吨/年环己酮改造到10万吨/年、15万吨/年SBS改造到20万吨/年、1万吨/年SEBS改造到2万吨/年、7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改造到10万吨/年、14万吨/年己内酰胺改造到20万吨/年;新建12万吨/年苯乙烯、6万吨/年SIS/SEBS柔性、5万吨/年环氧树脂等装置及配套完善公用工程。
● 2009年,巴陵石化“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9年,巴陵石化“年产14万吨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12月6日,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合资公司成立。
● 2012年5月29日,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目前,巴陵石化己内酰胺生产规模为国内最大,掌握了以环己酮氨肟化、多级重排、磁稳定床精制为核心的绿色生产成套技术,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第3代、第4代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条件。
● 2014年,巴陵石化“2万吨/年SEBS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7年9月,年产2万吨SEPS项目建成投产,巴陵石化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目前,巴陵石化热塑性弹性体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生产技术及其催化剂综合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品种牌号国内最全,质量最佳,生产能力占全国总产能30%。
(巴陵石化党委工作处整理)
本版图片均由彭展提供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