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办酒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人情”的压力越来越小了
新时代新农村吹拂新乡风
长沙县北部农村鸟瞰,屋舍俨然,满目葱翠。
长沙县春华镇渡槽,见证了传统农村到新时代农村的蜕变。
长沙县星沙城区,文明宣传画画在配电箱上。曾诗怡 摄
长沙县高桥镇金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家训村,村民们将自家家训亮出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长沙县果园镇举行“田汉故里好乡风”启动式,通过书画作品展号召村民积极参与移风易俗。
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村民自编自排文艺节目,道出村民摒陋习、倡新风的心声。
长沙县金井镇双江社区八方坪组吴伍高拿着全家福向笔者展示,他说只要子女对自己好,不在乎身后形式。
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湖,村民家门口的山水公园。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姜国
乡里重人情,乡里人情重。
受几千年传统风俗影响,乡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催生了“人情债”,一度让很多村民不堪重负。近年来,老人看病有医保,小孩读书有义务教育,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就是这村里的人情,反而有相互攀比、水涨船高之势,不少村民直呼“背不起”。
破陋俗、树新风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但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如何破题,如何见效?
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先除陋习,树立带头人;再传文明,将易俗写进民约;进而树新风,传递向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片热土生根开花。
“比阔风”消失了,简约办事风渐浓
上个月,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出了件新鲜事。
两个年轻人喜结连理——接亲不用婚车,新娘走路参加婚礼;不搭戏台闹新人,只摆15桌简单的酒席。
这是长沙县“婚事新办”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新明村村民徐希民就开始给儿子张罗婚礼的事。婚期定在5月,筹备工作得提前几个月就要动起来。花钱的地方不少,徐希民掰着手指算账:酒席至少要摆50桌,还有婚车、主持、舞台、装饰等其他费用,这一堂喜事办下来,没个十万八万元拿不下。
“老徐,现在县里提倡移风易俗,婚事要新办。”正在徐希民筹钱办货的时候,村干部找到徐希民说,“你看你崽的婚事要不简单点?”
婚事简单办,省钱又省心,老徐当然愿意。关键是女方怎么看?思来想去,徐希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打通了亲家的电话,讲明了事情的原委。本想着亲家会怪罪,没想到对方十分理解,甚至比他还开明:“我们两家住得近,干脆走路送亲吧。省点钱给两口子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两家人一碰头,婚事新办的想法落地实现。亲戚朋友走路接亲,新娘家人走路送亲,宴席不超过15桌,每人礼金不过200元。
“我就这一个崽,刚开始我还怕他觉得没面子,也怕村里人笑话我小气。现在村里人都说带了个好头!”徐家婚礼的新式搞法,为自家省下了几万元的开支,也为村民的“人情债”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村里不少同辈人和他说心里话:你把村里其他人心里想的事办成了!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长沙县最北的金井镇双江社区,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去年8月,长沙县金井镇双江社区八方坪组的吴泥涵老人过世,享年104岁。这位百岁老人生前五世同堂,子孙后代有127人。按照以往的习俗,这必定是一个大场面。然而,丧礼现场没有喧天的锣鼓、齐鸣的鞭炮,也没有铺张的流水席,只有一个简单的吊唁台。
“有邻居、亲友带了鞭炮过来吊唁,我们表示感谢的同时也会劝阻不要放鞭炮。”去世老人的儿子、今年已76岁的吴伍高说,简办丧事的想法是自己当教师的大儿子提出的,在全县上下倡导移风易俗的风气熏陶下,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吴伍高说,自己的父亲在生前也曾多次留下遗嘱,要后人不要为他大操大办丧事,“其实这样挺好的,只要后人在生前对自己好,现在真的不在乎身后的仪式。”
在长沙县,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从南部到北部,从乡里到城里,部分思想开放的群众节俭办事引发“头雁效应”,吸引周边群众积极响应效仿,大家逐渐由原来办事比“阔”到比“新”。与此同时,不少镇街相继刮起了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纷纷出台规定、章程,倡导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
“敬畏感”加深了, 软硬举措促改善
各地红白理事会的相关章程,能不能总结一下在全县推行,并且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操办红白喜事给出非强制性参照标准?
“要破除陋习,党委、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宣传和引导。”长沙县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大操大办是逐渐演变而成,从“互助心理”到“从众心理”,再到后来的“攀比心理”,最后落了个“无奈心理”。
一个地方风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其中的陈规陋习要进行革除,党委、政府不能缺位,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倡导。同时,推动移风易俗,也不是把老的民俗全盘否定,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长沙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提出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良好乡风。全县上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使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全县倡导的大氛围下,各镇街也相应制定了自己的推行方案。
今年5月19日,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石上组吴月华的公公去世时,有亲友建议,“既然家里条件不错,是可以大办一下的。”但吴月华记得村里去年就签订了村民公约,婚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所以他们一家积极响应号召,将丧事控制在两天时间,酒席20桌以内,村民的礼金也限定在200元以内。
现在的五福村,当谁家有大事要办席时,村委会会在这家放一块写有村民公约的牌子,让来往的亲友知道,简办事情不是主家不客气,而是村里的公约要求。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实行移风易俗的好处。
实际上,吴月华还是村里文艺队的一员。文艺队去年才成立,他们自己编排自己唱,近日编排得最多的就是通过快板、长沙弹词等节目形式向村民们宣传移风易俗,有时他们还免费为村民家操办的大事提供表演。
如果说倡导和宣讲是“软”措施,春风化雨影响人,而纪委出台的文件就是“硬”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
今年初,《长沙县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专项工作方案》出台,这份长沙县纪委发布的红头文件,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动真碰硬,真抓真管。文件出台后,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突击式”明察暗访,跟踪问题线索及督办情况,并适时组织“回头看”。
截至今年6月19日,长沙县查处大办婚丧喜庆的党员10人,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形成了有效震慑。
党委扛起主体责任,纪委担负监督责任,多管齐下,抓住“关键少数”,成效明显。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全县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歪风得到遏制,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同时,长沙县结合实际建立长效机制,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四风”问题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将移风易俗融入其中,“全民参与、自我约束”形成了新气象。
“义利观”明晰了,文明友善遍城乡
长沙县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善”之于长沙县来说,既有领先、擅长之意,也有美好、慈善的内涵。不止于此,“善”的因子广泛播撒在长沙县各界各行业,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善是友善,是从善如流。“四代同堂,43口人,几十年没看他们红过脸。”在长沙县青山铺镇广福村的熊壮家庭,去年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最美家庭”荣誉,今年5月又获授全国“五好家庭”。熊壮家庭的好家风家喻户晓,成为了当地的佳话,也带动了当地的淳朴民风。
“讲忠诚、担责任、争贡献,建设美好的家园;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中华文明代代传。”长沙县高桥镇金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家训村,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而且每家每户还把自己喜欢和推崇的家风家训刻成牌匾,悬挂在家门口,以好家风促好乡风。
善是亲善,诚以待人。从长沙县福临镇起家的长沙广大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所承建的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等十个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在总经理周笑宇看来,除了艰苦奋斗,坚持诚信经营也是企业文化中重要的部分。该公司成立31年来从未拖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各项合同履约率为100%,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诚信纠纷。
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需要肥沃土壤的滋养,需要阳光雨露的浇灌,更需一个温润适宜的环境与之匹配。长沙县正在悉心营造这样一种生态。
在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一个大礼堂已快装修好,正在筹建的村民大舞台也已有了雏形。下阶段,村集体还将购买桌椅、宴席设备,铺设场地,为村民在大礼堂办宴席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并提倡集体婚礼,以进一步帮助村民减省开支,更有效地促进移风易俗。
各镇街在推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中,着重评选出践行“薄葬厚养”、喜事新办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人物及家庭,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榜样的力量推进移风易俗建设。
新风拂过,变化显而易见。现如今,长沙县的红喜事,高耸的拱门不见了;白喜事,震耳的鞭炮减少了;大操大办的场面没有了。今年以来,全县干部群众普遍感觉:办酒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人情”的压力越来越小了,文明新风的氛围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