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贺绿汀》首演侧记:永远的人民音乐家

2018-05-14 07:54:2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永远的人民音乐家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贺绿汀》首演侧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5月9日至10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由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的歌剧《贺绿汀》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贺绿汀是从湖南邵阳普通农民家庭走出的人民音乐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歌剧以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争取解放的宏大历史为背景,真实再现了青年贺绿汀承前启后、融汇中西、树立文化自信、追求创作卓越的音乐家形象。

取材真实,贺绿汀亲朋好友任顾问

“贺绿汀是成果辉煌的音乐家,又是我们的老院长。新的时代,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上海音乐学院能做些什么?上海市委、市政府鼓励以身边的大师为榜样,指引人们认识时代、树立理想,歌剧《贺绿汀》就这样诞生了。”歌剧《贺绿汀》总策划、作词、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告诉记者。

“贺绿汀一生跨度近一个世纪,历史跌宕起伏。他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30多年,很多人都对他非常熟悉。要呈现出大家心目中的贺绿汀,太难了。”该剧的出品人、导演、编剧、作曲、主演,都坦言压力很大。

他们请来贺绿汀的女儿贺逸秋、贺绿汀的继任院长江明惇等其亲属、生前同事和好友担任顾问,经过反复研讨,认为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贺绿汀在革命与音乐道路的探索与成就最能展现其精神风貌,因此决定采用其代表性史实作为主要情节。最终确定的6幕,分别展现了这个硬骨头的湖南郎投身革命、赴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深造、刻苦钻研西洋乐理和演奏技艺创作出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杰出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组织带领上海文艺界救亡演剧队奔赴前线、在机枪声中创作出《游击队之歌》、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的人生历程。

基于中西合璧,探索音乐创新

怎样处理贺绿汀的作品和与剧作音乐之间的关系,是创作者们面临的第二大难题。

“贺绿汀主张在发展中国已有的音乐之外,与全世界音乐界发生联系,他的名曲《牧童短笛》打破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界限。在构思时,我们就确立了基于中西合璧,探索音乐创新的思路。”林在勇说。

“整部作品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下,总体音乐风格基调是将贺绿汀对革命理想和艺术理想的追求相结合,将其经典作品与该剧新创作的部分无缝衔接,和声构造、旋律处理兼用中西方之法,构成独特的中国风。”著名作曲家、该剧音乐总监、作曲张千一介绍,“邵阳街头”“十里洋场”“陕北窑洞”等场景,增加了音乐风格的地域化特征;贺绿汀、姜瑞芝、秋乔、大将军等不同性格的人物,为音乐形象具象化(包括声种、唱法)设计奠定了坚实的戏剧基础;而《牧童短笛随想》《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上音,我的爱》等剧中唱段,把家国情怀和艺术情怀一同放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之中,彰显出歌剧“歌”的魅力和“剧”的价值。

以青年贺绿汀精神,鼓舞当代青年

贺绿汀出生和成长的年代,与现在相隔了一个世纪之久,他又是世界级的大师,其经历能在当下的普通青年中引起共鸣吗?

“我们和剧中的贺绿汀是同龄人,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精神和情感是不分时代的。”说起贺绿汀和那个时代的为家国奋斗的青年,该剧编剧、出生于1988年的陆驾云忍不住落泪。

陆驾云说,在创作《牧童短笛》参加俄国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格作品比赛时,贺绿汀犹豫不决,在妻子姜瑞芝的鼓励下才参赛。他曾受到许多质疑,“剧中每一幕都有体现”,但是他始终乐观、光明、充满热情,放弃名利和安逸的生活,投身到理想中。

贺绿汀妻子姜瑞芝的扮演者、学院教师方琼是湖南人。她在大学时代录制过贺绿汀的专辑,接受过他的指导,见过姜瑞芝。“贺老告诉我,要照着谱子演唱出质朴的感觉,而不是进行过多的装饰。”姜瑞芝的贤德、豁达、自尊自强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感叹说:“这(参演该剧)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今年,该剧还将在盐城、长沙、武汉、北京等地演出。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