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一个,这里的包子还是10年前的价
老板14岁入行,包子铺远近闻名,他说“坚持初心,产品才能越做越好”
5月4日,长沙市文星桥,顾客到吴鑫成的店里来买包子。 记者 黄亚苹 摄
“卖包子的人很多,像我一样10年不涨价的却不多。”5月4日上午,长沙市开福区文星桥,35岁的吴鑫成忙活着准备下午出笼的面点食品。一个直径约50cm的蒸笼、上百个经过揉捻的面粉剂子……10种差异化的馅料和面粉的组合,是他每天工作的基本内容。
5元一个的牛肉馅包子、3元一个的辣椒炒肉馅烧麦……如今,传统的早餐项目也采取“抱团”策略,它们或是品牌化发展,或是推出新口味抢占市场。而吴鑫成和他36平方米的铺面,成为时代的坚守者之一。
包子、卷子10年不涨价
“2005年,门面租金每月才800元,一天至少能卖5000个面点产品。当时一个卖3毛钱,卖一个赚8分。”吴鑫成表示,当门面租金逐渐上调、原材料成本升高,2007年,他将价格从每个0.3元提高到0.5元。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包子仍是0.5元一个。
吴鑫成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忙着手中的工作。只见他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提起已切好的剂子,约3厘米长的面团放在左手上大拇指上绕一圈,一个鸡蛋大小的银丝卷就在他手中成型,整个过程不超过5秒钟。
“烧麦、小汤包、银丝卷每种10个,刚好15块钱。”已过花甲之年的廖阿姨,是这家包子铺的常客,“一般都是周五来买上十几个包子、烧麦,做周末的早饭。老板人和气,夫妻俩穿得也整洁,在这里买习惯了,也不愿意换口味。”
14岁入行,包子铺远近闻名
吴鑫成开设的“宏顺包子王老店”位于文星桥36号。这里曾是长沙一大型菜市场——通泰街菜市场的主入口之一。2010年启动民主东街棚户改造项目,“拆迁后,销售额一下子就降了一半,如今一个月收入一万多一点,勉强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开支和支付员工工资。”吴鑫成表示,文星桥、学宫街属于老旧社区,没了菜市场,流动人口随即变少。2017年,学宫街、营盘路上有好几家包子铺,慢慢地都搬走了。
吴鑫成一直在这里坚守,他有一批固定的老客户。谈及自己的客户,吴鑫成骄傲地说:“有个客人住在附近的领域大厦,2016年搬去澳大利亚时还特意买了一百多个包子带过去。坚持初心,产品才能越做越好,现在客户不仅有从汽车南站、冬瓜山慕名过来的,还有在北京联系我要求寄快递的。”
“14岁入行时,从揉面、做馅、包馅开始学起,一斤面粉加多少发酵粉、包多少馅都有标准。”吴鑫成说,尽管包子铺利润越来越低,但从师父那学到的传统不能忘,“越简单的原材料越讲究食物本味,绝不添加特殊的作料。”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亚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