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三月·初三
今天是三月三,也是上巳(sì)节。你知道这个古老的节日吗?
上巳节,最开始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传统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祓禊(fú xì)”的日子。祓禊是一种祭祀仪式,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礼,以洗去不详,祈求安康。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成了一个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同时,上巳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在不同的时期,上巳的习俗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让我们跟着时间的脚步,看看古人们都是怎么过节的吧。
先秦
——热情奔放的爱情节日
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都会互相佩上兰草香花,结伴前往水边祭祀、沐浴,祈求流水能带走疾病和烦恼。
“上巳节”也是周朝法定的“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有: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每到上巳节这天,郑国的男男女女就会倾城而出,来到溱水、洧水之滨,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同时踏青歌舞,尽情狂欢。
大圣人孔子也很喜欢上巳节,他在《论语》中描述过上巳节“春浴”的风俗: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魏晋
——雅韵风流的文人节日
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节日,并由此派生出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王羲之和友人的兰亭之会了。王羲之乘兴写下了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xì)事也。”
除了“曲水流觞”,还有“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捡到就可以吃掉。
唐朝
——盛大奔放的踏青节日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祭祀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
杜甫的《丽人行》中就描写过王侯贵族们春游的盛况: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一天,平民百姓们也出来游春: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盛唐时,女子的地位相对较高,仕女们还专有“探春宴”与“裙幄宴”,供闺蜜们一起出游。也因为这个缘故,上巳节被称为“女儿节”。
宋朝
——轻松欢乐的百姓节日
宋代以后,理学之风欣盛,崇尚欢乐自由的上巳节便渐渐败落了。
杜安世的《玉楼春》,就曾为三月三日宴饮行诗盛况不在,而感到惋惜:
今年不似去年欢,云海路长天杳杳。
不过,上巳节毕竟还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良辰佳景,仍然是欢乐愉悦的。
宋人还喜欢在上巳节这一天荡秋千,大概也能想起“正是春光最盛时”的快乐时光吧。
如今,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的泼水节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诗词
——风雅已逝,诗词犹存
又是一年三月三,
就让我们走进诗词中,
怀念那些逝去的风雅吧!
和春深
唐·白居易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
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唐·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
唐·白居易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
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
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
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
鹏背负天龟曳尾, 云泥不可得同游。
上巳
唐·崔颢
巳日帝城春,倾城祓禊辰。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丽人行(节选)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唐·杜甫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唐·刘长卿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
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
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春词
宋·陈允平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忆秦娥·上巳
宋·刘克庄
修禊节。 晋人风味终然别。
终然别。 当时宾主,至今清绝。
等闲写就兰亭帖。 岂知留与人闲说。
人闲说。 永和之岁,暮春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