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品” 你我舒心
3月8日,胡伟林代表(右三)、张晓庆代表(右二)、杨君武委员(右一)做客敏坚访谈室,畅谈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 童迪 摄
1月11日,提质改造后的长沙市雨花区井巷社区休闲文化公园。居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资料照片)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新湖南 联合出品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李国斌 张斌
编导:曾益 龚文 刘经纬
摄像:陈萌
制作:华声在线视频中心
【嘉宾】
胡伟林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晓庆 全国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营销经理
杨君武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报告亮点】
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观点】
新型城镇化,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城市新规划了几条地铁线路,小到小区内多装了几个监控摄像头,都离不开城镇化的范畴。新落户的农民工如何有尊严地实现“城市梦”?治理“城市病”有什么良方?发展城市与振兴乡村有什么关联?3月8日,3位代表委员做客“敏坚访谈室”,聊一聊关于城市品质的话题。
城市“颜值”升级,市民越来越舒心
主持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湖南城镇化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入“十三五”以后,湖南城镇建设保持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2017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了54.62%,增速创10年的新高。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由“十一五”末的6.38个百分点,缩小到了3.9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的“湖南速度”是怎么炼成的?3位代表委员平常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吗?
胡伟林:湖南城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得益于4个方面。第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省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第二得益于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吸纳能力。人口向城镇集聚最核心的是有产业。近年来,湖南集中精力抓产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以上,有了就业机会,人口就具备了落户城镇的基础条件。第三得益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近5年,全省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超过2万亿,城市的水、电、路、气、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第四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大力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在农村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等,为整个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步伐。
张晓庆:我们这一代产业工人,更关注城市中人的感受。以长沙经开区来说,我在星沙待了10年,这10年来,我感受到星沙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保障房提供、医保服务还有就业环境等都改善了不少。
杨君武:近年来,我省的城镇化步子迈得越来越快,离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距离也越来越小,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我切身感受有两点:一是在大中小城市中,高楼大厦一栋接一栋拔地而起,造就了一道道亮丽的天际线;二是大中城市中心区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商机无限,生意兴隆。
让外来务工人员有尊严地实现“城市梦”
主持人:报告提到,“今年要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一些农业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群体虽然走进了城市,但在落户、维权、子女上学、住房以及就业等方面,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请问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怎样保障这个群体和市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胡伟林: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最核心的还是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问题。为了让农业人口顺利安心地在城市定居,近些年来我们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有序开放了中等及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只要有居住证就可以与当地的户籍人口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均等化服务;二是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大病保险制度;三是把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的范围;四是学校拿出一定的学位来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
不过,目前还存在差距,核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保、教育、医疗的障碍还没有完全铲除,城市里的人跟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有区别;第二是公共服务还没有跟上,以就学为例,全省所有的城市都存在学位紧张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靠改革,另一方面靠托底。改革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村转移人口吃下定心丸;托底是要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前,省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方案,包括8大领域92项基本公共服务,我相信经过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完全可以有尊严地实现“城市梦”。
张晓庆:在解决农民工就业、住房、维权等问题时,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有关政策时要把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在内。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把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畴,首次提出了城镇调查失业率。各级政府要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好的就业、生活、上学环境,让他们能安定下来、生存下去。
杨君武:城镇化不仅要追求量的进步,更要追求质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居民,这还只是城镇化量的进步,而城市居民不管是不是拥有城镇户口,都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基本的社会保障和普遍的公共福利,这才是城镇化质的进步。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一些制度,让所有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福利,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治理“城市病”需用良方
主持人:一下暴雨就看海、上下班高峰堵车、空气质量差、停车打车难……城市在慢慢变大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城市病”。请问3位代表委员,在治理“城市病”方面,有没有良方?
胡伟林:在2017年中国最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里,100个最堵的城市,其中就有长沙和衡阳。出现“城市病”,从客观来说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从主观来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还没跟得上,城市规划做得不科学。解决“城市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是科学规划建设,二是精细管理,三是利用大数据来研究分析城市,利用智慧城市的理念让城市建设不断与时俱进。
张晓庆:要治愈“城市病”,需要人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倡导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消费。以绿色出行为例,大力发展地铁、公交、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倡导绿色环保出行。新建的城区要规划先行,在顶层设计上综合考量。
杨君武:城镇化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不便。就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硬件建设方面,大力发展地铁、城际列车等轨道交通,多建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二是软件建设方面,建立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和人工智能驾驶系统,尽可能避免人为造成的交通拥堵;三是制度建设方面,等公共交通较为成熟后,借鉴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做法,在中心城区泊车实行高收费而乘坐地面公共交通免费,减少车辆进入中心城区。
治大国如烹小鲜,城市管理当如绣花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要“像绣花针一样的精细”。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城市化的小目标,也特别“接地气”,比如说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设施,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请问我们如何提高“绣花针式”的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真正让老百姓住得安心方便?
胡伟林: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从很多具体细微的地方体会出来的,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出行便利等。现在我们城市发展的理念,就是要从大拆大建大马路大广场,转变到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做到精细管理、精细服务,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一要下绣花功夫,把它管理好。二要把城市内质提上去,在公共服务方面做好服务老百姓“最后一公里”。三要统筹起来考虑,把顶层设计好,把心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去真正解决问题。
张晓庆: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这几点小目标,真的是很“接地气”。政府不光看到我们生活有没有的问题,而且还关注到我们生活好不好的问题。希望政府不仅把城市建设好,还能把它管得更细致一些,关注老百姓过日子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杨君武: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要有“绣花”功夫,就是强调要精细治理。我认为,要向宇宙学习,建构星系城镇空间布局体系,相当于恒星、行星、卫星三个层次。在一个以千万级人口和十万平方公里面积为特征的地区,可以一个特大城市为主中心,以若干个大中城市为辅中心,围绕着每一个大中城市可以有若干中小微城镇,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三级星系城镇空间布局体系。以我们湖南省为例,长沙要建成一个特大城市,城区居民达到500万人以上;其周边的株洲、湘潭、益阳、岳阳可以成为环绕长沙的大中城市,其居民达到300万至500万人。在这四个地级市周围又可以环绕一批中小微城镇,其居民在50万到150万人之间。
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
主持人: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去大施拳脚。他将这个定义为逆城镇化。请问,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如何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胡伟林:总书记提出来的逆城镇化,是很深刻的。一方面,我们把农村最有生力的一部分人群抽到城里面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另一方面,我们的二元结构仍在。政府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不是说都住到城市里就是城镇化,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是跟城市居民一样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引回来”的关系,要让进城的放心,让留在农村里的安心。要创造条件,通过产业把这些人拴住。要通过环境吸引人,把农村建设好。要通过改革激发人,推动城乡互动、平等交换。要通过适当待遇留住人,把最基层的组织体系建设好。
张晓庆:从我这一代产业工人的角度来讲,自己虽然从农村里出来了,但父辈还在农村,说明我的根还在农村。一方面,乡村建设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产业工人有一部分精英返回乡村创业。希望政府能搭建一个好的平台,给他们更好的创业机会和平台。
杨君武:我国的城镇化率现在还不到60%,还有5亿多人居住在农村,乡村治理依然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在的要求是,搞好乡村治理,要在乡村自治中深度融合法治和德治,完善我国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当前,有一部分退休公职人员出于叶落归根的考虑,返乡定居,这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他与我国城镇化依然前进的道路并不矛盾。(华声在线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