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橘子洲大桥,肯定能勾起不少长沙老口子的回忆。
1972年,这座大桥首次连接长沙东西两岸,让长沙彻底告别依靠渡轮过往湘江的历史。45年来,橘子洲大桥虽经历过数次维修,但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日,长沙公布大桥提质改造工程可研、设计招标公告,初步估算投资1.1亿元,对大桥进行提质改造。你是不是很期待大桥的改变呢?
潇湘晨报长沙讯 日前,长沙市工务局公布橘子洲大桥提质改造工程可研、设计招标公告,预计在1月22日对项目进行招标。整个工程初步估算1.1亿元,改造内容包括人行道改造、行车道改造、桥梁常规病害维修、桥墩增设防撞设施、桥梁整体涂装、栏杆更换、路灯更换、人行楼梯改造、亮化工程等。
橘子洲大桥是连接长沙东西两岸的第一座大桥,于1971年9月正式开工,1972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曾被称为“长沙湘江大桥”或“湘江一桥”。该桥是大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公路桥,全长1250m,全桥21跨。自建成以来,橘子洲大桥一直是长沙最繁忙的过江通道之一。
根据公告和招标文件,此次提质改造工程初步投资约1.1亿元,以可研批复为准。根据实施难易度,提质改造工程分为近期、远期两部分,其中近期先解决行车舒适性、结构安全性问题,主要实施人行道改造、行车道改造、桥梁常规病害维修、桥墩增设防撞设施、桥梁整体涂装、栏杆更换等方面。远期对该桥整体进行美观、亮化提质,主要内容包括路灯更换、人行楼梯改造、亮化工程等。
记者杨杰妮
故事
80万人参与大桥建设
橘子洲大桥于1971年9月6日正式开工,1972年10月1日建成通车。79岁的安徽人吴崇实回忆,1972年3月,自己跟着工程队进驻橘子洲大桥。当时,橘子洲大桥上部工程施工分三段同时开工,五一路到橘子洲是有8个桥孔,顺着数过去4个孔是工程六队负责,紧接着靠近橘子洲的桥孔是工程一队,到溁湾镇的那段是工程三队。即便有三个工程队,每支队伍也仅有10名技术人员加100多名施工人员。怎么把大桥建起来?“当时约有80万人参与,可以说,大桥是大家通过肩挑背扛手提的劳动建出来的。”
湖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若常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长沙人,几乎都参与过橘子洲大桥的建设,小部分是从灯泡厂、纺织厂、酒厂等抽调出来修桥的专业队,其他的则作为业余队在星期天和业余时间投入大桥建设。朱若常说,橘子洲大桥与长沙人血脉相连,因为很多人都为它流过汗。 记者杨杰妮
设计
双曲拱桥当年很流行
橘子洲大桥是大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公路桥。其实,大桥最开始被设计成隧道形式,后来因经费、工期等原因,改为水上桥梁方式。
为什么用双曲拱桥的设计?担任大桥吊装工艺设计组组长的中国桥梁专家上官兴介绍,双曲拱桥在当年极为流行。当时,国民经济条件决定了各地“修不起昂贵的桥”,而双曲拱桥的建造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采用双曲拱桥的建筑形式,桥梁含钢筋量少,适合当时的国情。
上官兴还表示,当年中国共有4万余座双曲拱桥,但近二三十年来,这些双曲拱桥差不多被陆续炸光。目前,湖南仍有一定数量质量良好的双曲拱桥,长沙橘子洲大桥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结构形式独特。橘子洲大桥于2017年被列入长沙第三批历史保护建筑名单。 记者杨杰妮
橘子洲大桥部分维修史
2006年
橘子洲大桥因车流量大大超过设计荷载,桥面损伤严重,拱桥桥面出现裂缝。2006年5月,长沙市路桥征费维护管理处对大桥桥面局部维修,对破损路面进行开挖、沥青填充和压实,在底层和面层重新铺油。
2008年
受拱桥自身特点、车流增多以及2008年初冰灾等因素影响,橘子洲大桥桥面裂缝达500余处。当年7月,大桥小修改造工程开工,8月20日前完工。此次修整修复桥面铺装层,恢复桥面平整度与抗滑能力,提升大桥整体形象,同时加强桥面防排水措施,恢复桥面的排水功能。
2013年
大桥路面出现近300处“补丁”。超过半数的“补丁”出现凹陷,再加上桥面原本就有多处凸出,车辆通行时会出现颠簸的现象。7月23日晚开始,相关部门对橘子洲大桥路面整修,出现坑洞的部位整修一新,桥面行车舒适度提高。
潇湘晨报记者杨杰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