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这5年 精彩看湖南】打造精准扶贫的郴州样本

2017-10-10 07:06:1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打造精准扶贫的郴州样本

(资料图片)

①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茶园成为农民脱贫致富主导产业。邓加亮摄

②桂东县寨前镇“山里青”果蔬基地负责人黄文斌正在指导工人捆扎固定葡萄苗。郭兰胜摄

③宜章县五岭乡风电场。彭福宗摄

④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宜章福鹅。

邓加亮摄

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世栋(右)与贫困户陈前和在无花果基地查看果树长势。

宜章桐子树下瑶族村搬迁新居 李明华 摄

桂东县金融扶贫工作站人员对贫困户现场授信。

汝城县集益乡“农光互补”联村联户扶贫电站。

制图/粟丽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郴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

□ 周 佳

“山下的新房子明亮、舒适,跟以前山上的土坯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光伏电站简直就像一只下蛋的‘金鸡’,让我们坐在家里就能赚钱,把我们整个村都带富起来了。”

“自己不出一分钱,把5万元小额信贷款投到蔬菜合作社,每年有5000元保底收入,一年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这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啊!”

……

这是郴州市脱贫群众的肺腑话语,这也是精准扶贫的全部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自此,一场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轰轰烈烈、自上而下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郴州市拉开序幕。

精准识别 兜准底子 驻村帮扶

凝聚力量强保障

精准扶贫,首先必须先精准识别。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鹏飞说:“精准扶贫工作要把贫困户的底子摸清楚,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要到位,要让老百姓知晓党和政府的各种惠民政策。每个贫困户通过发展什么产业来脱贫,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数。”

为此,郴州市落实精准识贫“五评法”,设置五大项18小项评分标准,摸清群众贫困真实状况,做到符合条件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一个不留。

自精准识别工作启动后,在郴州市各乡镇村庄出现这样一群人:每天早晨,他们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向着各乡(镇)村庄行进,然后,快速消失在农户家中;夜晚才踏着月色星光返回……

这群人就是驻村帮扶的“扶贫工作队”,李世栋便是其中一员。今年57岁的他,远赴非洲工作七年,回郴州第二年,得知单位要派人前往安仁的偏僻乡镇驻村扶贫,二话不说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的他,走村入户搞调查、兴修水利设施、召集贫困户发展产业……说话做事“接地气”的他,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谈起那些贫困户更是如数家珍。

目前,郴州全市5.3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5.2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省市县三级共选派驻村帮扶队955支、队员2356余人,实现了4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888个100名贫困人口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此外,郴州市还在全省率先制订了《郴州市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将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情况纳入“互联网+监督”系统严格管理。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东山村的群众告诉我们,他们村地处偏远,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2016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筹资580万元,修通了三条共7.5公里的水泥路,建设了移动信号基站,还建设了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不仅东山村,据郴州市扶贫办主任段被成介绍,截至目前,该市所有贫困村都修通了水泥路,大部分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和农网改造。

在驻村帮扶队的调查走访中发现,有一部分人既无资金来源,又无劳力,有的集老弱病残于一身,如果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如期脱贫。对此,郴州市民政系统将全市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全部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大幅提高至3132元每人每年,超过全省平均低保标准及扶贫标准,为民众织起了一张民生安全保障网。

为进一步促进脱贫攻坚、将责任压实,郴州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不脱贫不离岗,不折不扣带领干部及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异地搬迁 教育培训 健康医疗

“输血”“造血”保基本

郴州市扶贫办的统计数据显示,郴州市有贫困村442个、贫困人口44万。或身患疾病,或身负残疾,或文化程度低,或生活偏远……脱贫任重道远。

“吃水基本靠担,生活基本靠田”的宜章县黄沙镇晓夏街村张家冲自然村,距村委会5公里,海拔1000多米,因常年缺水、出行困难,通讯无信号,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据统计,在郴州11个县市区,像生活在张家冲这种自然条件差的贫困群众有56471人。

没有安居,何谈乐业?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发出了号召:“十三五”期间,郴州市要投入近34亿元,举全市力量,对这5万多名贫困群众全部进行搬迁。于是,郴州市在全省第一个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率先在全省启动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行动……

乔迁新居加上利好的扶贫政策,“等、靠、要”思想在部分贫困户中滋长。郴州市及时遏制苗头,坚持扶贫先扶志,突出教育引导,选树典型,激发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有了信心和决心,还需要智慧和能力。郴州市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先后出台了《郴州市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四年行动计划(2016-2019年)》和《罗霄山区域农村贫困劳动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确定2016-2019年,面向全市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全覆盖目标;并对桂东、汝城、安仁、宜章4个罗霄山区域经当地扶贫办认定的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子女,实行“拎包入学”,让其免费就读郴州技师学院、郴州市综合职业中专,并给予生活费和学杂费补贴。

在劳动力技能培训具体实践中,郴州市非常注重量体裁衣、优化服务。据介绍,郴州市将贫困人口输送本地或者外地企业就业务工时,不是简单的务工输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短、中、长期培训,实行就近培训或车间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后直接进企业、工厂上班;另一方面,特别注重遴选优质好学校,不仅在本地优中选优,选定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学校,还将贫困人口输送到外地学校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已输送两批共155人至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和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职工职业学校培训学习。

为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到实处,郴州市日后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人社部门统筹协调,扶贫、教育等部门参与,共同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为有效防止民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郴州市还加大了对基本医疗的保障。构建了“1+N”健康扶贫政策体系(一个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若干个专项方案),实行“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将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

产业主导 金融助力 光伏点亮

找准关键促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郴州市牢牢抓住贫困人口增收这个关键,以产业扶贫为主导,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赋予新鲜血液。

兴产业,兴出了特色。郴州市立足传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分析各个县的特色和条件,大力开发茶叶、烟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草药、花卉苗木、草食动物、南竹、油茶等项目,突出特色发展。目前,实现贫困人口20万人参与,并形成了桂东茶叶、汝城蔬菜和茶叶、宜章脐橙、安仁油茶和中药材等初具县域特色的扶贫重点产业。

强产业,强出了品牌。郴州市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企业采用租赁、兼并、参股、联合等多种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在全市共筛选了宜章福鹅公司、安仁生平米业、三湘菌业、汝城县泉水镇旱塘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353个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联结贫困户,结对共建。如“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湘众药业、福鹅公司等。2016年5月和9月,全省、全国产业扶贫观摩会在郴州市宜章县召开,郴州市产业扶贫的做法得到了大力推广。

无独有偶。2017年4月,在郴州市汝城县召开的全省光伏扶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郴州的光伏扶贫工作经验得以全面推介。2016年,郴州所有贫困村和桂东、汝城2个县的2000户贫困户被列入湖南省“百村千户”光伏扶贫试点工程的试点,作为全省第一个光伏扶贫试点,郴州市牢牢抓住机遇,“让光伏扶贫项目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这一举措,不但搞活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汝城县坪镇谭屋村联村的群众骄傲地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坐在家里就能赚钱了。”

发展产业,脱贫解困,光靠有限财力,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郴州市灵活借助金融杠杆,强化小额信贷委托帮扶,在442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金融扶贫服务站,多渠道筹措资金。“我2015年养牛只有两头,到2016年上半年就扩大到20多头,全靠‘金融贷款授信’,解决了资金难题。”桂东县沙田镇胜利村村民何楚南说,村里像他一样种草养牛的贫困户有10多户,通过贷款已发展存栏肉牛200多头。据了解,桂东县积极构建金融扶贫“1+N”工作机制,率先开展湖南省金融扶贫示范县和省级扶贫再贷款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政策支持,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扶贫、产业等各项配套政策的有机融合,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精准投向示范点企业和贫困农户,带动了贫困农户增收。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托。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郴州市上下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众志成城的力量、务实精细的作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过上幸福美满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