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记者 肖军 雷鸿涛 通讯员 许印文 何乐川
在会同县地灵乡江边村,村头一处扶贫标语格外醒目——“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与村干部攀谈,自然从这幅标语谈起。“村里贫困户谁最有志气,脱贫效果最明显?”面对记者的提问,村干部都说,当然是吴小明,老吴最勤快了,如今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7月29日,在一片翠绿的百合种植园里,记者见到了正在除草的吴小明。高温下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今年纯收入估计有40万元。”吴小明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对记者说,“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要自力更生,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老吴此话不假,精神扶贫最重要。”江边村党支部书记龚永红介绍,吴小明过去是本村有名的贫困户,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自从扶贫工作队进了村,思想扶贫和产业扶贫两手抓,3年时间,吴小明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的跨越。
“咱不能戴着‘穷帽子’,两眼巴巴靠政府。”吴小明说,驻村扶贫工作队朱兴昌说得好,幸福生活终究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近年来,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从试种0.6亩百合开始,如今种植面积近20亩,正着手筹建百合种植合作社,带动村里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江边村系省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55人。
“扶贫先扶志,脱贫攻坚关键在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会同县林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兴昌说,刚进村时,一些贫困户“靠在墙上晒太阳,等着政府来帮忙”,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等、靠、要”思想严重,戴着“穷帽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此,扶贫工作队通过逐户走访讲透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典型等途径,引导贫困户首先从思想上拔掉“穷根”。
“扶贫不扶懒。”地灵乡政府包村干部杨邦华说,一手抓思想扶贫,一手抓产业扶贫,鼓励贫困户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及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项目,并严格按估算投资成本50%至60%的标准予以扶持。
“今年我可以拿到3000元产业帮扶资金。”正赶着一群羊路过的贫困户王志刚告诉记者,过去他靠种田度日,由于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种田越来越少。如今他养起了80多只羊,上半年就赚了1万多元。有了产业帮扶资金,他想再申请一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把规模扩大,把羊圈搬到山上去。
“贫困户如今基本上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龚永红说,通过思想扶贫,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全村爆发出脱贫攻坚的极大热情,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排序略有不同的4个字,却是脱胎换骨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