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7月11日至18日,由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推出的扶贫题材电视系列报道《为了人民》连续播出8集,好评如潮。
7月2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举办的“电视系列报道《为了人民》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省直相关单位的领导,中央媒体驻湘单位相关负责人,在湘高校的专家,以及多家省直媒体代表和网络知名人士参加会议并发表了真知灼见。
细节讲述“扶贫战士”故事
《为了人民》系列报道分别讲述了8位“扶贫战士”用奉献抒写忠诚的感人故事。
自治州腊尔山雷公潭峡谷夯卡村扶贫队长胡丕宇,帮助最后一户特困户易地搬迁;红军的后人吴正平,在张家界桑植县新阳村立誓“革命老区不脱贫、省军区部队不撤兵”;90后“海归”陶品儒来到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当下乡“新青年”,点燃乡亲们脱贫的信心;57岁的老将李世栋,用“绣花”功夫在郴州安仁县东桥村实施精准扶贫见成效;扶贫楷模王新法的女儿王婷,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在常德石门县薛家村上演“花木兰”替父扶贫;扶贫队长陈勇,带着市场思维扶贫,为革命老区岳阳平江县引来源头活水;副师级转业上校彭小平,在保靖县那铁村当起“扶贫新兵”;花垣县十八洞村新任支书龙书伍,转掉自家的农家乐,一心一意带领村民开发十八洞溶洞、建矿泉水厂、发展乡村旅游,谱写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新篇章。
这8个故事分别发生在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两大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涵盖了扶贫队长、海归、志愿者、村支书等不同群体。这是一组代表了湖南数十万扶贫战士的英雄群像。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他们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穷乡僻壤带领群众与贫困作战。
不做作,不浮夸,不枯燥。《湖南新闻联播》栏目组的记者们用心捕捉细节讲故事:每天,陶品儒都是早上去菜市场买好原材料,中午借农户家的灶台自己做饭吃。李世栋戴着一块旧手表,白天坐着摩托车奔波,晚上戴着呼吸机睡觉,他不惧脑梗死,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每一分每一秒。王婷的父亲王新法的手机里有200多个村民的手机号码,有一些是村民的绰号,比如“蜂蜜妹子”“楠树大哥”等等;现在,这些带绰号的手机号码,是王婷走进薛家村的“钥匙”……
湖南卫视记者张一吟说,看一遍王婷的素材,就会流一次泪。做真新闻,先要把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客观展示扶贫脱困“真经”
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人民》系列报道并没有一味宣扬扶贫和脱贫的成绩,而是客观展示了各种扶贫脱困“真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8个故事,分别展示了不同的扶贫经验和方法:胡丕宇在腊尔山雷公潭峡谷夯卡村,主要采取的是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走出贫困;平江县梅仙镇三里村扶贫队长陈勇放弃包打包唱的扶贫模式,带领村民走招商引资的路子,采取集中连片的方式建果园基地,激活每一个人的生活热情;桑植县新阳村扶贫队长吴正平、花垣县边城镇的90后“海归”陶品儒、安仁县东桥村的老将李世栋都认识到“扶贫要先扶志”,他们一边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强致富的信心,一边教农民到市场里去“游泳”;刚脱贫的十八洞村走出一条旅游致富模式,眼下又有新发展,地球仓生态酒店即将对外营业,溶洞旅游正在开发,矿泉水厂已经开建,还有扶贫队3年前在村里发展的千亩猕猴桃已经进入挂果期,秋天将首次上市……
这样一群“扶贫战士”,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了不少务实管用、可推广可复制的扶贫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为人民抒怀”是媒体人使命
《为了人民》播出后,主人公胡丕宇的很多战友、同事给他发来短信。“今天,在湖南新闻联播《为了人民》中看到你了,真的是温暖了苗族同胞的心,也温暖了我们的心,提振了我们的信心。”这是其中的一条。
湖南省军区组织年轻官兵集体收看了节目。一位士兵表示,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
陶品儒给栏目组发来信息说:“希望将磨老村这个最小的村,变大变强。一年的农村工作与生活,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之奋斗的意义,就是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落到实处。”
“花木兰”王婷扶贫的故事播出后,在常德引起强烈反响。石门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刘颖说:“现在的王婷,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媳妇。她这么做,有很多不易。我们应当支持她。脱贫致富更是我们石门人自己的事。”
安仁县委书记李小军,第一时间写下观后感:“老将李世栋不顾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深入一线、不退‘二线’、不下火线,他这种坚持为民办实事的真挚情怀,值得是我们好好学习。”
网友们也纷纷热议。“奉献不难,难在从一而终。”“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内容令人深思。”“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如此,才能让贫困群众满意。”
《为了人民》留下诸多启迪。媒体人的使命,就是为英雄立传,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从《县委大院》《绝对忠诚》《湖南好人》《初心璀璨》再到《为了人民》,湖南广播电视台闯出了一条做新闻大片、传播主流价值的新闻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