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回家乡 共建新湖南]“乖幺妹”“织出”新世界

2017-04-13 07:28: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廖声田 宁奎] [编辑:蒋俊]
字体:【

“乖幺妹”“织出”新世界

廖声田 宁奎

4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武陵源土家织锦生产基地大门,就听见里面响起阵阵“咚咚”声。原来,在富有土家特色的“闺房”内,基地50多位“织女”正在抓紧生产。

“纱线弹性大,松紧度不易控制,但我们对每立方厘米的纱线量都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残次品。”创办“乖幺妹”基地的旅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世举告诉记者,“乖幺妹”所推出的每一件产品,都必须是精品。

丁世举是武陵源人,在广州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高管多年,积累了大量市场经营与企业管理经验。2012年,他见张家界旅游日益火爆,旅游文化商品却相对欠缺,毅然回乡投资,创立旅典文化公司。

经几年发展,如今旅典文化公司已在武陵源区、永定区、桑植县、龙山县、天子山设生产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土家织锦研发、生产企业。公司生产挂件、衣服、被单、鞋子等各类别产品600多种,远销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预计5年内,年销售额能突破2亿元。

“光是‘经’线就有800多根。”留守妇女杜海英是基地周边居民,在木制织锦机前,她正在运用“通经过纬”和“反面挖花”的挑织技艺,制作一个长1米,宽0.5米的作品“楼桥花”。记者看到,杜海英需要用竹制工具,引着纬线一条一条穿插到经线中,而且每次穿插跨过的经线数量都不同。因为是纯手工,制出这一件作品需花1个多月时间。

像杜海英一样的留守妇女与老人,5个基地共聘用300多人。还有不少妇女,选择在家生产。作为武陵源区整区脱贫功臣之一,去年,“乖幺妹”先后培训农村妇女1200人次,为1400多户贫困户分红154万元。

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乖幺妹”越来越注重叙述“文化故事”。“人龙纹”、“梭罗丫”、“船船花”……众多传统织锦图案在灯光照射下,色彩纷呈。目前,全国有记录的织锦纹案有180多种,这里已搜集到140多种。

在展厅,记者遇到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馆员覃代伦,他正带领一支摄像团队,在为将于5月召开的全国西兰卡普土家织锦文化展搜集素材。“有温度,有热情,有生命力。”他说,作为中国4大名锦之一的土家织锦,“乖幺妹”既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又紧跟时尚,让一度没落的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

基地内,一幅高2米、宽5.4米的“人间仙境张家界”织锦,引起记者注意。近看是一个个色块,远看则是栩栩如生的山水画。丁世举告诉记者,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公司背后有着50多人的研发团队,专门设计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

去年,张家界推出迎宾礼,其中最重要的节目是为来宾献上“西兰卡普”红色围巾,这些围巾就出自“乖幺妹”。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曾告诉记者,红色围巾写满土家文化,这是他体验过的最隆重的礼节。

“打响品牌影响力,是对企业最大的扶持。”丁世举说,近年来,市、区政府多渠道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如今,“乖幺妹”位于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园的永定区土家织锦艺术馆已动工建设,面积15亩。同时,占地50亩的武陵源土家织锦博物馆也即将开工建设,投资突破2亿元。

相关专题:老乡回家乡 共建新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