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范名校的时代担当
——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小奇
湖南日报记者 尹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提出的“强化教育扶贫力度,创新免费师范教育——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补充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对有效解决我省乃至全国农村教师培养问题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对推进精准“教育扶贫”、全面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亦有重要战略价值。10月25日,记者采访了该课题主持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小奇教授。
记者:您的金策源于近十年来第一师范持之以恒对免费师范教育体制、机制、模式进行的改革创新,请问这一改革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彭小奇:改革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现实需要。一是化解农村基础教育危机。我省农村小学师资长期存在数量不足、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上世纪末师范生招生并轨后,更是出现了生源逐年降低、技能教学相对弱化、就业机制不畅等新问题,亟待一一破解;二是实施精准“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教育发展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导致老少边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第一师范之所以能在免费师范教育改革领域敢为人先并取得不断突破,既是一所人才辈出的“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时代担当使然,更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引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鼎力扶持。
记者:在第一师范实施的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改革举措中,哪些既富有特色又至关重要?
彭小奇:一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质生源。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教学、住宿费用全免,还按月领取生活费,享受助学金、奖学金待遇;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带事业编制的教师队伍,有稳定的工作岗位。二是实施“六年一贯”制培养。确保毕业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小学教师,能够承担起农村基础教育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担子。三是实行违约惩罚。规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县市区农村小学服务一定年限,对于违约学生,学校施以诚信记录、偿还培养经费等惩罚,以确保学生履约并安心从教。
记者:改革创新的成效如何?
彭小奇:这些措施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一是为一大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例如在我校2010级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生中,65.38%的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毛收入)低于2000元,41.4%的学生选择接受免费教育是出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二是学生履约情况好。2011届至2015届4175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率达到96.77%,其中在乡镇以下学校从教的比例高达95.99%,使我省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三是免费师范生正在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2011届至2014届到岗履约的3577名免费师范生中,已有3255人次获得县级以上教学奖励、 335人成为所在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
记者:您认为免费师范教育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大力改进?
彭小奇:免费师范教育对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确保免费师范生“进得来”“学得精”“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当前的相关政策还有进一步调整与改进空间。第一,应采取特殊、鼓励性政策积极引导师范生长期安心从教。如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完善乡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建立乡村教师终身从教奖励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县乡教师轮岗流动机制等;第二,应关注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建议拓展面向乡村的教育硕士定向培养计划,在符合国家培养要求和条件的地方高校增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为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学科骨干和带头人,也使免费师范生有更大深造空间、更高职业追求;第三,国家、省政府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应给予承担免费师范教育的院校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相关学科水平,以更好服务小学基础教育,推进精准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