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1-桑植民歌里的长征片段

2016-10-19 10:10:0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蒋俊]
字体:【

袁汝婷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顶搭高台。”“红漆桌子四四方,纸笔墨砚摆中央,有情妹妹等等我,不打胜仗不回乡。”……在湖南西北部、青山环抱的桑植县刘家坪村,几乎每一位老人,都能哼上几首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山歌。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也被誉为中国民歌之乡。2006年,桑植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有不少是红色山歌。

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桑植县,寻访嵌在民歌里的长征片段。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顶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十送红军》正是源自桑植县。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开始了长征。出发时刻,乡亲们提着干粮、夹着缝制的新布鞋前来送别红军。桑植县至今口耳相传着这样一幅画面:红二、六军团出发的那天,刘家坪干田坝的小山坡上,一群妇女自发组织起来,望着长长的行军队伍,唱起了专门编写的桑植民歌《十送红军》。秋风里的歌声深情委婉,带着离别的伤感和殷切的期盼久久回荡。

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并不只在《十送红军》一首歌曲里体现。在另一首描写婆媳对话的桑植民歌里,细节更是惟妙惟肖——“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板儿响,不见人做声……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这首《门口挂盏灯》描写的是一番真实情景:红军晚上行军的时候,从老百姓家门口经过,婆婆听见了,就赶紧让媳妇起床在门口点一盏灯,给红军照亮路途。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当时老百姓对红军深厚的感情。

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的“80后”青年歌手彭南锋唱过那么多桑植民歌,最让他感动的是《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你个儿移花别处栽。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两年不来我两年捱,钥匙不到锁不开……”这首民歌的歌词由丈夫和妻子的来信和回信组成,丈夫在信中告诉妻子,如果牺牲了,长久不能回来,就让妻子去别处寻找幸福。而妻子在回信中对丈夫说“钥匙不到锁不开”,意为坚守忠贞。

听当地人说,这首歌的背后是一个凄婉而坚贞的爱情故事:贺龙元帅的堂弟、“上马将军下马诗”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在石门县泥沙镇战斗中牺牲。他与新婚妻子戴桂香结婚数日即分别,且无子女,许多人曾劝戴桂香改嫁,她却始终拒绝。新中国成立后,渐渐老去的戴桂香住进了当地光荣院,光荣院离贺锦斋的坟墓只有几十米。工作人员回忆,戴桂香每天都搬一个小凳子去丈夫坟头坐着,嘴里念叨着“在等你”。这一等,就是六七十年。在桑植贺家,像戴桂香这样的遗孀有70多位。这首描写“戴桂香们”忠贞感情的红色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流传甚广,感动了许多人。

不仅是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和坚贞的革命感情,许多桑植民歌在长征中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例如“红漆桌子四四方、不打胜仗不回乡。”“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那时宣传革命,要鼓舞士气、团结民心,主要渠道之一就是民歌。曾经有过“一首歌打退一个军”的比喻,也就是用歌曲鼓舞战士们积极向上,奋勇拼搏。

相关专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红军长征湖南壮举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