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林:“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的提出与实施

2016-10-12 15:29:21 [来源:湖湘智库] [编辑:蒋俊]
字体:【

一、对策的提出

如何深度挖掘湖湘文化的独特元素,打造具有浓郁湖湘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镇?2014年4月,刘沛林通过湖南省“金点子”征集活动,提交了《以湖湘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为引领,助推湖南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刊登在《“为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征集专辑》第4集,5月4日得到省委常委、时任宣传部长许又声同志的批示,该点子当即得到湖南省旅游局和湖南省文产办等部门的采纳落实,迅速出台了《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办公室关于印发<“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湘旅联字[2015]1号),明确指定刘沛林为该项工作的总负责人。开展工作两年多来已遴选和建设了28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该点子获得过湖南省“优秀金点子奖”。该成果2015年12月经湖南省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省内先进水平”,获得91分的好成绩。

二、对策提出的政策依据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打造魅力独特的新城镇。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型城镇化不能搞千篇一律的新城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总原则,着力打造特色城镇。2014年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强调:要“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因此,湖南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将湖湘文化资源与湖湘山水生态资源紧密结合,本着“宜游则游”的比较优势原则,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打造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动力来源,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应是湖南众多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三、现状及问题分析

虽然湖南从2010年开始提出旅游村镇建设,但概念很笼统,没有提出类似“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这样具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目标。从数量来看,2011-2013年,全省虽然号称有60个旅游村镇进入了“3521旅游创建工程”,但没有一个达到风情旅游小镇的评价标准;从类型来看,依照湖南省各地不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商贸特色古镇、温泉度假小镇、红色遗迹小镇、景区生态小镇等;从地域来看,湖南省14地市的资源优势不同,旅游村镇建设也应各有特点,旅游吸引力差别化未能凸显。从实施效果来看,虽然湖南省旅游城镇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还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传统的旅游村镇的开发建设模式、旅游市场的需求预测、当地居民的参与方式、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湖湘风情文化内涵凸显不足,湖湘特色、地域特色彰显不够,亟需在特色文化领域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对于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来说,一方面需要旅游产业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倡导一种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和情感需求,实现一种真正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导向。如何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既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根本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又保留人们赖以依恋的民俗文化、乡亲乡情和情感记忆,留住“乡愁”,彰显文化底蕴?打造“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是其最佳方式和实现途径。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对策措施

1.湖南省具备良好的“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基础。湖南省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个,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19个,历史文化名村68个;湖南省旅游特色名镇60个、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195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有91个。这些都为“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旅游特色名镇、特色村、特色景观镇所在地,将成为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重点。

2.湖南省建设“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拥有深厚而独特的资源禀赋。湖南省山河湖江等自然景观全部拥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貌形态一应俱全,为不同类型的旅游小镇建设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湖南省人文底蕴深厚且典型,湖湘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为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3.“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一个小镇一个景观基因的挖掘。只要每个旅游小镇的景观基因挖掘到位了、确定准确了,特色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我们对已公布建设的28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的景观基因和特色主题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打造,实现了“一镇一品”(如黑茶小镇、陶瓷小镇、湘绣小镇、侗歌小镇、秦简小镇等),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4.“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必须制定科学的遴选标准和条件。本人牵头制定出台了《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遴选标准》,包括必备条件、否决条件、评价标准、评价分值等方面。评价标准分为景观与价值、市场与效益、规划与建设、设施与可达、环境与保护、服务于管理等六个大的板块。此标准成为后来遴选和建设“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的操作规范。

5.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工作方案》,以(湘旅联字[2015]1号)文件形式发布,明确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的具体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省打造80-100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每年15个左右,写入了《湖南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点评专家:龚政文 湖南日报总编辑

点评内容:

以“春江水暖我先知”的敏锐,感知充满活力的社会现象,发现它的价值和前景,研究它的肌理和规律,提出真知灼见,助推实践进程:这是“金策”的本来之义,这是学者最有成就感的事。刘沛林的《“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就是这样一条“金策”。

十年来,全国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如雨后春笋,蔚为大观,湖南也有望城、龙山等多地在积极实践,本策较早地感知、研究、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在湖南的实践,各项指标都堪称优秀:成果质量?无论是“湖湘特色旅游小镇”还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都切合实际,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实际应用?该成果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明确而具体的肯定性批示,为省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采纳,进入多个省级文件,刘沛林团队也被委托为“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社会影响?更是顶呱呱:该成果被评为2014年的“优秀金点子”,被鉴定为“省内先进水平”,获得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的推介,受到学术界和国家智库的关注,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系列成果发表后被国内外报刊转载,在各种学术论坛宣读,并最终聚合成30万字的著作出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一名智库学者,有这样含金量十足、应用性广泛的“金策”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此生足矣,夫复何求!

相关专题: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评选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