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篇:湖南书写新时期经贸发展新篇章

2016-09-16 18:28:4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记者 彭彭 整合报道

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国际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划时代战略意义。

今日湖南,正以更开放姿态拥抱全球。目前,全省累计核准境外企业1156家,对外直接投资71亿多美元,涉及投资国家和地区86个,投资规模近几年稳居全国前列、中部6省首位。2012年商务部首次发布中国跨国企业100强,我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华菱集团榜上有名。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湖南人凭着抢先一步的勇气、吃苦耐劳的作风、可靠的产品与先进的技术,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书写着新时期经贸发展新篇章。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确立了“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和顶层设计。其中就提出打造长沙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如何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而与此相关的工程机械、电力机车等产业恰恰是湖南的优势。

作为国家战略构想的内陆核心经济腹地,湖南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总体看,湖南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教人文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在强化对外开放、产业合作、协作交流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

一是扩大开放的机遇。有利于借助和利用国家通道、国家平台、国际机制,加强开放体制、开放领域的创新和拓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二是产业转型的机遇。有利于加快产能"走出去",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三是市场拓展的机遇。有利于挖掘沿线资源丰富但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拓展省内产品市场空间。

四是均衡发展的机遇。有利于推动大湘西、湘北区域对接新亚欧、中国-东盟等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开放发展,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


不靠海、不沿边,中部湖南正续写古丝路传奇,展现浓浓“国际范”。下南洋、闯欧美,海外市场频频刮起“湘旋风”:一粒种子,播撒“一带一路”;一块茯砖,闯出万里茶路;电力机车开往亚非欧,工程机械覆盖六大洲。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勘探开发、水稻育种、瓷器、烟花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强势出击,加紧抢滩“一带一路”市场:中车株机已获大部分国际市场准入许可,产品打入欧美市场;中联重科收购CIFA,落子白俄罗斯,签下印度大单,与全球行业巨头一争高下;三一集团基本完成“一带一路”产业布局,在土耳其、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德国、印度等都设有工厂或研发基地,去年海外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仅2015年,湖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便设立企业62家,中方合同投资额14.33亿美元,增长119%。

核心竞争力过硬

“建筑湘军”在“一带一路”声名远扬。91家建工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水电八局、中建五局、湖南建工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捷报频传,带动我省大批机电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2015年,湖南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2.54亿美元,增长77.9%。

19年前,株机公司机车车辆首次走出国门,代表中国电力机车第一次出海“闯世界”。如今,株机公司产品驰骋在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等地的铁轨上,展示中国高端制造业崭新形象,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大明星。


(中车株机公司研制的马来西亚安邦线轻轨列车。)

(中车株机公司研制交付的南非电力机车。)

湘企高调从海外“迎娶名门”,当然离不开自身过硬实力。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普茨迈斯特、英国丹尼克斯……这些,曾经都是世界制造强国的“明星企业”,如今悉数改旗易帜,纳入湘字号企业麾下。

(2015年4月,时代电气并购英国SMD正式交割。)

(SMD研制的深海装备产品。)

(SMD研制的深海装备。)

中联重科凭借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通过并购国际行业巨头,其制造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履带式起重机”、“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等多个世界纪录相继诞生。携众多“全球之最”,中联重科从行业巨头名下抢得市场,产品迅速覆盖六大洲。

除了“高大上”的机车、工程机械,小小一块茯砖茶,要想闯荡海外,同样要有“独门绝技”。欧洲茶商和消费者爱黑茶,但对“傻大黑粗”砖茶不感兴趣。湖南茶企通过技术攻关,开发出外观像立顿红茶、内质却是纯正茯砖风味的速泡茶,很快风靡东欧市场。

(2015年6月21日,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现场,茶商和顾客品饮湘益茯茶。)

(2013年11月21日,百峰骆驼进抵益阳茶厂,驮载茯砖行走欧亚11国。)

从事农业的隆平高科,凭借杂交水稻这一核心优势,在东南亚以及非洲享有较高声誉。从援外培训、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到本地化育种……隆平高科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沿着“一带一路”播撒合作共赢种子,续写湘企“走出去”传奇。

(2013年8月12日,隆平高科在巴基斯坦举行的杂交水稻推广现场会。)

(2008年6月12日,东帝汶时任总理古斯芒与隆平高科专家在杂交水稻种植现场交流。)

市场洞察力敏锐

小地方,大商机。省商务厅对外经济合作处负责人介绍,一些看似投资冷门的国家,如毛里求斯、文莱、苏里南等,面积虽小,但商机不小。2015年,远大住工就从苏里南获得一个18000套房屋住宅的建设项目,出口额达40亿元人民币。

埃塞俄比亚,“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集团,却选定与该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设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区。

三一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角,选择在这里办园建厂,既可覆盖周边的非洲10国,还能以此为跳板辐射中东、欧洲及美洲的21个国家。

模式创新,也能掘金。博深实业接手外国人经营3年却陷入巨亏的阿联酋阿治曼中国城,改善硬件设施,规范流程设置,创新营销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如今中国城内1600家店铺,全部卖中国商品,生意红火旺盛,成为中东乃至西亚地区第二大中国商品批发集散地。

(2014年3月18日,博深实业完成收购阿治曼中国城项目。)

(阿治曼中国城内部,陶瓷艺术类商铺。)


“一带一路”,湘企“开疆拓土”、湘品扬帆出海,政府,无疑是其身后最有力的“靠山”。

对接国家战略,湖南的政府部门、银保机构牵线搭桥、保驾护航不遗余力,帮助湘企书写“一带一路”新篇章。

政府乐做“走出去”的“敲门砖”、“助推器”

去年来,湘企在海外市场屡获大单:湖南建工集团总投资13亿美元的老挝公路项目、中南勘测设计院与牙买加国家石油公司13亿美元的石油炼化改造项目……

有的项目线路长、成本高,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相关政府部门联合银保机构,多次协调,最终获得银团金融支持,项目得以顺利签约;有的项目则是在商务部门组织的经贸考察和对接活动中,抓住机会赢得了商机。

对接“一带一路”,政府甘做企业“走出去”的“敲门砖”。

“我们的工作就是‘架桥拓市’。”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说。去年来,对内,省商务厅新增五大地区处;对外,在重点国家设立了8个驻外商务代表处,构建起厅业务综合处、地区处、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处、我省境外商务代表处、境外企业商协会“五位一体”的境外服务网络。内有“大本营”,外有“桥头堡”,方便联络政企、对接服务,让企业“走出去”走得更顺更好。

商务部门建立全省“走出去”项目信息库。目前已收集各类项目519个,区域、行业、金额、项目进展等一目了然。

服务企业,多管齐下。省经信委出台10大举措,鼓励引导我省优势产能和富余产能 “走出去”;省工商联举办多场次“走出去”培训班,请来专家给企业进行政策辅导,组织企业家前往高校学习风险控制;长沙海关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开放型平台建设,为湘企“走出去”打开大门……

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器”。

2015年末,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长沙营管部承保了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出口越南莱州水电站成套设备项目,承保金额1.53亿美元。有了信用保障,银行解除了对于融资安全的担心,从而帮助项目业主获取了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也缓解了项目后期支付的资金压力。仅2015年,中国信保长沙营管部就为湖南423家出口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新培育“一带一路”项目20余个;创新推出小额中长期信用保险,护航湖南装备产能阔步海外。

打造新平台,开创新格局

融入“一带一路”,湖南已经划出清晰的路线图:

高起点规划布局,《湖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于2015年12月正式出台。方案明确了我省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主攻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也定下了发展目标:用3至5年时间,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年均增长15%至20%左右,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0%至15%左右。

此前已推出的《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行动方案(2015-2017年)》透露,我省将实施“装备产能出海行动、对外贸易提升行动、引资引技升级行动,基础设施联通行动、合作平台构筑行动、人文交流拓展行动”六大行动,推进86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429亿元(约383亿美元)。

2月4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湖南省对外投资产业和国别指导意见》(东盟10+1国)”。这是对湖南企业如何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提出的首批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我省企业可依托这些载体,抱团出海,推进与东盟的经贸、文化交流,着力弥补外向型短板。

湖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也于今年1月成立,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任组长,成员涵盖发改、财政、交通、经信、商务等16个相关部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信保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形成统筹规划、统一调度的工作和责任机制,建立了境外维权和安全保护机制,帮助企业和项目规避地缘政治、财务风险等。


湘人活跃在“一带一路”,已有上千年历史。唐代,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便从“海上丝绸之路”一路远帆,到达亚非欧29个国家和地区;从18世纪中期开始,大量湖南黑茶伴随着声声驼铃,从陆上丝绸之路,穿越中亚,远至欧洲腹地,成为“世界之饮”。

从单纯做产品贸易,到“出海”投资建厂;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抱团出海;从最早的“打游击”,到现在的“阵地战”……湘企这些年“走出去”,受过打击,交过“学费”;也收获了经验,悟出了道道。

9月14日,第六届(2015)中国湘商力量总评榜颁奖盛典暨全球湘商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

本土化,成功“走出去”必由之路

“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这是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几乎是所有“走出去”湘企的共识。

三一重工最初想进德国市场,但对比两国产品,顿时傻了眼:“德国有82个标准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遵循的。”为了进入德国市场,三一重工花了约两年半时间研发了6款产品,一切按照德国标准去做,专为德国本土研发。

(三一德国厂房。)

(三一印度首批履带吊下线。)

自2008年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通过5次重大海外并购,其核心业务从陆地拓至深海。目前,直接掌管10家境外子公司,拥有4个海外研发中心,产品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借船出海”转为“驾船闯海”。

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东盟制造中心,当地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装配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机车。在这里,中国制造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向“产品+技术+服务+投资”的模式转变。

(马来西亚华都牙也中车东盟制造中心,首列在马制造的米轨动车组列车正在进行组装调试。)

在马来西亚,中车株机在设计车体时,不仅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特殊设计,还尊重当地穆斯林宗教习俗,在车厢内增设祷告室等,赢得当地民众好感。

(中国中车出口到马来西亚的米轨城际轨道列车用于该国首都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线运营。)

(中国中车出口到马来西亚的米轨城际轨道列车的女士专属车厢。)

在三一重工印度普纳产业园基地,从一线生产及销售工人到业务、商务总监等,几乎是清一色的印度人。三一重工在这里正着力建立完整的研发、生产、营销体系。

(三一重工印度产业园工厂大门。)

抱团出海,握指成拳

从自发到自觉,从无组织到有组织,直至打破行业界限结成联盟,已成为湘企成功“走出去”新模式。

十万邵商闯东盟,靠的是“亲带亲、友帮友”。

(邵东商人张跃鹏、张坤在老挝投资建设的鲲鹏实业。)

通过境外商会平台,邵阳人在东盟抱团合作,境外经商办企业的规模日渐扩大。目前,10家境外湖南商会,由邵商发起成立的就占了5家。多家境外商会还发起成立了湖南境外商会资源整合联盟,借此充分发挥海外人脉资源优势,协调湖南优势企业抱团发展,打造“海外湘军”品牌。

(老挝,邵商投资建设的橡胶产业园。)

“以产业链模式‘走出去’,已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新常态。”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介绍,湖南产业布局较为完整,在“走出去”企业中,既有上游的规划设计企业,也有下游的建筑施工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

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我省积极打造水电、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联盟,锻造行业全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了10个“抱团出海”产业联盟。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湖南正大力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北欧湖南农业产业园、老挝湖南橡胶产业园、泰国湖南工业园、越南湖南商贸物流园等多个境外园区。

正在筹划建设的埃塞·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区,由中地海外、长沙经开区、三一集团与埃塞俄比亚政府联合投资建设,这也是我国在非洲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一个先行先试样板开发区。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湖南人敢为人先

谁也没有想到,省内鲜为人知的湘潭神州龙实业有限公司,竟是湖南首家经商务部门核准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

谁能想到,从省内相对贫困地区走出去的“邵商”,投资兴业,纵横东盟,在泰国、越南、老挝、印尼创办了湖南工业园。

“神州龙”和邵商的海外创业史就是对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的生动诠释。

(2001年,阿尔及利亚前总统布迈丁的夫人(左三)购买神州龙服饰。)

在对阿尔及利亚的钢铁行业、废钢资源、金属加工进行深入调研后,2011年,“神州龙”创办阿尔及利亚圣龙钢铁有限公司,在国内购买钢铁原料,再出口至阿尔及利亚轧钢、制管后销售。

(2015年,圣龙钢铁有限公司原材料堆放区。)

18年前,“神州龙”勇闯北非。18年打拼,“神州龙”从单一服装加工贸易成长为“纺织大佬”,并跨界在钢铁领域玩得风生水起。

(2005年,龙碧玉(前)在阿尔及利亚神州龙公司的生产车间。)

水电八局,素有“水电湘军”之称。巴基斯坦的巴罗塔水电站,是水电八局走出国门的首个工地。当工程进入关键阶段,正巧碰上美国对阿富汗境内基地组织实施空中打击。巴罗塔水电站离阿富汗只有100多公里,战机几乎每天从工地上空飞过。承建电站的外国公司相继撤离,唯有水电八局施工人员全部留下来继续干。如今,水电八局项目已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

现任泰国湖南商会副会长陈玉宝20年前刚到泰国时,做过服务生、厨师,搞过物流,当过导游,尝遍酸甜苦辣却没有埋怨和退却。凭这一股子拼劲,终于闯出一片天,在曼谷黄金地段创立了颇具规模的“新中国城”。

今年26岁的郴州小伙朱俊诚,是泰国湖南商会最年轻的企业家。2011年,初来泰国,不会英语和泰语,朱俊诚一筹莫展。由于语言不通,不会点菜,他每天只能吃盒饭。但朱俊诚勇于挑战,一番艰辛努力,终于在泰国建立起自己的工厂。像陈玉宝、朱俊诚这样在泰国乃至东盟奋斗的湖南人,数以十万计,而湖南仅在泰国注册的企业即超过800家。

“吃得苦、霸得蛮”,成为湘企湘人走向海外闯市场的“精神标配”,始终鼓舞着湖南人开疆拓土。

资料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新华社、商务部网站

相关专题:“一带一路”上的湖南智造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