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桃花源记》。
《我叫马翠花》剧照。
《齐白石》剧照。
编者按
湖南地方戏剧艺术吸取了中华大地和湖湘文化的生命养分,历经久远、艰难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18个剧种。7月至9月,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精选了12台剧目,在北京各大剧院演出。这是湖南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现具有鲜明特色的湖湘艺术元素、湖南地方戏曲和湖南艺术家风采的舞台艺术展演。此次展演,将充分展示近三年来湖南艺术创作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交流展现湖南优秀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为湖南戏剧文化走出去搭建更好的平台,扩大湖南文化影响力。为此,湖南日报“艺风”版特推出“湘戏晋京”专题,以飨读者。
沅有芷兮澧有兰
鄢福初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湘剧晋京,精彩纷呈,好评如潮。令我一再想起读过多遍的《九歌》。
湖湘自古山川秀丽,巫骚之风遍地。湖南地方戏剧以其旖旎的风姿,高耸于中华艺术之林。多少年来,通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以及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薪火相传,湖南地方戏剧艺术吸取了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的生命养分,历经久远、艰难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18个剧种。这些剧种里流淌的,无不是湘楚文化血脉!
朱熹《楚辞集注·九歌序》云:“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湘剧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九歌》。《九歌》里色彩缤纷:南方浩荡的河流,热烈的阳光,奇花异草,郁郁芬芳。妩媚明丽的女子与男人,戴着狞厉华丽面具的巫鬼神灵歌舞,如怨如慕的婉转旋律曲调。我十分敬佩郭沫若先生,他曾经将《楚辞》的部分篇章改编成剧本,使章句注解的文学重现为一种舞台表演,诗句化为对白,远古潇湘诸神得以复活。《九歌》实蕴涵着湘剧最原始、鲜猛、永恒的生命基因!2000多年过去,如今,已没有人确切知道当年迎神祭鬼仪式的旋律曲调,这并不重要,《九歌》原始信仰里先民的敬畏、感动、渴望与爱恋,打开的是一方人民世世代代共通的心灵境界。
此次湘剧晋京展演,规模宏大,剧目全新,展演时长,参演团队多,剧目品种多样,均属湖南戏剧史上的首次。自2015年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以来,我省文艺工作者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文化强省的征程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奏响湖南文化最强音,为建设文化新湖南燃烧着自己的激情。创作出了一大批切合当前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很接地气的优秀剧目。湖南省文化厅选出其中的12台大型优秀代表剧目晋京展演,如湘剧《月亮粑粑》反映了山区教师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花鼓戏《我叫马翠花》表现了小人物行大仁义;京剧《辛追》再现了马王堆汉墓的历史文化;舞剧《桃花源记》和巴陵戏《远在江湖》则分别以陶渊明“世外桃源”和范仲淹“心忧天下”为主题,整体上呈现出雄浑沉郁又不失典雅明丽的艺术风格,代表了近3年湖南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近三年来我省艺术创作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交流展现我省优秀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为我省戏剧文化走出去搭建更好的平台,扩大湖南文化影响力,这也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曲戏能传多远?能唱多久?当戏场人散,物换星移,境迁时过,或啧啧于唇、朗朗于口,或掩卷沉思、回味追赏者,曲也,词也。历代的名剧无不曲、词兼美,动人的曲词一经舞台演唱,便无翅自飞,不胫而走,流传于大江南北,婉转于万户千门,浸润着世道人心。此戏曲所尤难于文、难于诗词也,亦今欲合力打造精品力作者不可不殚精竭虑矣。《九歌》保留了湖湘先民原始祭神仪式的歌舞颂词,因屈原的修饰而传唱至今。置身于这样一方灵动激越的山水,伟大的传统,盛世的光辉,思九州之博大,横四海以焉穷,湘剧会留得下经得起时光淘洗、属于这个时代的好曲词吗?
我向那些为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痴情不改、奉献毕生的艺术家们致敬!
《天使合唱团》的清新演绎
谭弈玮
“没有兄弟,没有姐妹,只有自己;没有游戏,没有睡眠,只有学习;没有幸福,没有快乐,只有压力;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只有手机。”聚焦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大型音乐剧《天使合唱团》作为此次“湘戏晋京”12台优秀剧目之一,于8月12日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
音乐剧《天使合唱团》改编自湖北作家邓一光的中篇小说《你可以让百合生长》。小说曾获得人民文学奖和郁达夫小说奖。由董芳芳编剧,刘岳作曲,易立明导演,徐瑛担任艺术总监,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该剧首演后,广受专家、观众和媒体的好评。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在株洲市进行公益性演出20多场,市民凭身份证或转发其微信公众号集赞,就可以免费领取演出门票,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看戏热潮。
编剧董芳芳介绍:“剧中,一位遇到事业低谷的青年指挥不得已来到一所中学当音乐教师。他寄望通过打造一支优秀的少年合唱团来实现他的音乐梦想。然而他面对的却是一群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问题少年,他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学业繁重只想游戏释放压力,又个性张扬,不喜欢合唱。但是渐渐地,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共同语言,从互相排斥到互相理解、宽容、关爱。这位青年指挥家通过音乐改变了这群问题少年,这群孩子也同样通过音乐改变了这位指挥家。” 导演易立明认为:“剧本中的歌词洋气、流畅、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最符合音乐剧特质的剧本。”作曲刘岳介绍:“剧本的定位年龄层是青少年学生,所以整体音乐走向比较时尚,用流行音乐的载体,结合古典音乐的叙事手段来讲一个故事,我特意将本剧的主题布局在不同的音乐类型中,比如交响乐、电子、舞曲、爵士、乡村、布鲁斯、阿卡贝拉等,甚至还会有戏曲的呼吸感在其中,非常丰富。同一主题在不同音乐类型里充满逻辑的变奏,是一种很清新听觉。”
《我叫马翠花》:
播撒道德的种子
谢柏梁
《我叫马翠花》是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2015年的原创剧目。编剧用充满正能量的喜剧态度,描述马翠花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用生动鲜活的喜剧人物和喜剧语言,抒写真实的普通人,普通人的仁义道德和生活梦想,体现了小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几经修改打磨后,《我叫马翠花》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和现代感。
该剧喜剧性无所不在,却极为真实,特别深刻地映射出当今世相的诸多怪诞之处。花鼓戏的歌舞特色,湖南人的幽默感觉,误解、误会和误读的种种世间百态,都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保安马翠花为了确保刘青衣之猫的安全,爬上树将猫抱下来之后,刘青衣却突然翻脸,说猫肚皮被划出了痕迹,硬要马翠花赔偿医药费,马翠花的苦涩、无奈和悲哀,折射出当今社会上好事难行、好人难做的群体性尴尬。当自恋型美女黄花放非要诬赖马翠花在树上偷看她在高楼洗澡时,其追求者“剁辣椒”拿着拖把就要过来打人,号称“我屋里的东西被他先看去了”,黄花放反过来又将“剁辣椒”骂开……这样的闹剧场面确实令观众忍俊不禁,但又深刻地打下了这个时代一些局部冷漠的点点烙印。也许写喜剧场面相对容易,演出闹剧特色也不难,但是要在笑过之后令人感到真实的难堪,感到社会心态中的隐隐疼痛,才能把喜剧写得深刻,才真正能够劝世度人。
我很赞赏该剧2016版总导演何艺光的一句话:在被污染了的原野上,再次播撒仁义道德的种子。正是从这一富于人文精神的情怀出发,小人物马翠花才树立起被污蔑、被侮辱的受伤英雄的形象,才担当起抚养流浪儿童马蛋的重任,才能毅然在洪水中救学生,差点被当成溺亡的烈士,以至于引起居委会诸多人众的“公祭”。妙就妙在当大家纷纷在表达追思的时候,英雄却死里逃生,与居委会的诸位隔空互动,宣叙调与抒情性交响并发,肃穆感与喜剧感比翼,戏剧场面极为感人,人生感叹特别浓烈。
一般认为东北的二人传富于喜剧的生活气息,江南的滑稽戏是中国独特的喜剧剧种,川剧也包含着诸多喜剧的因子,但湖南花鼓戏从《刘海砍樵》中溯源,从《打铜锣》《补锅》中敲响时代的回声,再从《老表轶事》中表现出伟人的情怀,尤其在《我叫马翠花》中体现出今天社会百态的林林总总,从社会最底层中矗立起伟岸的英雄形象,让观众们在因为剧情的灿烂而开心大笑中感受到仁义的价值,这正是这出戏给我们提供的深刻启示。
(作者系国际剧评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
舞台背后的那个我
江霞
“湘戏晋京”的12台剧目,我担任了京剧《辛追》、花鼓戏《我叫马翠花》《齐白石》、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4部剧目的化妆造型设计,担任了湘剧《月亮粑粑》《田老大》、汉剧《孟姜女传奇》3部剧目的化妆,这7台戏都是新创剧目。
新的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化妆造型设计,如何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是化妆造型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这次“湘戏晋京”,舞台人物都是全新的艺术形象,对我来说,挑战不小。比如大型现代花鼓戏《齐白石》,由年已60岁的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周回生饰演齐白石,从19岁演到90岁。因此,齐白石多个场次的不同造型,难度很大,对我的工作也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换妆、改妆、抢妆必须迅速到位,否则就会拖延时间,影响场次衔接。京剧《辛追》的女一号辛追,从16岁演到50岁,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加上汉代服装、头饰比较精致、复杂,对化妆师的挑战也不小。花鼓戏《我叫马翠花》虽是现代戏,但剧中人物较多,都有不少戏份。羞涩寡言、憨态可掬马翠花,特立独行、湘味十足的牛飘飘,刚柔并济、冷热兼容的洪花开,风风火火、泼辣麻利的兰花香,自以为是、蛮横矫情的黄花放,矫揉造作、自私圆滑的刘青衣,趾高气扬、外强中干的杨家贵等等,除了需要演员各具特色的表演功夫外,还需要化妆造型设计上的“锦上添花”。
戏曲舞台化妆,仅仅把脸蛋化漂亮了,不能说是专业意义上的化妆。必须强调人物的质感,使得时代背景、人物身份、年龄变化、场景设置等各个层面均具有逼真感,让观众有时代感与带入感。比如,齐白石额头颇高,眉骨突出,颧骨明显,眼睛小而有神。扮演齐白石的演员周回生额头宽阔,脸型稍圆,没有轮廓感,眼睛也较大。因此,我在化妆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面部的立体化妆来增高颧骨,修饰眼睛。我还给演员测量了头套,制作了以真发和仿真材料织成的假发、胡须,在材质上既讲究自然,又讲究便捷而舒适,否则就会影响演员的表情,干扰演员的表演。湘剧《月亮粑粑》由湖南省湘剧院一级演员王阳娟担纲主演,服装、造型设计是王玲老师,我担任具体化妆。尽管我曾为王阳娟主演的《李贞回乡》(扮演李贞)、《谭嗣同》(扮演慈禧)、《思凡》(扮演尼姑)、《碰媒》(扮演媒婆)等角色化过妆,但她在《月亮粑粑》中所饰演的秦雅云这个人物,从青年、中年到老年有三个不同年龄段的造型,各个时期的情绪、境况都有很大差异,她既不是李贞的大气坚贞,也不是慈禧的飞扬跋扈;既不是小尼姑的羞涩含蓄,也不是媒婆的刻薄势利。她对三尺讲台心怀敬畏,对山区学生不离不弃,对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等,都需要我在化妆造型上有所体现,才能帮助演员更好地投入到剧情之中。
蜂采百花酿为蜜。我自1999年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毕业以来,一直在湖南戏曲舞台的幕后从事化妆工作。在我身边,还有一群从事舞美、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响、字幕的工作人员,他们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倾情奉献。尽管我不是舞台上耀眼的那颗星,但我是湖湘戏曲队伍中的一员,我挚爱着我的工作,乐在其中。
“湘戏晋京”
展演剧目(上)
舞剧《桃花源记》
以田园诗人陶渊明弹奏无弦琴开篇,将陶渊明对世事烦恼的疏解与渔郎不幸的遭遇及其偶遇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传奇经历进行融合,体现当时民生的艰难以及追求自然和谐理想社会的梦想。该剧以陶渊明和老年渔郎种下桃核后舞台顿显桃花璀璨的细节,浪漫地掀起高潮,完成了勇于追求梦想和劳动创造美好的主题;以陶渊明在桃花盛开的树下弹奏无弦琴,完成了听似无声却是磅礴之声的艺术意境。
花鼓戏《齐白石》
来自民间的乡村木匠齐白石,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三起两落的坎坷命运,三种不同的画风,数位恩师和挚友,五出五归的游学历程,两次婚姻和两位生死与共的女人,一次撼人心魄的“衰年变法”,一个勤俭于柴米油盐而凛然于民族气节的人格,一位纯粹的农民艺术大师进而被这个世界充分认可的世界文化名人等等,展示了齐白石在艺术上孜孜以求、锐意创新的传奇风采。
音乐剧《天使合唱团》
交响乐团指挥左渐将因严重的心脏病被迫退出舞台,但他念念不忘要登上世界音乐殿堂。为此,他来到一所中学义务做音乐教师,希望通过打造一支优秀的少年合唱团来实现他的梦想。然而他面对的却是一群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问题少年。少年们抱着不同的目的加入合唱团,渐渐地被音乐改变,在音乐中找到了共同的世界。
花鼓戏《我叫马翠花》
“只要你把爱情当猪养,精心侍候着,就不信它不长膘!”这是班长对马翠花的谆谆教导。马翠花认为这真是语重心长加金科玉律。因此,她追着牛飘飘从石板村到德城。牛飘飘尽管没有很明确的答复,但也被她的坚毅和执着感动。一个流浪儿童马蛋的出现,改变了马翠花的生活。马翠花在百般无奈下只得承认马蛋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既然认了,她就把马蛋当亲生儿子来抚养。一场山洪暴发,马翠花舍生忘死,救出了特殊儿童幼儿园的孩子们和马蛋,电闪雷鸣中,马翠花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
汉剧《孟姜女传奇》
秦朝初年,澧州女子孟姜在龙舟竞渡中结识胜利者范喜良,二人一见钟情互生爱慕,并按楚地习俗喜结连理。正值新婚燕尔之际,朝廷抽丁修筑长城,孟姜悲情送夫,互约三年之期再聚,岂料三年苦盼,不见丈夫踪影,孟姜毅然踏上千里寻夫之路,历经坎坷,来到长城,才知丈夫早已命丧苦役。孟姜拍城悲号,泪飞如雨,哭声撼天,城墙为之坍塌。此时,恰逢秦始皇视察至此,发现姜女貌美若仙,欲纳为妃。孟姜提出三愿获批准,趁祭祀喜良之际,蹈火殉情。
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
据《三国演义》第52回“赵子龙计取桂阳”和《三国志·赵云传》有关情节创作编写。赵云奉命征讨桂阳,三千兵马只带着五天粮草长途奔袭以求速战速决,在面对天灾干旱、缺水无粮、百姓遭灾、生存困难和桂阳太守赵范为守住城池百般诡计刁难、层层设障死守城池的困难时,赵云以民生为计,不兴杀戮,从获得民心入手,巧妙化解各种危难,最终挖井修渠引水赈灾,大情大义受到百姓爱戴,也让赵范心悦诚服,成功计取桂阳。
(木华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