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岳阳 藏“农”卧“湖”
“省直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⑥
月田励志红薯粉
月田红薯粉。
潇湘之声记者 童辉
传奇人物褚时健,因为他的励志橙,而在全国家喻户晓。事实上,在岳阳县月田镇邓谷村,当地的红薯专业合作社所产的红薯粉,也很励志,这种看起来其貌不扬,乃至有一点丑的红薯粉,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困局:屡次脱贫,屡败屡战
邓谷村,村如其名,从月田集镇里伸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一直到山的腹地,看到了三面围山的山谷,就到了。在2007年以前,这里穷得叮当响,没有路,甚至连水电都成问题。
和很多农村一样,外出打工,成了当地年轻人的主要出路。2008年,周幼龙当选村支部书记后,决定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
靠山吃山,周幼龙先是带领大家种起了金银花。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南北的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让南方的金银花卖不起价钱,甚至连销路都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2011年,周幼龙又带着大家种起了柑橘,第二年柑橘丰收,正当大家满怀希望是一个丰收年时,市场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柑橘太便宜了,这一次他们体会到了果贱伤农的滋味。
破局:重找出路,获得新生
经过几次失败后,周幼龙并没有气馁,他总结出,前两次的失败,是因为跟风,种柑橘、种金银花也许根本不适合邓谷村,邓谷村必须结合自己的优势,做出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
周幼龙决定自己先进行尝试,他种了几十亩红薯,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出一批红薯粉和粉丝,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东西很快被一抢而空。
周幼龙敏锐地感觉到,红薯粉可能是邓谷村脱贫致富的最好路径。在总结以往失败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邓谷村成立了邓谷村红薯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也可以用现金入股,合作社负责收购原料,生产和销售,解决了过去销路的问题。
为了保证红薯粉的特色,合作社决定,一是要在原料上严把关,合作社每年把良品红薯苗发放给村民栽种,所种植的地方,必须没有任何污染;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把关。红薯磨成浆后,要经过3次沉淀冲洗,去除杂质,最后才晒成淀粉。最为关键的是,在生产红薯粉的过程中,仍采用手工制作的传统方式,不进烤房,全部用太阳晒。不过,这样生产出来的红薯粉有点特别,色质看起来比一般的粉丝要深,而且形状不大规则,中间粗,两头细,看起来不是很好看。
“你别以为这难看,可吃起来就很好吃了。”周幼龙笑着说,“我们的粉丝,吃起来又滑又软,口感非常好,而且是纯天然,纯绿色的。”他解释说,外面卖的粉丝,看起来很好看,是因为他们添加了玉米粉等其他东西。而传统的工艺,更能留住舌尖上的味道。
在卖相与品质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所以虽然卖相不咋地,但价格却反而比一般的红薯粉要贵。
几年来,邓谷村红薯专业合作社业绩快速上升,到去年产值已达400多万元。
格局:两代接力,脱贫致富
世世代代的传统,家家户户的制作,昔日不起眼的红薯粉如今已成为邓谷村的代名词。村民陈晓琳,今年已58岁,今年她家里就种了10亩红薯,她计划着,一半红薯拿出去卖给合作社,一半红薯留着自己做红薯粉,这样算下来的话,这些收入就能达到五六万元。而这个数目,以前是不敢想的。如今,新房新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邓谷村。
邓谷村的发展,也开始吸引一些年轻人开始回乡创业。今年28岁的陈颜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父亲是邓谷村红薯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之一,他以前在贵州做一些基建项目,去年开始,他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加入到邓谷村红薯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产品的包装、营销,都是他在运作。6月份,利用农村淘宝在岳阳县上线的机会,邓谷村红薯粉也开始在淘宝线上出售。
这个年轻人计划着,下一步要进行深加工,生产一些薯片等休闲食品,从而形成一条从原料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