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我省"十三五"的宏伟蓝图

2016-05-04 08:04: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湘智] [编辑:张梅]
字体:【

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我省“十三五”时期的宏伟蓝图

■编者按

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从今天开始至6月上旬,在全省集中开展“树立新理念 建设新湖南·热点话题谈心录”专题形势政策宣传。

此次系列宣传,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社科学者、省直部门相关专家和湖南日报记者,围绕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贴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在广泛征求选题的基础上精心选择20多个话题,开展谈心式政策解读,形成系列专稿。从即日起,本报推出“树立新理念 建设新湖南·热点话题谈心录”专栏。敬请关注。

1月30日下午,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与以往相比,这个“十三五”规划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从今年到2020年的这个五年规划,是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编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为编好这个《规划》,省里的规划起草工作小组前后历时5个多月,经过多轮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6篇、24章、7万余字的高质量文本。那么,这个如此重要的《规划》究竟能为湖南带来怎样的精彩?未来五年,我省老百姓的生活又将悄然发生哪些变化?

一个振奋人心的“总愿景”

目标就是坐标。五年后的湖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规划》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最简洁、最响亮也最令人振奋的回答:“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这11个字就是我省未来五年奋斗的总目标,是我们将要上的“岸”。

“富饶”主要指经济发展方面的目标,就是要使湖南实现“资源富集、百姓富裕、全省富强”;“美丽”主要指生态环境方面的目标,就是要使湖南处处实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幸福”主要指民生方面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就是要通过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就业充分、民主进步、环境美好、生活幸福的“新湖南”。

一个快慢适中的“加速度”

经济的发展就像人的成长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强拉个头”“盲目进补”。否则,欲速则不达。《规划》根据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几个核心指标。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家们经过论证后认为,“十三五”时期,我省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8%~9%。从实际情况来看,我省只有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才能同时实现“四个确保”:确保“十三五”期间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两个翻番”,确保全省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前十,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确保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我省经济增速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处于中部省份的中上位置。可以说,我省未来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既合适也有足够的底气。

二是2020年前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测算,我省要在2020年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每年的增长速度只需保持4.03%就可以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也只需每年分别增长6.3%和5.5%就可以了。考虑到我们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达到比“底线速度”更快的目标,《规划》设置了更高的增速,以尽快实现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迫切愿望。

一个补虚强体的“大方略”

大家知道,我省经济“总盘子”已连续六年保持全国前十,但人均均量和发展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就拿产业来说,我们既有引领世界的高铁和天河计算机,也有档次不高的传统产业,甚至还有不少作坊式工厂。形象地说,就是有点“虚胖”,“体质”还不太好。为此,《规划》专门开出了“强身方子”。

方子一:在发展的格局上,提出打造“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就是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等国家级平台,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领区;打造岳阳、郴州和怀化三个新增长极;打造京广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湘中走廊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四大经济带;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形成多个新增长点。

方子二:在发展的动力上,提出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倾力做大智能制造、网络经济、新兴服务业、绿色经济、文化创意、新兴消费、公共服务等新的增长点。省里目前正在争取一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技术服务平台落户到湖南,把湖南建设成为中部区域的创新中心。《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也已经颁布实施,湖南正在加快向制造强省迈进。

方子三:在发展的重点上,提出要尽快补齐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这“四大短板”。目的就是要使湖南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例”更匀称,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更同步,经济“抗摔打”的能力更强,发展的“爆发力”更猛。

一个高获得感的“好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实打实地提高,是全面小康社会最有说服力的检验标准,也是省委、省政府始终牵挂于心的大事。《规划》对此作了精心安排,比如,提出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调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等。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省委、省政府庄严承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武陵山、罗霄山连片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要知道,截至2015年底,我省农村还有465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在全国排第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对于财力不足的湖南而言,这个任务更为压头。

《规划》为此提出了“四个一批”的“攻坚战术”: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扶持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救助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2015年以来,省里组织的扶贫工作队已全部驻村入户,采取“点对点”的措施帮扶贫困村,“零距离”地服务贫困户。只要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就不撤出。

一个天蓝地绿的“新家园”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规划》充分回应了这一要求,把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见蓝蓝的天放到与管好“钱袋子”“菜篮子”同样重要的位置,响亮提出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为落实这一部署,《规划》规定了一系列必须达到的硬性目标。比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必须达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有量和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有效保护率要保持在较高水平等。

《规划》还提出,要建立生态红线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正在着手构建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为脉络,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主的生态屏障,以“铁的措施”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保我省的人居环境五年内得到明显改善。

新目标令人向往,新鼓点催人奋进。令人期待的“十三五”,凝心聚力的7200万湖南人民,正壮志满怀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行。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人:周湘智)

相关专题:热点话题谈心录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