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花鼓“响”三省

2016-04-15 08:00:48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编辑:刘颖]
字体:【

【梨园春色】

南县花鼓戏名角周春桃唱红湘鄂赣,被誉为“花鼓超女”——

一声花鼓“响”三省

周春桃在花鼓戏《血泪绢》中的表演剧照。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4月7日下午3时,益阳市南县华阁镇的文体广场人头攒动。由南县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广新局承办的“送戏下乡”活动首场演出即将开锣。周围的老百姓听说有花鼓戏看,早早赶过来占位子。

小小的舞台不到40平方米,就是一辆陈旧的流动舞台车。放下帷幕,摆上道具,留给演员“施展拳脚”的空间有限。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敲响,花鼓戏《血泪绢》上演了。一位妆容精致的女子踱着小碎步,轻盈地来到舞台中间。裙袖飘飘,美不胜收。一开腔,那清亮的嗓音令人一振。一名眼尖的观众喊道:“呀!是周春桃。这下有眼福啦。”

名声响,走到哪都有戏迷

南县是个“花鼓戏窝子”,周春桃是有着“花鼓超女”美誉的花鼓戏名角。身为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主要演员的周春桃,每年500余场演出,她都担任主演,最多时一天演出5场。从湖南演到湖北,从湖北演到江西,周春桃的名气越来越响,走到哪里都有她的一班戏迷。

一位老大娘凑近记者耳朵说:“周春桃唱戏,好看!不仅人好看,戏也唱得好。我看了十几年了,看了还想看。”

周春桃的爱人、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骨干演员卜盛军说,演出结束后总有热情的戏迷提着鸡蛋、腊鱼、腊肉等土特产送给演员们,他们觉得很温暖。

来到后台,换上一身素装的周春桃在候场休息。当记者将那位老大娘的话转述给周春桃听时,她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周春桃说:“曾有不少专业剧团邀我加盟,我都婉言拒绝了。因为那些专业剧团演的都是现代戏,不演传统戏。以前,经常有老人跟我说,春桃呀,你要是不会变老那该有多好啊。我们就能天天看你的演出了。我就想演乡亲们爱看的戏。这就是我办民间花鼓戏剧团的初衷。”

扎根农村,一路艰辛一路歌

1996年,南县实验花鼓戏剧团成立,周春桃夫妇是骨干演员。2007年,南县实验花鼓戏剧团更名为益阳市春桃花鼓戏剧团,他们成为股东。2015年,再次更名为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20年来,“春桃剧团”穿梭于湘鄂赣,为乡村戏迷演出传统花鼓戏。

尽管“春桃剧团”有周春桃这样的“台柱子”,成立的头几年依然吃了不少苦头。卜盛军说:“我们从来不挑‘活’,有‘活’就接。那时,剧团没有专用交通工具,每去一个地方都要租车。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吃住在舞台或舞台的走廊上,晚上捡几块木板搭成了床铺。在一些条件不好的村落,只好睡破庙、猪圈、鸡棚。”

除了不挑“活”,“春桃剧团”很重视剧目的创作和生产。“观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观众渴望什么,我们就反映什么。”卜盛军说,剧团紧紧围绕农村这个广阔的演出市场,演出农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剧目,用适合农村的传统花鼓戏和传统小戏“扎根”市场。

最忧心的事,是舞台车太小

演职员的流动性大,是民间剧团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了留住人才,“春桃剧团”积极吸纳骨干演职员参股经营,确保基本队伍稳定。同时,股东们省吃俭用,拿出部分演出收入开办“花鼓戏学院培训班”。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总顾问安学兵说:“几年前,培训班招收了十几名小学员。如今,这批新苗大部分成了剧团的青年演员骨干。”

为了跟上市场的步伐,每年“春桃剧团”都要添置、更新几万元的设备设施,为剧目的再生产和演出做好硬件改造。7年前,当地政府为了奖励“春桃剧团”在传承花鼓戏艺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的贡献,配了一台小型流动舞台车给剧团。如今,这台使用了7年、行程逾30万公里,舞台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小型流动舞台车已满足不了“春桃剧团”的发展需求。

安学兵坦言:“这也是我最忧心的事。从4月7日起,6天里要驱车前往南县12个乡镇‘送戏下乡’。这辆舞台车太小,放了设备就没办法载人,演员要租车前往。换一辆大一点的舞台车迫在眉睫,只是几十万元的高昂费用,我们这种小剧团无力承受。这让我们很伤脑筋。”

■链接

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现有演职人员45人,优秀剧目200多个。

该剧团自组建以来,长期活跃在湘鄂赣广大城乡,受到戏迷朋友和社会各界好评。该团主要演员周春桃曾多次参加省、市花鼓戏汇演并获奖,深受老百姓喜爱,享有“花鼓超女”的美誉。

相关专题:梨园春色——倾听湖南文艺院团的新故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