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1月31日讯(记者 秦慧英)今天,湖南省委扶贫开发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永州市、雨花区、浏阳市、赫山、芷江县等五个全面小康获奖单位作典型发言。来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经验。
2015年,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增速排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增速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18个月排全省第1位;财政收入增长15.7%,增速排全省第3位;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较上年提升幅度喜人。
主要做法:
重头戏——抓重大项目、优势项目
神华火电、涔天河水库、长丰猎豹汽车技改扩能、零陵烟厂技改、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大项目,成为小康永州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提品味——城区发展格调提升
去年,中心城区冷水滩、零陵总投资80亿元,15条主次干道、40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和主干道建筑立面整体改造完工,23条断头路全部通车,19个安置小区建设实现质的突破。
主战场——发展县域经济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县区由3个增加到7个,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县区由“零记录”增长到5个。
特色突出,错位发展
祁阳县:集中发展轻纺织业,凯盛鞋业全年生产耐克等品牌运动鞋1200万双,实现产值7.2亿元。
宁远县:形成以福嘉有色为龙头的再生资源与再制造产业园,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双牌县: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桐子坳景区全年接待各地游客突破30万人,最美银杏村享誉国内外。
江永: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年电商产品销售总额逾10亿元。
美丽乡村,城乡统筹
创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1个、省级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9000余人,86%以上的村实现清扫保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8%。
突破口——补齐短板
补扶贫开发的短板:1+x+部门精准扶贫
补科技创新的短板:跻身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补要素保障的短板:加大融资,扶持创业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3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财政总收入129.72亿元,同比增长9.2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13亿元,同比增长16.13%。
主要做法:
舞好指挥棒,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把推进小康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牛鼻子”,建立“周碰头、月调度、季讲评”的工作机制,实行任务交办“清单制”。
五大类36个分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各分项指标均明确一名区领导牵头负责,任务到人,时间到点,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确保小康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
校准信号灯,推动民生更爽,增强群众获得感。
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
全区68名县级领导、71个区直部门分别联点13个街镇、162个社区,2000多名党员干部,一对一、点对点联系困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区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近4万人次,收集整理群众各类意见65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住房、就医、就业等各类问题5000余个。
打通关节点,破解难题,厚植先发优势。
雨花区紧紧抓住两个层面中的核心矛盾,即拆迁腾地和干部干事。
坚持“拆”字当头,拆违开道,按照“4+X”征拆模式,大兵团作战,组团式攻坚,破解拆违拆迁的难题。全年拆除违法建筑670万平方米,实现腾地9500亩,实现了四零目标(零强拆、零群体性上访、零重大舆情事件、零恶性极端事件)。
坚持党建引领、领导带头、党员示范、政策激励,通过状态测评、一线压岗、片区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一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干部不愿干事、不想干事的状态得到明显好转。
2015年,浏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8亿元,增长12.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9亿元,增长13.2%,连续4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省市前列。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28位,三年挺进32个位次,是全国百强县中进位最快的县(市)。
主要做法:
一、树牢“产业兴城”战略
优化“七大园区”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国家级浏阳经开区、制造产业基地、两型产业示范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花炮产业集中区、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围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七大板块园区。
构筑“八大集群”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
二、转型升级提素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抓大”与“引强”并进,做强新兴产业。强化蓝思科技、基伍通讯等领军企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整合作用,吸引配套企业进驻浏阳。制药、汽车产业等,依靠龙头企业,引进配套项目,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加法”与“减法”并举,做精传统产业。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企业坚持做“加法”,大力扶持;对散小乱差企业、“僵尸企业”坚持做“减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提效”与“强基”并重,做优潜力产业。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努力打响“湖湘宝地、美丽浏阳”旅游品牌。
三、改进服务优环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全力推进“一线”帮扶,深入现场。
着力浓厚“双创”氛围。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创新创意中心、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
致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时限最短、成本最低县(市)的“三最”环境。
四、深化改革激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在理顺园镇体制中壮大产业支撑平台。创新实施经开区与洞阳镇、北盛镇,制造产业基地与永安镇“园镇合一”,大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与大围山镇、张坊镇、达浒镇、小河乡“一园带四镇”的管理模式。
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吸纳产业资源要素。扎实推进湘赣边区域交流合作,广泛吸纳周边县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产业流。
在加强金融创新中激活产业内生动力。持续深化“金融安全区”建设,吸引众多域外金融机构进驻浏阳,现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7家。
近年来,赫山区坚持全面发展、和谐共进战略,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位居全省二类县市区前列,率先实现达标。
主要做法:
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协调共享新境界
持续推进交通、园区两大会战,把牢招商引资、立项争资、项目建设三个经济工作主抓手,坚守综治维稳、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四条底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基本建成区内半小时交通圈:形成了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交通格局。
大力实施园区建设“135工程”:实行“一园带多区”、“镇园合一”管理体制。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园、电子工业园、纺织产业园、粮食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经济“蛋糕”要做大,更要分配好
2015年,区级财政民生支出2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行综治维稳村为主、道路交通事故联调联处、万人治安巡逻、司法技能大比武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全面实施天网工程,刑事犯罪人数迅速下降,综治民调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两年内上升47位。
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统领——分片特色发展
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以银城大道、省道308线、新河沿线、志溪河沿线为主轴,分类指导四大特色片区组团发展。
着力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改革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建成了竹泉山、桔园等省级美丽乡村。
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宜业宜居新家园。
严格执行激励约束机制,促推企业转型升级,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以16.2%的速度递减。
高标准推进新河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区、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持续开展“三河”流域综合治理,关停新河、志溪河、兰溪河和资江沿线污染企业413家,确保地表水质全面达标。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启动畜禽污染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走在全省前列。
狠抓城乡绿化:复绿矿山8处497.8亩,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
2015年,芷江一手抓精准扶贫,一手抓经济建设,确保经济建设、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主要做法:
一、狠抓精准扶贫,不断破解难题。
“扶持谁”?
精准扶贫:“一看五评法”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最终识别出我县有15270户贫困户(49671人)
靶向治疗、因户施策:盘清贫困底子、进行结构分析,精准施策
“谁来扶”?
顶层设计,压实层级责任:“一进二访”、“三联七到户”
开具“帮扶任务清单”:全覆盖,联村、联户,95个贫困村全部安排县级部门领导联村和县直部门帮扶,选优配强了95支扶贫工作队驻村包扶,4200名县乡干部对全县15720户(49671人)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共走村入户3.3万人次,为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1.8万余条。
“怎么扶”?
拔“穷根”,有“药方”: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用好项目和资金,将“五个一批”工程和“十个到村到户”行动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的行业、部门、乡村,确保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如何管”?
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动态进退机制,设立了“扶贫考核办”,严格督查考核。
“一把手”负总责,实行“军令状”管理。制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严格的督查、精细的管理,确保扶贫各项措施精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