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毫署名文章:写在长沙磁浮列车开通试运行之时

2015-12-28 08:00:18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杜家毫] [编辑:张梅]
字体:【

历时近两年建设,长沙黄花机场至高铁南站的中低速磁浮列车12月26日已经成功开通了试运行,我那久悬的心终于有所放松。

2014年春节,我去看望一位备受尊崇的老领导。当我说起长沙准备建设磁浮运营线时,他面露喜色,随口问我:“你是学工科的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我是学中文的。”随即,老领导不再往下问了。我暗暗思忖,他是不是在想,你既然不是学理工科的,何以会想到要搞“磁浮”呢。

我到湖南任职不久,即去株洲电力机车厂考察,陪我参观的厂领导让我试乘了工厂正在研发的磁浮试验线,并告诉我在这1.6公里长的试验线上,列车已经试行了近2万公里。2013年11月5日,这是令人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防科大,徐守盛书记和我陪同。他们向总书记展示的科研成果中就有磁浮交通技术。我深深为“惟楚有材”而感到骄傲。

我对磁浮交通既陌生又不陌生。2002年12月,中德合作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浮线在上海浦东试运行,最高时速达到了430公里。以后,我担任了市委常委兼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经常要陪同贵宾去参观和体验磁浮列车。每次工程技术人员都要介绍磁浮技术,几次陪同以后,我略有所知。我的粗略感受是技术非常先进,但造价不低,其“性价比”如何、或者说商业性如何,还没有更多的实践去证明。以后,上海市政府期望通过磁浮线将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连接起来。我奉命开始启动浦东地区的动迁准备。由于另一个区的沿线已经新建了不少高档社区,其中的居民担心噪音和电磁辐射而集体阻工,这一计划久久未能实现。

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始终走不出实验室,其对社会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一项新的交通技术在商业竞争中不具有比较优势,也难以持久生存。如果能利用磁浮技术将长沙机场与高铁南站连接起来,既使先进技术走出了厂门,又形成了机场与高铁一体化的交通枢纽,它会不会一举多得呢,或者说我更期待的是长沙在建设中部交通枢纽中走在前列、期待我省具有先发优势的磁浮技术走向产业化。我把我的想法向省委书记徐守盛同志作了汇报。他要求我们大胆试、抓紧干。在省政府的专题会和常务会上,大家充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当然,我们深知这是有风险的,也作了失败的准备,一旦不成功就改为轻轨,总之“空铁联运”必须推进建设,打造中部交通枢纽的方向不会有错。有了“底线思维”,我们就迈开了前进的步伐。

感谢株机厂的科研人员,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从来没有动摇。感谢长沙市委、市政府,他们始终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在长沙先行先试。感谢工程指挥部和磁浮公司的同志们,他们不仅日夜奋战,而且几乎都成了“专家”,现在说起磁浮都已头头是道。他们中有搞土建、搞融资、搞运营管理的,也有搞机场和高铁的,这支团队将来会成为一个“总承包商”。感谢上海同济大学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他们从我们准备动工时就前来“请缨”,希望用上海磁浮建设的经验来支持我们成功。当然,最重要的是省委的坚强领导和沿线居民的支持。

相比高速磁浮,我认为中低速磁浮也许更有环保、安全、成本、商业化的优势。在今后的创新和实践中,它一定会性能更优、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长沙磁浮虽然是我国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浮交通快线,但我希望并相信它会更加成熟、更快成长,因为“绿色、低碳”已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和时代的共识。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为要义,作为一个新湖南人,我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融入了这一文化氛围之中。

相关专题:长沙磁浮快线,“贴地飞行”的湖南速度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