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CCTV中国(湖南)法治人物:雷俊义

2015-11-23 11:57:45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龚化] [编辑:张刘薇子]
字体:【

雷俊义老人坚持把报纸上的案例、新闻抄写下来,贴到他的“法制宣传栏”里。(资料图片)

湖南法治人物

【姓名】 雷俊义

【职务】 永州市道县公路局退休职工

【推荐单位】 永州市道县公路局

颁奖词

一位81岁的老人,30年如一日义务宣传法治教育。他以极大的耐心,普法释法,参与调解,使得一件件纠纷通向圆满。在构建法治湖南的大道上,他甘愿俯身下卧,筑成了一块平凡却伟大的精神基石。

如果有什么力量能够敌得过岁月,那就是信仰。一个有关法治中国的信仰。

为了这个信仰,雷俊义用一双被岁月浸满沧桑的手,拿起一支旧得看不出颜色的毛笔,30年如一日地写下他的普法篇章,写在寇公街的古城墙上,写进每个道县人的心里。■记者 龚化

风雨不误

“专栏主编”坚持普法30年

雷俊义闲暇时间全用来读书看报,边看边用笔做记号,再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白纸上。

在湖南道县寇公街斑驳的古城墙上,有一个“法制宣传栏”。几张海报大的白纸一字排开,上面用毛笔一笔一划地抄写出各种法律知识、法律案例,每天吸引着无数过往行人驻足观看。81岁的雷俊义就是这个“法制宣传栏”的“专栏主编”。

这个法制宣传栏在道县是出了名的。雷俊义每个月至少会在这里出两期墙报,漂亮的书法、精挑细选的宣传文章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退休后的30多年里,雷俊义一不打牌、二不打麻将,闲暇时间全部用来读书看报,特别是法制类报刊。他边看边用笔做着记号,把好的案例、好人好事、时事新闻等有价值的内容标注出来,再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白纸上。

在雷俊义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地摆着几叠最新的报纸和十多支大小不同的毛笔、排笔。老人还买了红、黄、蓝等几种颜料,用来美化版面。他说:“要办就办好些,不要让人看笑话。”

每天一大早,人们就能在寇公街的“法制宣传栏”旁看到雷俊义贴墙报的身影。老人给自己定了任务,每个月至少要出两期墙报,每天早上悬挂晚上收起,30多年来风雨不误。

痴心无悔

自掏腰包也要坚持下去

“我这个人不爱赌钱打牌,读书看报其乐无穷。只要我还活着,普法宣传栏就要办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雷俊义做过人民教师,1962年进入道县地方养护区(现公路局)工作。198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令他重伤致残,只能提前退休。

“难道就这样拿着国家的退休金颐养天年?”雷老想,“我虽然干不了什么力气活了,但脑力尚在,能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干点事情呢?”

彼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形势大好鼓舞人心,但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开始突出,赌、毒、黄等不良社会风气不断涌现,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危害极大。于是,雷俊义在寇公街的一段古城墙上粉刷、油漆了一块黑板,装上遮雨篷,办起了“宣传栏”,开始了义务普法员和义务调解员的工作,一干就是30个年头,至今已办了1500多期。

开头容易坚持难。刚开始那几年,镇里每月还给他发点补贴。但1988年后,由于财政困难,这份补贴没有了,雷俊义的宣传栏却坚持办了下来。他说:“我这个人不爱赌钱打牌,读书看报其乐无穷。只要我还活着,普法宣传栏就要办下去。”从此,夫妻俩每月从退休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钱,用于订报,购买笔墨、纸张、浆糊等,法制宣传栏硬是没停过一天。

如今,雷老已是80多岁的高龄,不少街坊邻居都劝他别再办墙报了,但雷俊义每每想到自己宣传的法律知识、法治故事,能让道县一中、道江一小、道江二小近5000名学生,寇公社区、上关乡、东门乡的数万人看到、学习和了解,他就觉得不能停下来。“能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我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身体力行

让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

“雷老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贴宣传栏的身影,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雷老进行普法宣传,学习了大量法律知识,也接触过很多相关案例。因此,邻居们遇到这方面的困难也经常找他帮忙。

家住濂溪居委会大码头的小黄16岁时,整天游手好闲赌钱打牌,他的父母为此深感头痛。小黄的母亲多次把他拉到宣传栏前看赌博危害的案例,要他好好学习,吸取教训。渐渐地,他再也不参与赌博了,并学会了一门油漆手艺。“启发我的其实不仅是宣传栏里面那些案例故事。”小黄说,“更是当时雷老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贴宣传栏的身影,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除了办好宣传栏让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启发外,雷老还多方摸索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多次与居委会干部一起帮助沾染不良习气的少年。从1984年到现在,雷老义务从事宣传教育32年,主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成才楷模等各种宣传栏300多期,搜集整理青少年正反案例100多起,为普法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了不少工作。

党和政府对他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市、县各级政府先后给予了雷老60多次荣誉奖励,如全省“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市“文明公民标兵”称号、全省“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

记者手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老人穿着藏蓝色的旧棉袄,家具也都是老旧的款式,却每年花数百元订阅报纸、购买纸笔和墨水,坚持每天读报、抄写。仿佛那是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原本就应该要做”的事情。

他说不出华丽的辞藻,闲话家常,桩桩件件都是他觉得“有意义”的事儿。他的“意义”,不是赚钱,不是名利,而是帮助了谁家的孩子、解决了谁家的纠纷、让多少人了解了新的政策、给多少人普及了法律知识。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