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大年初二骑行湘江查看水质 鱼类资源逐年递增

2015-10-28 09:41:11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李国平] [编辑:张梅]
字体:【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过去这5年,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哪些成就?百姓享受了哪些绿色福利?

10月27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十二五”期间全省较好完成了既定环保目标。其中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湘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干流18个省控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30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4%。■记者 李国平

蛮拼的! 省长大年初二骑行湘江查看水质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全省80%的重金属污染集中在湘江流域。上世纪90年代,湘江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湘江治理刻不容缓。

湖南人治理湘江也是“蛮拼的”。

2007年以来,我省开始全面加大湘江治理步伐。2008年启动为期3年的“碧水湘江千里行动”。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规划投资595亿元彻底消除污染源,湘江“保卫战”打响。同年,时任省长徐守盛先后三次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问题,并担任“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委员会”主任,多次赴湘江流域调研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2013年9月,我省将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

说到治理湘江“蛮拼的”,湖南人常提到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今年大年初二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沿湘江调研的故事。杜家毫的直观感受是,“现在湘江水质比较清澈,感觉比较高兴。 ”

蛮狠的! 3年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182家

2012年湖南铺排“十二五”期间十大环保工程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排在首位。治理目标是到2015年,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数量、重金属排放量均比2008年减少50%。

根据湖南省相关规划,力争到2021年,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或优于Ⅱ类标准,湘江流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美好愿景。

环保厅提供的湘江治理最新成绩单显示:今年将完成第一个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3年来我省共实施1740个整治项目,流域内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182家,比2008年减少了48%,干流两岸500米以内135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湘江两岸工业、城镇垃圾和污水及畜禽养殖等重点治理项目1158个,完成率98.7%。

蛮好的! 湘江鱼类资源逐年递增

湖南人的拼劲正绽放成果,湘江开始重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画面。湘江江边垂钓,夏天下江游泳的情景随处可见。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湘江流域鱼类资源量以每年5%左右速度递增。

我省2014年环境保护工作年度报告也显示,2014年,湘江流域水质整体保持为优,42个省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在92.9%以上,湘江干流18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30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4%。流域8市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85.34万人。

根据核算,我省2014年国家纳入考核的4项主要污染物有所下降,均实现国家下达目标。

“湘江治理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制度保障密不可分。”省环保厅法宣处副处长黄亮斌说,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为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2014年2月,省政府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正式确定了路线图。

链接

构筑“一湖三山四水”格局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近期已通过专家评审。我省城镇化将构建“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格局,即洞庭湖未来5年要打造成湖边城镇重要的“绿肺”;武陵-雪峰山、南岭山区、罗霄-幕阜山区要打造成为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减灾防灾的多功能城镇绿色屏障;湘、资、沅、澧四水要成为集生态、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清水长廊。到2020年,要实现湘江干流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标准。

我省环保年产值可达1600亿元

记者27日从省环保厅获悉,2014年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352亿元,位列全国十强。据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环保产业增长预计在25%左右,全年可望实现产值1600亿元的目标。

相关专题:春色满洞庭——湖南“十二五”成就回眸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