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民周太祥家的“轮班制度”纪事

2015-10-26 10:58:04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杨莎莎 黄敬波] [编辑:张梅]
字体:【

“自己的父母自己疼”

——汨罗市民周太祥家的“轮班制度”纪事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杨莎莎 黄敬波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对于家住汨罗市城郊中学的86岁老人周太祥和85岁老伴廖凤仙来说,他们却深深感受到老有所依的幸福。因为当他们需要照料时,他们的7个子女一直陪护守候在侧。在汨罗市城郊中学,只要一提到二老的儿女们,居民们都赞不绝口。

“爸妈,我回来了。”10月20日10时,52岁的周吉军出门买菜回到家中,跟父母打过招呼直奔厨房,开始洗菜、切菜,准备两位老人的午餐。这是他接班二哥周吉良,照顾父母饮食起居的第6天。这种照顾老人的“轮班制度”,是周家7个兄弟姐妹2012年制定的。

“家里再困难,也让每个子女都上学”

两位老人的婚龄算起来有71年了,长子65岁,最小的双胞胎女儿也51岁了。周吉良回忆,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都是铁路职工,一家9口人全靠父母的微薄工资度日,“但家里再困难,父母仍尽最大努力,让我们每个子女都上学。兄弟姐妹也很争气,有进入了铁路部门的,有在医院当会计的,有当教师的。”

等到儿女都长大,周太祥与老伴也相继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父母还帮我们带孩子,孙子、孙女、外孙带大了七八个。”周吉良说,那些年父母身体健康,7个兄弟姐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先后离开了父母,但逢年过节是一定会回来看望父母的。

“自己的父母自己疼,自己的子女自己爱”

2007年,廖凤仙由于颈椎病加重,颈椎压迫了神经导致瘫痪在床,被送往医院做了颈椎扩张术。老伴的重病让周太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子女们请了保姆照顾老伴,他却不放心,“没人比我更懂她,其他人都照顾不好。”周太祥夜以继日地陪伴和照顾着老伴,谁知在老伴病情开始好转时,他自己却大病一场。

那段时间,周吉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坐火车赶去长沙照顾父母,虽然辛苦却没半句怨言。谈及此,他也只有淡淡一句:“自己的父母自己疼,自己的子女自己爱。”幸好有子女们的精心照顾,2008年下半年,两位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生活也能自理了。

“父母在,我们才有家的感觉”

由于老人的这场病,兄弟姐妹几人往来家里的时候也多了起来。一开始,只要他们有空就回去陪父母,可这一来,有时候一天几个人都去了,有时候却没人过去。像这样过了4年,7个兄妹觉得,没人去的时候,父母还是会不方便、很寂寞,最好是每天都能保证有人陪父母。2012年,老四周吉英提议,兄弟姐妹7人实施“轮班制度”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提议一出,兄弟姐妹纷纷赞同。自此,他们开始每家半个月轮流24小时照顾八旬父母。

兄弟姐妹6人每人每年主动交2400元给小妹周吉莲,由她统管,轮到谁当班了就到她那里领当月的生活费,而父母的退休工资他们则分文未动。“轮班制度”实施后,周家7兄妹十分默契,自觉按时接班,即使老大、老二、老四、老五定居在长沙、岳阳也不例外,轮到谁当班了,不用通知,就主动带着行李,入住城郊中学的家中。

“每天除了为父母做3顿可口的饭菜外,还要负责家中日常采购、陪父母外出散步、打扫卫生、为父母洗衣服、按时为他们量血压、提醒吃药等。”周吉良说,这些年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兄弟姐妹们心里有个共同的信念:“父母在,我们才有家的感觉。”

“有这样的儿女我很幸福”

数年来,周家7个子女上演孝心接力,用行动诠释孝亲敬老。

而受老一辈的影响,周家的孙辈也对姥姥、姥爷格外亲近。“我家小曾孙每次回来了都会先去房里亲他姥姥一口,拉着她的手撒娇。”说起儿女,周太祥笑开了花,“他们自己都当爷爷奶奶了,还要给我们洗衣做饭,真是难为他们,有这样的儿女我很幸福。”

相关专题:湖湘好家风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