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王晴 通讯员 彭展 唐送文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 强虏入寇逞凶暴, 快一致永久抗敌将仇报! 家可破,国需保……”虽然89岁了,但依然耳聪目明的张延春同记者一见面就唱起了这首抗日歌曲。8月25日,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家属区的房子里,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歌声,我们随张老走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3岁参加抗日儿童团
张延春出生山西洪洞县,小学毕业正值“卢沟桥事变”,从此就失学了。后来日寇侵入晋北,太原危急,张延春随母亲到离县城45里的外婆家避难,从此沦为难民,长年以吃野菜充饥。
1939年,13岁的张延春参加了抗日儿童团,并被小伙伴们选为班长。一个班有十来个孩子,任务是男孩子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送“鸡毛信”;女孩子是看守露天的磨子和碾子、水井。有一次,张延春领着儿童团员,参与挨家挨户查找一在村庄投毒的敌人。
1941年,洪洞县组建抗日第二高校,张延春报名参加考试被录取。在学习的同时担负学校的送信、收粮、购物等一些杂务,农忙时还帮助军烈属收割庄稼。1941年底,洪洞县工商管理局招收职员,经介绍,张延春担任业务员,主要任务是与敌伪作经济斗争,打破敌人封锁。
进入八路军敌工站工作
1944年5月25日,是张延春终生难忘的日子。在一个破窑洞里,张延春庄严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天后, 18岁的张延春进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同蒲敌工站工作,敌工站是专门收集敌方情报、传送情报的军事单位。
“我带上资料,一支枪和两颗手榴弹,所有东西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上面盖上衣服。早上6时吃完饭就出发,直到下午7时再找住处吃饭休息,一天大概要走60公里以上。”张延春回忆自己第一次单独执行任务时的情景说,“穿越的山梁小路行人稀少,不时听到狼嚎。返回时,秋雨连绵,河水猛涨至齐腰深,浑身上下被雨淋得没有一块干布。”由于一天连趟3条河,不慎被水冲倒,张延春完成任务后就病倒了。
当年11月中旬,张延春由军区派到太岳三分区青训队学习。1945年3月,青训队学员结业分配,张延春被分到八路军汾东支队二连任政治工作员。汾东支队经常深入靠近敌伪统治区的地方活动,白天在村中驻扎,晚上灵活行动,派便衣到敌占区内侦察敌情,有机会就对敌进行打击。同时,支队还与各村的民兵组织有密切联系,适时共同打击敌人。
粉碎敌人的抢粮图谋
1945年5月,晋南大地麦子一片金黄,丰收在望,而群众却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即将可以吃上几顿饱饭,愁的是日本鬼子在各据点强拉民夫,强派车辆,准备抢粮。在临汾大阳镇,鬼子就集中了100多辆大车、两三百民夫,准备抢粮。
汾东支队按军分区命令,与周边各县游击大队联系,保卫夏收。一天晚上9时,部队出发,12时到达伏击地域上阳村,粉碎敌人的抢粮图谋。
第二天上午大概9时30分,敌人一个连出了大阳东门,向上阳而来。战士们刺刀出鞘,子弹上膛,手榴弹挂在手上,注视着前方,等待出击命令。10时30分,战斗打响,冲锋号声、机枪声响成一片。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各带一个排勇猛地向敌中间插去,手榴弹雨点般落在敌群中。
经过个把小时的激战,张延春他们清理战果: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80余支、子弹5000余发、手榴弹若干;毙、伤、俘敌100多人,而八路军无一伤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永生难忘。”张延春说。
随后,汾东支队转移到洪洞县武家庄,又对盘踞在曲亭镇之敌进行了打击。这年6月,汾东支队协同洪洞县大队和各区基干队,向曲亭之敌展开了攻击,消灭了伪警备队和警察局,俘虏60多名敌人。
……
70年走过来,但对战争的记忆依然历久弥新。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延春又相继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76年转业至巴陵石化工作直至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