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显力量 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探访记

2015-07-19 08:44:34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柳德新 李志林] [编辑:张鼎峰]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柳德新 李志林

精准扶贫,区别于以往的普惠式扶贫,它要求瞄准每一个贫困户,帮扶到村,措施到人。

7月中旬,记者行走在武陵山片区的帮扶路上,见证到了“精准”的力量。

阳光雨露,正在洒向每一个贫困人口。

把贫困人口、贫困村一个个找出来

邵阳县黄荆乡石塘村,村名都带个“石”字,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山上怪石嶙峋,山下干旱缺水,贫困如影随形。

村民陈超群正在烤烟田里除草,忙得满头大汗。望着齐腰高的烤烟,他高兴地说:“这10多亩烤烟,赚个两万元没问题!”

去年,石塘村有21户76人,通过民主票选,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对象户。包括陈超群一家6人在内,有7户27人得到第一轮扶贫政策支持。2014年至2016年,陈超群一家6人将每年获得2400元扶贫资金支持。在镇村干部及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下,陈超群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获得3万元贴息贷款,去年种植10亩中药材,收入2.6万元。今年,他又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12.5亩烤烟。“不出意外,明年就可摘掉‘贫困帽子’了!”陈超群的眼中,满是憧憬。

“精准扶贫,首先是要准确识别贫困人口,也就是把真正贫困的人找出来,逐一分析致贫原因,这样才能‘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说。

2014年,我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省识别出704万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由于去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8万人,截至2014年底,我省造册登记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96万人。今年,我省进一步开展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复核工作,防止扶贫对象“穷人落榜、富人戴帽”。

溆浦县去年识别贫困人口66598户165308人,占全县人口的六分之一,识别出177个省级贫困村。溆浦县委书记蒙汉说:“这些贫困人口、贫困村,就是扶贫攻坚的方向。”该县对177个贫困村,进行分类定型:对生存困难型贫困村(一类村)、发展受限型贫困村(二类村)、潜力可挖型贫困村(三类村),分别采取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不同措施分类帮扶。

瞄准贫困户,不漏过一个贫困人口

洞口县洞口镇双联村,去年识别出249个贫困户891个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高达32%,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去年,由洞口县扶贫办牵线,以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双联村成立五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试点生猪(中猪)养殖,有162个贫困户450人踊跃参加。贫困户每出栏一头中猪,县扶贫办按35元标准补助(每户最多不超过1000元);公司免费开展技术指导,对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垫资8.7万元,并按14元/公斤实行保底价收购,保证贫困户每出栏一头中猪的利润不低于100元。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公司就按市场价加价5%收购。

记者走进16组贫困户袁跃平的猪舍,小猪崽尖叫着四处躲窜。“这些猪有点怕人。”袁跃平一边清洗栏舍,一边和记者聊着。去年,尽管市场价一度跌到10.4元/公斤,但他仍按14元/公斤的保底价,卖给公司205头中猪,加上补助,一共赚了3万多元,现在还存栏70多头小猪。“今年行情好,肯定要比去年赚得多。”

洞口县扶贫办主任杨杰文测算,去年双联村450个贫困人口人均出栏18头中猪,加上补助,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接连帮扶3年,这450人脱贫不成问题。此后,扶贫资源就要聚焦剩下的441个贫困人口。”

“以往的普惠式扶贫,政府部门习惯于给钱给物,但有的贫困户可能买几瓶酒、几斤肉就用完了,很少真正用于发展产业。”随同记者一起采访调研的省扶贫办副主任黄绍红说。

实施精准扶贫中,我省改革产业扶贫方式,提出“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扶贫对象和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思路。瞄准贫困人口,改普惠式扶贫为差异化扶持,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鼓励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以来,我省以武陵山片区为主阵地,启动以覆盖扶贫对象1000人以上和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目标的“双千”产业项目计划,共实施项目62个,总投资38.3亿元,引导信贷资金13.6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38.4万人。

驻点帮扶贫困村,不脱贫不撤退

位于溆浦县深山的两江乡朱溪村,全村272户1062人中,有66个贫困户259个贫困人口。这个村虽然距新溆高速收费站仅10公里,但山路崎岖,坑洼不平,记者乘坐的小车不时被刮到底盘,10公里山路足足花了1个小时。村里人均耕地不到0.049亩,口粮都难以解决。记者走在村里,看不到成片的耕地,几乎都是“斗笠丘”。

这样的深度贫困村,单纯靠自身力量,已经很难跟上小康的步伐。

今年4月,朱溪村的村民们终于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省体育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朱溪村,队长唐天兼任朱溪村第一书记。虽然还只有短短3个多月,驻村帮扶工作队已围绕“确保66个贫困户259个贫困人口3年脱贫”的目标,制订了3年驻村帮扶规划,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利用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驻村帮扶工作队提出,以500元/人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发展黄羊养殖和茯苓种植。由村支书戴隆华牵头,缺少劳力的34个贫困户125个贫困人口,组建黄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月,合作社购进120头黄羊,聘请两个贫困户养殖,如今已产10头小羊羔。按5至6个月出栏,一头黄羊可赚1000元,合作社年收入可达26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对于有劳动力的32个贫困户134个贫困人口,则由村主任刘道谋带领种植茯苓。“种茯苓,要砍柴、挖洞、运输,没有劳动力不行。”刘道谋说,现在已流转10多亩山地,并与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签订茯苓供种、收购协议,“下个月就种到地里了”。黄羊养殖和茯苓种植,实现66个贫困户259个贫困人口全覆盖。

帮扶措施远不止这些。村里有一座小二型水库——朱溪水库,风景独好,只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帮扶工作队计划,依托省体育局资源,发展攀岩、自行车等特色生态体育产业。记者看到,朱溪水库下游的河道上,两台挖机正在清障,并堆出一个人工岛。8月,朱溪村通往外面的15公里山路就要开始硬化。

今年,我省加大驻村帮扶工作,驻村时间由2年改为3年,覆盖范围由部分覆盖为8000个贫困村全覆盖,不脱贫不撤退。同时,驻村帮扶的重点为“12+1”,“12”就是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以及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1”就是基层组织建设。在古丈县,省、州、县共选派109个工作队382名工作队员,进驻95个贫困村、45个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全县140个行政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精准扶贫,正在唤醒沉睡的武陵山片区,帮助山区贫困农户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门槛”。

相关专题:湖南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