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系列谈之二
向祖文
最近,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对提高审批效率、破除中介垄断、切断利益关联推出一系列重要措施。这是省委、省政府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广大群众纷纷“点赞”,称这是向“红顶中介”开刀、拔掉为民服务“软钉子”的“釜底抽薪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深入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同样要贯穿问题意识,勇于向问题“叫板”。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把问题解决好了,专题教育才会有公信力、有认可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厉行从严治党,高压反腐,狠纠“四风”,刷新吏治,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不严不实”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只是暂时收敛,仅仅停留在“不敢”的层面,还没有形成“不想”的自觉和“不能”的机制;有的整改问题流于表面,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触及,稍一松懈就可能故态重萌;有的给“四风”穿上了马甲,隐性变种,伺机而动;还有的借口“为官不易”,消极为官不为,不敢担当,不负责任。这些问题影响党的形象、影响事业发展,广大群众很不满意,需要我们在专题教育中认真加以解决。
向问题叫板,首先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自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其实质就是一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高度的自警和自醒,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勇于向自身“不严不实”的问题开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三严三实”作为座右铭、“导航仪”,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通过深刻理解“三严三实”的精神要义,把批评解剖的“刀子”磨利一点。要对照党的纪律、先进典型、群众需求,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在政治纪律、党性修养和作风形象等方面深挖细照,把查找问题的标准立高一点。要坚持知行合一、立行立改,不怕“丑”、不怕“痛”,敢于放下个人利害得失,敢于动真碰硬,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对“不严不实”问题刨根究底,把整改落实的措施抓实一点。
向问题叫板,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政治责任,敢于严抓严管、动真碰硬。“不严不实”问题虽然发生在干部身上,但与一些党组织不愿管、不敢管、不真管有很大关系。要坚决摒弃“好人主义”的庸俗作风,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拉拉袖子”、“咬咬耳朵”,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故,对不能认真查改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要进行组织调整。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使党员干部在严格党内生活的熔炉中升华思想、净化灵魂,淬火回炉、百炼成钢。要集中力量开展好省委部署的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患得患失、不敢改革,为官不为、不敢担当,索拿卡要、环境不优,为政不廉、“四风”反复五个方面“不严不实”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尤其是要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为官不为”问题,让那些混官、懒官、昏官受到惩戒、没有市场,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受到褒奖、得到重用,形成为官必有为、无功就是过的鲜明导向。
向问题叫板,必须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上面带头改,下面才会跟着上;上面玩虚的,下面就会走过场。各级领导干部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关键少数”,要强化向我看齐的表率意识,既要带头查、又要带头改,既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又要对他人严格批评,形成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传导效应。党委(党组)“一把手”是关键中的关键,更要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查改问题的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剖析要更深、措施要更硬,带动班子成员共同把问题解决好。
向问题叫板,还要着力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不严不实”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歇歇脚就可能回潮,一放松就可能反弹,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决不能虎头蛇尾、一曝十寒,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锲而不舍地抓下去,积小胜为大胜。“三严三实”是我们党开展经常性教育的一次重要探索,其着力点和立足点都在“经常”二字上。要坚持抓常抓长,把解决问题融入经常性工作,结合到日常管理当中去,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努力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要坚持破立并举,把治标和治本、眼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在形成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让践行“三严三实”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