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院士"刘筠:曾以小孙子为"人质"要挟儿子回国

2015-05-11 07:54:15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徐蓉 田甜] [编辑:张梅]
字体:【

赤诚报国代代传

——“鱼院士”刘筠的家风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 徐蓉 田甜

5月8日上午,急风暴雨,记者上午9时赶到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采访刚从鱼塘基地回来的刘少军教授,他擦着额头上的水珠对记者说:“五六月正是鱼类的产卵期,鱼类产卵从早上四五点就开始了,我们要观察鱼类产卵情况,作息时间就得跟着鱼类走。每天凌晨6点准时开始上班。我的父亲也是这样过来的,小时候我就常常跟着他在池塘边搞科研。”

刘少军教授是已故著名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的儿子。刘筠院士一生致力于鱼类及水生经济作物的生殖生理和人工繁殖及育种的研究,创新成果很多。

“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潜移默化地教育我。”说着,刘少军教授带记者来到刘筠院士工作了几十年的办公室。办公室大约十来平方米,陈设很简单,一个旧沙发,一套“上了年纪”的老办公桌椅,桌旁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各种学术书籍、资料。

“这套办公桌父亲用了几十年,学校要给他换新的,可父亲总是说,还能用就不要浪费,钱要用在科研或人才培养上。父亲八十多岁了,还跟整个实验室的人共用一台饮水机,每天总是拄着拐杖,自己去接水。”刘少军告诉记者,家里生活不富裕,父亲平时非常节俭,却主动捐出了一百万元,给贫困学生作为奖学金。

“父亲一生勤勉,座右铭就是‘事业成功之道在于勤奋’。他总是告诫我们儿孙,搞科研一定要扎扎实实。”

刘少军告诉记者,无论寒冬酷暑,父亲的办公室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最早开门。年迈后,父亲也总是呆在办公室里,不管谁向他请教都会耐心解答,倾囊相授。

“专注科研创新报效祖国的理念,贯穿父亲一生。”刘少军说,从1995年当选院士到今年初去世,刘筠院士收到过许多外校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的邀请,却都一一拒绝了,他一生就扎根在湖南师大,专注科研,不图虚名,不图利益。

刘少军说,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儿孙要爱国爱党,他常说搞科研一定要为国家人民造福,他还要求我们后辈都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少军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1998年,他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法国学习鱼类分子生物学,当时有留在法国的机会,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让他有些心动。可是父亲每次写信,打电话,都会对他说,在国外学习了知识,一定要回国来为祖国服务。刘筠院士甚至拿小孙子当“人质”,他对刘少军说,如果不回来,也不准把小孙子带出去。

父亲的教诲刘少军记在心里,学成后如期回到了国内。如今他继承了刘筠院士的衣钵,从事鱼类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他领衔的科研团队的项目“新型和改良多倍体鱼研究及应用”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经被当作“人质”的小孙子刘启智,如今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进行鱼类模式动物研究。刘少军告诉我们,他常常对儿子说,学成后要早点回国,为祖国服务。刘启智也决定,博士毕业后就会回到国内。

“父亲已经走了,他的教诲、他的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后辈。”刘少军说,我们祖孙三代与鱼类有缘,持续几十年研究,将使中国在鱼类遗传及创新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专注科研报效祖国,贯穿我们祖孙三代的生活。

相关专题:湖湘好家风

今日热点
焦点图